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坤
(高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高州,525200)
妊娠晚期孕婦在自身情緒狀態(tài)上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受分娩的恐懼、妊娠綜合征的影響等,皆會造成孕婦情緒的波動,從而影響其的睡眠質量[1-2]。而不良的睡眠狀態(tài)不僅會造成孕婦精神不佳,對調節(jié)其情緒、保持健康水平也不利。因此在給予妊娠晚期孕婦護理服務時,需要重視其心理狀態(tài),緩解其壓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緒,從而提高睡眠質量[3-4]。心理護理能夠根據妊娠晚期孕婦不同的心理及情緒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從而提高其睡眠質量[3-7]。為評估心理護理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妊娠晚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臨床對照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高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婦7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年齡24~32歲,平均年齡(27.62±1.02)歲,孕齡30~38周,平均孕齡(34.72±1.20)周。觀察組年齡23~31歲,平均年齡(27.59±1.00)歲;孕齡29~39周,平均孕齡(34.68±1.23)周。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孕齡≥28周,單胎、初產婦;2)接受院內護理,對護理方案知情同意的孕婦;3)意識清醒,具有護理配合能力的孕婦。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妊娠并發(fā)癥,如先兆子癇的孕婦;2)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礙、認知缺陷等的孕婦;3)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孕婦;4)合并羊水異常的孕婦。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進行常規(guī)孕期檢查,通過常規(guī)檢查、婦科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進行妊娠風險的篩查,對其健康狀況進行了解。根據孕婦各項指標檢查結果給予相應的指導,例如調節(jié)飲食,保持孕期飲食結構科學搭配。這個階段的孕產婦會偏好某種口味的食物,若其妊娠嘔吐反應較嚴重很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飲食方面的健康宣教,讓其認識到營養(yǎng)均衡的重要性,在主觀上接受攝取其他的食物??稍黾邮澄锏纳室蕴嵘挟a婦的食欲,使其通過學習飲食營養(yǎng)知識,糾正其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做到孕期健康飲食。在孕婦日常運動行為上進行干預,囑咐適當運動,避免激烈運動或長期不運動。在孕婦生活習慣中對一些不良的習慣進行糾正,如熬夜、長時間觀看視頻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于孕婦入院后觀察其情緒狀態(tài),在向孕婦介紹病房、醫(yī)護人員、護理措施的過程中觀察其對于護患溝通的情緒反應,如其明顯伴隨不良情緒,如對妊娠狀態(tài)的恐慌、對自身情緒不能夠較好控制等,則在給予其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需更多地安撫其情緒,對其給予更多地陪伴。通過播放輕音樂的方式,穩(wěn)定其情緒,并以親切、柔和的語態(tài)對其講述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知識,使其能夠更加信任醫(yī)護工作人員。如孕婦情緒較為穩(wěn)定,能夠進行主動溝通,則可在交流過程中詢問其是否有入睡難、睡眠淺、易驚醒等睡眠障礙相關的問題,并給予具體的解答,告知其睡眠障礙與心理壓力相關,指導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調整自身的壓力及情緒,例如可以采用散步、做孕期瑜伽運動、聽音樂、睡前泡腳、放松訓練等方式。在日常的護理過程中,也需要關注孕婦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其心理疏導,盡可能幫其解決困難,保持其心理情緒穩(wěn)定。
1.5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孕婦護理前后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量表評價2組孕婦的睡眠質量,該量表總分21分,評分0~5分表示睡眠質量很好,6~10分表示睡眠質量一般,11~15分表示睡眠質量較差,16~21分表示睡眠質量很差。2)觀察2組孕婦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讓孕婦對入院接待、入院宣教、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術、整體印象這幾個方面的護理工作進行問卷打分,采用百分制評分,將評分結果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85分)、比較滿意(60~84分)、不滿意(<59分)。3)觀察2組孕婦焦慮和抑郁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焦慮情緒,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焦慮癥狀評分50~60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孕婦的抑郁情緒,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癥狀越嚴重,SDS評分53~62分判定為輕度抑郁,63~72分判定為中度抑郁,≥73分判定為重度抑郁。4)觀察2組孕婦的妊娠結局。
2.1 2組孕婦護理后PSQI評分比較 2組孕婦入院時,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孕婦PSQI總分和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孕婦護理后PSQI評分比較分)
2.2 2組孕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74%,對照組為76.32%,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孕婦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3 2組孕婦護理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孕婦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孕婦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下降,觀察組SAS評分及SD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孕婦護理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分)
2.4 2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妊娠結局優(yōu)于對照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2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例(%)]
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不佳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孕婦對于分娩的恐懼與擔憂、妊娠晚期相關綜合征的影響,都造成孕婦較高的心理壓力,易于形成負性情緒,進而造成精神壓力,影響睡眠質量[8]。孕婦睡眠質量不佳不僅對其自身精神狀態(tài)、健康水平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fā)育,所以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其睡眠質量[9]。心理護理是以心理干預的方式展開護理服務的一種護理措施,在心理護理中,以孕婦心理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為依據展開心理干預,能夠顯著拉近其與醫(yī)護人員的心理距離,使其對護理人員更加信任,能夠更主動地抒發(fā)情緒,進而促使不良情緒的排解。另外,在心理護理中重視孕婦不同階段不同情緒的干預,能夠通過早期的傾聽、過程的交流與后期的陪伴給予其更加親切的體驗,對調整其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穩(wěn)定心態(tài)有重要價值。因此,心理護理的應用能夠緩解孕婦心理情緒及精神壓力,這對提高其睡眠質量有積極作用[10]。本研究中也顯示,相較于單純常規(guī)護理服務,在增加心理護理的措施下,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孕婦能夠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有效解除睡眠障礙的影響,對促進孕婦孕期健康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妊娠晚期孕婦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睡眠質量降低,而采取心理護理的方式可顯著改善其情緒和妊娠結局,提高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高,值得在妊娠晚期孕婦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