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磊,林康
(大連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鋼桁架橋梁結構自重較小,具有剛度較大、跨越能力強、施工速度快等優(yōu)點,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得以廣泛應用。
遵義市鳳新快線工程是遵義市中心城區(qū)核心區(qū)的東西向快速交通走廊,連接中心城區(qū)核心區(qū)與新蒲新區(qū),服務于老城區(qū)、丁字口片區(qū)、中華路片區(qū)、環(huán)城路片區(qū)等中心城區(qū)核心區(qū)域,對城市發(fā)展起重要支撐作用。該工程西起遵義市公交公司,東至禮儀新城,全長約3.7km。
橋梁主橋采用雙層鋼桁架連續(xù)梁,設計荷載為城市-A級;標準斷面寬31m,上下兩層橋面均設置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60km/h;橋梁設計基準期為100年;防腐年限為2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場地類型為Ⅱ類。
遵義市鳳新快線工程橋梁主橋為三跨連續(xù)雙層鋼桁架橋,道路中心線處跨徑為46.667m+92.564m+80.769m=220m,上下兩層橋面縱坡均為0.3%,橫坡均為雙向1.5%。鋼桁架橋由主桁架、主橫桁架組成。主桁架采用腹桿均為斜桿的Warren式桁架體系,橋梁全寬32.32m。橫橋向設置3片桁架梁,即在橋梁兩側和中央分隔帶設置主桁架,兩主桁中心距15.5m,主桁桁高13.006m。
橋面系為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橋面板厚16mm,U肋尺寸為320×240×8mm,U肋標準間距620mm。橫梁間距為桁架節(jié)點間距,約為12m。在橫梁之間設4道橫肋,橫肋間隔約為2.4m。鋼桁架橋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桁架橋結構形式(單位:m)
鋼桁架橋橋梁主體結構采用Q390D,部分附屬結構采用Q235C,所有鋼材性能均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2008)的要求:彈性模量E=2.06×105MPa,剪切模量G=0.88×105MPa。
(1)自重:結構自重由程序自動計入,主桁架焊縫、拼接板、節(jié)點板、橋面系,桁架間橫向連接系的焊縫重按自重的15%計入橋面系。
(2)二期恒載,根據(jù)實際情況計入:①橋面鋪裝(7cm澆筑式瀝青鋪裝):1.61kN/m2;②橋面防撞墻(單側面荷載,共兩側):6kN;③人行道結構(單側面荷載,共兩側):3kN。④中央分隔帶綠化荷載:18kN/m。
(3)活載:①城市A級,六車道;②人群荷載按《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 11—2011)取值。
(4)溫度:最高溫度為40.0℃,最低溫度為-25℃,結構設計溫度為-25~40℃。
(5)風力:考慮橫向靜風荷載作用。
(1)鋼桁架靜力分析主要工況:①恒載;②恒載+活載(車道荷載+人群);③恒載+活載(車道荷載+人群)+溫升+風荷載;④恒載+活載(車道荷載+人群)+溫降+風荷載;⑤疲勞I荷載;⑥恒載+1/2車道荷載。
(2)鋼桁架主要計算內容:①承載力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主桁桿件強度和穩(wěn)定計算;②主桁桿件疲勞計算;③承載力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正交異性鋼橋面應力計算;④支座計算等。
全橋靜力分析采用線彈性空間分析法,應用Midas Civil 2012軟件建模計算。主桁、橫梁、橫肋、下平聯(lián)等各桿件采用空間梁單元,每個節(jié)點均有6個自由度;橋面板采用板單元模擬,每個節(jié)點均有6個自由度。結構的三維模型及弦桿截面分別見圖2和圖3。
圖2 結構三維模型
圖3 弦桿截面
本工程橋梁結構具有“跨度較大、橋面較寬”的特點,為結構抗風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該橋具有“輕質、弱阻尼”的特點,為了保障橋梁結構的安全性,需對結構抗風能力進行驗算。
