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妍
(山西晉中理工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在女大學生健美操教學中,實施“以賽促練”教學模式,就是利用比賽方式替代傳統(tǒng)技能考試,吸引女大學生深度參與并主動學習訓練,最終提升女大學生的健美操技能水平,在常規(guī)的動作考核基礎上進一步 考察女大學生的創(chuàng)編、審美、創(chuàng)新、音樂感知能力。涉及綜合能力評價的過程性評估模式對女大學生健美操素質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考核模式過度關注女大學生成績達標和理論記憶的短板,實現了女大學生綜合能力與知識技能應用水平的有序發(fā)展。不同教育模式的關注重點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以賽促練”教學模式更關注女大學生良好自主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良好的運動態(tài)度與運動習慣不僅有助于女大學生的運動意識發(fā)展和運動能力提升,更有助于女大學生文化課程學習以及社會參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與女大學生在健美操教學活動中可以展開深度交流互動,教師的責任意識與教學能力在“以賽促練”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不斷提高,女大學生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課外運動量持續(xù)增加,健美操讓女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女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合作精神、互助意識也將明顯成長,女大學生會為了在競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而努力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并積極融入整體。女大學生能感受到比賽的競技性與嚴肅性,良性競爭也會引領女大學生互動交流和深度學習。
“以賽促練”教學模式對提高女大學生健美操教學的效果。
通過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礎。
選擇山西晉中理工學院2020級大一年級2個選修健美操課程的班級的女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對比實驗中,大一(1)班女生30人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為對照組;大一(2)班女生30人采用“以賽促練”教學模式,為實驗組。每周體育教學時間為2個課時,全學期共計教學16周,累計教學時長為32個學時。在實驗前后分別測試2個班級女大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800m跑、立定跳遠、1min仰臥起坐、坐立體前屈情況,進而判斷健美操教學對女大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在教學實驗前后分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2個班級女大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參與興趣、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情況,進而判斷健美操教學對學習興趣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影響。
采用SPSS對相應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通過表1發(fā)現,2組女大學生在參與健美操教學后,各項身體素質指標的測試成績均有較明顯的改善和提高,這說明2種教學方式對女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均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中,實驗組女大學生的肺活量與坐立體前屈成績變化更加顯著,體重也明顯下降。健美操是一種充滿技巧性的有氧運動,這也使健美操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女大學生在參與健美操運動后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組織器官協(xié)調以及身體素質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身體機能也將逐漸達到更好的狀態(tài)?!耙再惔倬殹苯虒W模式要求女大學生更好地參與集體運動,進而保障集體比賽的整體美觀,因此女大學生在課后參與了更多的訓練和鍛煉,在這個過程中心肺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提升。而在組合訓練前的柔韌訓練為女大學生的柔韌素養(yǎng)提高奠定了基礎,學習熱情的激發(fā)也促使女大學生有意識地參與訓練,效果較為明顯突出。在50m跑、800m跑、立定跳遠等項目上,2組女大學生的成績變化并不明顯,女大學生需要進一步參與田徑鍛煉提升這些測試項目的成績。
表1 2組女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統(tǒng)計 x±s
由表2可知,教學后實驗組女大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方面,均得到了明顯提升,2組女大學生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見,“以賽促練”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女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梢?,良性的競爭壓力能轉化為女大學生的學習動力,而比賽的競技性與趣味性也使得女大學生始終保持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反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單一化教學方式未使女大學生的興趣和態(tài)度發(fā)生明顯改變。
表2 2組學生健美操興趣態(tài)度情況統(tǒng)計 x±s
3.1.1 2組女大學生在參與健美操教學后,各項身體素質指標的測試成績均有較明顯的改善和提高,其中實驗組女大學生的肺活量與坐立體前屈成績變化更加顯著,體重也明顯下降。 “以賽促練”教學模式使女大學生的健美操學習熱情被充分激發(fā),教師與女大學生在健美操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這也使健美操教學充滿了樂趣,女大學生開始向“我要學”積極轉變,課堂內外形成了良好的學習與訓練氛圍。
3.1.2 “以賽促練”教學模式激活了女大學生健美操學習參與興趣?!耙再惔倬殹蹦J揭笈髮W生在團隊內積極參與訓練合作,小組同學在課堂內外展開了大量的合作與交流,這使得女大學生之間變得更加默契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合作習慣,女大學生的人格因此而變得更加健全且能夠在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3.2.1 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全面了解女大學生的健美操基本技術情況。女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差異并不明顯,而健美操運動技巧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基本技術是學習效果的直接影響因素,前期測評有助于實現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小組女大學生的基礎水平相近,進而從中選擇小組長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大量的課后自主練習是女大學生成長進步的關鍵,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分享資料、解惑答疑、激活興趣等。
3.2.2 課堂教學階段,教師應該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部分。教師要注重動作分解和完整的示范與指導,利用模仿練習幫助女大學生形成初步印象,避免其出現錯誤動作或不規(guī)范動作。因為女大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教師應該引導不同女大學生保持不同的進度,特別是節(jié)奏較快環(huán)節(jié)或易錯部分,教師應該帶領女大學生反復練習,或由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反復訓練,教師觀察和巡視訓練成果,在下課前安排每個小組展示訓練成果,激活女大學生的表現欲和集體榮譽感。
3.2.3 課后完善階段,教師應該持續(xù)關注女大學生的課后參與狀況。教師借助微信群可以全面掌握課后學習與鍛煉情況,繼續(xù)給予女大學生課后指導,促使女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健美操真正轉化為女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構成。教師可以將收集整理的國內外優(yōu)秀健美操創(chuàng)編作品或比賽視頻分享給女大學生,進而為女大學生的健美操學習、健美操設計和審美能力發(fā)展提供支持,形成良好的雙邊教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