梁秋紅
內容提要:學生思想上的問題如同地里的雜草,老師光靠“手拔,火燒,鏟子鏟”,是很難清除的。只有用愛心,在孩子們的心田里種下莊稼,種下諸如理想的水稻、信念的高粱、智慧的玉米、良知的大豆……讓美好的東西去占領孩子們的心靈,才能徹底清除雜草!
關鍵詞:學生思想問題? 雜草? 莊稼? 愛心
每個班都有一些問題學生,盡管老師們絞盡腦汁、苦口婆心地教育,結果卻常常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把老師們弄得焦頭爛額。難道就沒有辦法清除這些孩子心中的雜草嗎?
最近看到了這么一個故事——禪師問弟子們:如何不讓荒地再長雜草?弟子們說:手拔,火燒,鏟子鏟。禪師說:按你們的想法去做吧,秋天便知結果了。語畢,便圓寂。弟子們逐一實驗,均不成功。直到有人說:讓我們種莊稼吧。結果,到了秋天,原來的荒地上長滿莊稼,再無雜草。弟子們頓悟:心中播下覺悟的種子精進修行,煩惱之雜草便不得其便。
我也頓悟了:我們平時大多數(shù)不成功的教育,不就像“手拔,火燒,鏟子鏟”嗎?只有在孩子們的心田里種下莊稼,種下諸如理想的水稻、信念的高粱、智慧的玉米、良知的大豆……讓美好的東西去占領孩子們的心靈,才能清除雜草!
問題是,怎么播種?相信老師們都給孩子們傳播過美好的東西,關鍵是,它們在孩子們的心田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了嗎?
愛,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的內涵包括尊重、寬容、耐心等等。我想,只有用愛之泉水澆灌,美好的東西才可以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我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總結了兩點經(jīng)驗,收效不錯。
一、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每一個學生都是具體環(huán)境中的人,是獨立的個體,學生的人格理應得到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即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
我有個學生叫小強,人挺聰明,學東西挺有悟性,但是沒有原則、沒有約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顧一切后果。近兩年來小強迷上了上網(wǎng),沉迷于網(wǎng)吧導致他染上不少劣習,甚至夜不歸宿,學業(yè)也大退步。我從家長那里了解到,他父母為了生計,每天早出晚歸在外頭打零工,很少有時間管他,常常晚上九、十點鐘才得收工回家,煮好飯菜后再挨家挨戶去找他回來吃飯,等到發(fā)現(xiàn)他去了網(wǎng)吧,也沒少打罵,《保證書》貼了一墻,但沒有用。他曾經(jīng)向父母提出要買電腦,但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加上他父母認為電腦游戲是害人的東西,買給他不相當于助長他沉迷網(wǎng)游?于是沒有答應。他更加叛逆,干脆夜不歸宿。他父母也沒辦法了,“我們不可能不去工作而整天守著他吧,就算偶爾有空,也守不住他,一轉身他就跑了,除非用鐵鏈鎖住了。不理他了,他注定是廢人了,老師你也不用為他費神了?!蔽胰ゼ以L時,他爸無奈地嘆息道??粗帜趋龅哪抗猓渲邪嗌俚氖?,多少的無助,多少的辛酸?。∷娴囊艞墕??他舍得放棄嗎?他可以放棄嗎?而我呢?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也跟著放棄嗎?真的沒辦法了嗎?……我的思緒在翻滾,尋找著一個哪怕有萬分之一希望的突破口。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了,電腦是網(wǎng)絡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先進工具,我們能禁止孩子們與電腦絕緣嗎?我們在禁止孩子網(wǎng)游之前,是否先尊重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或者說承認電腦網(wǎng)絡的優(yōu)勢,承認它的強大的吸引力?“水總是要流的。堵截,只能讓它不再流向我們所不愿意的方向,要使它流向我們所希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疏導?!苯?jīng)過一番的深思熟慮,我決定:送給小強一臺電腦(當時我家正好要淘汰一臺舊電腦,雖然舊,但還能用),再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疏導。我再次去到小強家,給他們一家人分析了電腦的利與弊,然后約法三章,在家由家長監(jiān)督,在學校由老師同學監(jiān)督,到學期結束,如果小強能達到要求,我就把電腦送給他。
接下來,就是疏導的問題了,我除了時刻關注小強的表現(xiàn),及時給與肯定或幫助外,我更是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小強到我的辦公室來,和他一起在網(wǎng)上看與課本同步的課件,看正規(guī)的教育網(wǎng)站,參與教育論壇……讓網(wǎng)絡上美好的東西去占領他的心靈。
就這樣,老師愛的陽光照進了小強的心靈,小強感受到了老師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關心著自己,感受到了老師的心和自己的心緊貼在一起,感受到了人格受到尊重的快樂,因而愿意按“約法三章”去做。到學期結束,小強的各方面進步都很大,語、數(shù)、英統(tǒng)考成績名列前茅,我如約兌換了承諾。更可喜的是,小強拿到電腦后,并沒有再沉迷網(wǎng)游,更多的時候,是在看些健康有益的東西,因為,“莊稼”已經(jīng)占領了他的心靈!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應該還包括正確的批評,只表揚、依順會促成其驕傲、自負,贊賞和正確的批評是教育的兩條腿。當然批評更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我在教育小強的過程中沒少斗智斗勇。愛是教學的藝術——該付出時不要吝嗇,該批評時不要苛刻!
二、寬容。寬容是一種無聲教育。
不由得又想起了這么一個故事:古代有位禪師,一日晚看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知道是有小和尚違反寺規(guī)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到老禪師的脊背跳進院子。當他發(fā)現(xiàn)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驚慌失措。但師傅并沒有責備他,而是關心地說:“夜深天涼,快去穿一件衣服。”
讀到這,心中頓然被老禪師打動,在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時,許多老師的寬容還是太過缺乏了。無論怎么說,學生們都是孩子,正處于易犯錯誤的年齡,作為老師,要留出允許學生犯錯誤的空間 ,而不要用我們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一個孩子,用我們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要求他們。面對學生犯錯誤,不要求全責備,不要冷言冷語,不要暴跳如雷。心態(tài)放寬些,好多事情就想通了。“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糾正錯誤中長大的”,他們需要我們成年人去幫助糾正錯誤,教育他們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在教育的過程中,有時候,寬容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比如給他一個善意的眼神,或者不動聲色地走到他身邊,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腦袋,他便心知肚明,主動糾正錯誤。像故事中的老禪師,就清楚地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碑斘覀儩M懷愛心去對待學生的同時,愛的種子也悄悄地在學生的心田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了,雜草自然也沒有它生長的空間了。
參考文獻
農(nóng)鳳梅《用寬容愛心去培育朵朵鮮花》
梁靜《愛是轉化學困生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