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正確把握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預設,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插上翅膀、留出空間。
1.精心預設,精彩生成
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fā)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走向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邏輯起點。可以說,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和周密設計,就不會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tài)生成。因此,教師課前要巧妙構思,精心預設。
巧妙預設,啟迪生成。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進行靈活巧妙的預設。小學教學中特別適合用形象直觀、鮮活具體的素材進行預設。例如,在教學“平行線”時,進行這樣的預設:①請同學在紙上畫兩條直線,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②請同學觀察用橡皮泥制作的長方體、正方體學具,找出其中的平行線。探究中,出現了這樣的生成:長方體中相對的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線也是平行線,學生用小刀沿長方體橡皮泥學具中一個面的對角線切開,產生了一個新的平面,原來長方體中相對的不在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線這時就在同一個新的平面內了。這樣的預設和生成,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這種靈活巧妙的預設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分層預設,激活生成。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合理、靈活的分層預設,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不同層次學生的生成提供廣闊的空間。例如,在學習“長正方形的面積”后,設計這樣一道題:學校準備在操場用一根72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游戲場地,請你幫忙為學校設計一個方案。教師分層預設了多個思考問題,幾個問題的預設由淺入深,層次性強。課上,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生成,有一部分學生在設計中發(fā)現,在鐵絲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當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面積越大;有兩名學生別出心裁地以操場的一面墻為一邊,用72米鐵絲圍出三條邊來設計活動場地。這樣的預設和生成,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開放預設,升華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開放的教學預設,促進生成的內化、升華。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180°”時,出示這樣一道題:請你想辦法計算出五邊形和七邊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這樣的預設開放性強,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的生成出現了多種情況,有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在把多邊形分成三角形時,每多一條邊就能多分成一個三角形,從而推導出了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方法。正是這樣的開放預設,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不但升華了學生的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豐富預設,促進生成。動態(tài)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開發(fā)和適時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一方面要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篩選,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找相關資料,從而優(yōu)化預設,收獲生成。例如,在教學“利息”時,讓學生課前進行調查;在教學“比例尺”時,讓學生課前尋找本地區(qū)地圖并讀懂地圖,等等。有效的教學資源優(yōu)化了教學預設,為學生個性化的操作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從而促進了生成。
2.不拘預設,靈活生成
生成是師生在課堂中精彩的互動過程,教學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事先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活動的發(fā)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有時則與預設有差異,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要勇敢地不拘預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調整乃至放棄某些教學預設,生成新的教學方案。這時,教師就會驚喜地發(fā)現,一個個不曾預約的“意外”生成悄然而至,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
選擇預設,靈活生成。課前的多維預設為教學活動的展開設計了多種“通道”,為教學方案的動態(tài)生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例如,教學“分數乘分數計算法則”時,當發(fā)現學生早已知道“用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的結論時,靈活地在“對未知的探索”與“對猜想的驗證”這兩種預設中,選擇“對猜想的驗證”,這樣,學生在驗證過程中不僅成功地建構了知識意義,還經歷了“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形成結論”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調整預設,巧妙生成。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但課堂上學生時常會出現一些錯誤,產生一些“古怪”的想法。此時,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生成,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案。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180°”時,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猜想三角形外角和也一定是180°。”面對課堂上這樣的生成,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預設,引導學生繼續(xù)自主探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的外角,并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的結論。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精彩的生成,及時調整預設方案,為課堂增添新的亮點。
放棄預設,創(chuàng)造生成。學生的差異性與教學的開放性常使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與教學預設不相符,甚至是截然不同。此時,教師要果斷放棄事先預設,視學情做出新預設,以促進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一個學生說:“老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覺得計算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樣的四邊形的面積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積公式,就連三角形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上底為0的四邊形,也可以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出面積……”面對學生驚喜的發(fā)現,教師因勢利導,放棄課前的教學預設,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驗證這名學生的發(fā)現,學生在相互探討、操作、啟發(fā)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生成。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