根據(jù)《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guī)范》(JTG/T D60—01—2004)的附錄A《全國基本風速值和基本風速分布圖》,遵義地區(qū)地面以上10m高度,100年重現(xiàn)期的最大風速V=24.9m/s。本橋位于遵義市內,因此取設計基本風速V10=24.9m/s。
3.3.1 恒載作用下橋梁位移
在進行恒載作用下的位移計算時,考慮荷載工況為鋼結構自重和二期恒載。此時恒載作用效應分項系數(shù)均取1.0。恒載作用下全橋豎向位移見圖4。
圖4 恒載作用下全橋豎向位移(最大44.5mm)
3.3.2 風荷載作用下的結構橫向位移
在進行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計算時,考慮荷載工況:設計基準風速為24.9 m/s的橫向靜風荷載。此時風荷載作用效應分項系數(shù)取1.0,經(jīng)計算,風荷載作用下橫向位移最大值為2.2mm。
3.3.3 活載作用下豎向撓度限值計算
參考《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guī)范》(JTG D64—2015)中第4.2.3條規(guī)定,連續(xù)桁架梁在汽車車道荷載頻遇值(頻遇系數(shù)1.0)作用下的豎向撓度限值為L/500,其中L為計算跨徑。本橋最大跨的計算跨徑為92.564m,本橋最大跨豎向撓度限值為92.564/500m=0.185m=185mm。經(jīng)計算,汽車車道荷載頻遇值作用下鋼桁架橋的最大撓度為21.5mm,小于限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
3.3.4 恒載+1/2車道荷載作用下結構變形計算
參考《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guī)范》(JTG D64—2015)中第4.2.4條規(guī)定,鋼橋的預拱度設置宜按照結構自重標準值加1/2車道荷載頻遇值(頻遇系數(shù)1.0)所產生的撓度進行設置。經(jīng)計算,恒載+1/2車道荷載作用下全橋豎向位移最大值為74mm,需設置預拱度,跨中設置74mm向上預拱度。預拱度設置見圖5。
圖5 預拱度設置圖
對于主桁桿件,均按照拉/壓彎構件進行強度檢算,并記入局部穩(wěn)定性影響。同時,對壓彎構件進行整體穩(wěn)定性計算,具體可參考《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guī)范》(JTGD64—2015)的相關規(guī)定。
3.4.1 桿件強度計算
桿件強度計算包含上弦桿強度計算、下弦桿強度計算、腹桿強度計算、端橫梁強度計算、端部受壓柱強度計算。經(jīng)計算,各桿件強度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3.4.2 桿件穩(wěn)定性計算
對上弦桿、下弦桿、腹桿及端部受壓柱的穩(wěn)定性進行計算,發(fā)現(xiàn)各桿件穩(wěn)定性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參考《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guī)范》(JTG D64—2015),對正交異性鋼橋面關鍵細節(jié)處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的應力進行計算。經(jīng)計算,正交異性鋼橋面應力(見表1、表2)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表1 正交異性鋼橋面上橋面應力匯總表
表2 正交異性鋼橋面下橋面應力匯總表
本橋施工規(guī)模較大,對于主體構件,恒載引起的應力明顯大于汽車荷載引起的應力,而且連接處采用栓接而非焊接,抗疲勞性能較好,故疲勞設計僅針對橋面系。橋面系的抗疲勞設計則根據(jù)同樣規(guī)格參數(shù)橋面板的實際情況,因此桁架構件滿足抗疲勞要求。
本橋采用球形支座,支座在所有組合下均滿足要求,其布置如圖6所示。
圖6 支座布置圖
綜上所述,本工程通過構建橋梁有限元模型,對鋼桁架橋梁的空間結構、平面結構進行了計算分析,發(fā)現(xiàn)主桿件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不過,后期仍需加強檢測與管理工作,延長橋梁的安全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