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芳
【摘要】在國務院公布的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傳統(tǒng)戲劇473項,占全部項目的13.1%,其中福建省有閩劇、莆仙戲、高甲戲、四平戲等24項,閩劇是2006年通過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作為生活在福州十邑之一的古田的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為閩劇文化的傳播和弘揚盡心盡力當仁不讓。我們要在重視教師自身學習的基礎上,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懂閩劇、喜歡閩劇的新一代閩劇粉絲,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閩劇表演愛好者乃至未來的閩劇表演傳承人。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 閩劇? 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寧德市小學幼兒園前瞻性教學研究課題《多元文化視域下小學生音樂學習力的培養(yǎng)》(編號:NJYXY2020-29)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7-0172-03
“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是黨在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的。漢唐盛世的中國不僅在科學、經(jīng)濟、軍事上領先世界,文化上也影響了許多國家,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可見一斑。習近平總書記一言以蔽之:“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p>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精神財富也稱非物質文化,它的內(nèi)涵非常廣,包括學術思想、信仰、宗教、道德情操、各種制度、科學技術、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戲劇便是藝術類別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中國戲曲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我國的戲曲種類繁多,其中昆曲和京劇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可以查到,國務院在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610項,對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進行重點保護,其中傳統(tǒng)戲劇473項,占全部項目的13.1%,其中福建省有閩劇、莆仙戲、高甲戲、四平戲等24項,閩劇是2006年通過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閩劇是流傳在福州十邑、臺灣及東南亞的戲曲劇種。從明代末年的閩劇前身平講班開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現(xiàn)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作為生活在福州十邑之一的古田的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為閩劇文化的傳播和弘揚盡心盡力當仁不讓。
一、重視教師學習,熟悉閩劇文化
說起閩劇,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閩劇表演愛好者在印石公園表演閩劇,覺得好聽又聽不懂唱什么,只好看看熱鬧就走了。由于歷史的原因,現(xiàn)任的音樂教師在大學里學過閩劇的很少,年紀大一點的音樂教師也只是在小時候看過閩劇,受過閩劇文化的熏陶,但不一定懂閩劇,大部分音樂教師對閩劇并不熟悉。只有重視教師團隊的培養(yǎng),才能實現(xiàn)在音樂課程中傳承和弘揚閩劇文化的目標。
1.舉辦培訓班,系統(tǒng)學習閩劇
對于音樂教師來說,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了解閩劇歷史,劇本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福州方言、閩劇唱腔和閩劇舞臺表演僅靠自學肯定不行,因此古田縣教師進修學校與古田縣閩劇團聯(lián)合舉辦免費的閩劇培訓班,音樂教師全員參加,其他教師自愿參與,每周三和周六晚上學習兩個小時,主要學習福州方言、閩劇唱腔和舞臺表演。
2.參加義演活動,積累閩劇表演經(jīng)驗
縣閩劇團每年都有許多義演活動,每次義演活動都安排教師學員參加與觀摩,并把相關視頻發(fā)布在微信公眾號上,老師們在義演活動中不僅收獲了表演的經(jīng)驗,還在觀眾的掌聲中獲得內(nèi)心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有效地促進了學習積極性。
二、成立福州方言社團,掃清學習閩劇的語言障礙
閩劇是現(xiàn)存唯一使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劇種,雖然能聽懂古田方言的人就能聽懂福州方言,但是能說古田方言的人卻不一定能準確地用福州方言來表達,因此能不能學好福州方言是能不能欣賞閩劇、學習閩劇的關鍵。在學校成立福州方言社團,由參加縣閩劇團培訓班的音樂教師擔任社團教師。一方面,培訓班的教師可以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學生的培訓教師也有了著落。很快,大部分學生能夠用不太標準的福州方言簡單地交流了,閩劇念白可能需要加強,但閩劇的演唱障礙清除了。
三、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閩劇音樂文化,獲取認同感
認同感可以是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可以是自己認同其他的人或物。讓孩子們對閩劇有認同感可以幫助他們欣賞閩劇、學習閩劇,并從中獲得快樂,最終達到傳承和弘揚閩劇文化的目的。
閩劇音樂包含閩劇唱腔和器樂兩大類。閩劇唱腔主要有洋歌、逗腔、江湖、小調、啰啰等。洋歌直白如話,常用于敘事;逗腔旋律優(yōu)美,常用于抒情;江湖的旋律高亢粗獷;小調柔美、抒情,常用于表達歡樂、哀怨等情感;啰啰是吸收京劇等其他劇種腔調的統(tǒng)稱。閩劇的伴奏樂器非常豐富,有吹管樂器嗩吶、橫簫,有拉弦樂器越胡、二胡、椰胡,有彈撥樂器三弦、月琴,還有品種繁多的板、鼓、鑼、鈸等打擊樂器。
1.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閩劇打擊樂
打擊樂是閩劇最重要的音樂之一,是閩劇舞臺氣氛的先行者和劇情的推動者。湘文藝版小學音樂教材編排了許多民族器樂曲,我們可以在聽賞民族打擊樂的時候融入閩劇打擊樂教學。如在聽賞二年級下冊《鴨子拌嘴》時,音樂教師通常會向學生介紹鑼、鈸、木魚等打擊樂器,在介紹打擊樂器之后請學生聆聽閩劇《陳靖姑》之“斬妖”的武場音樂,讓學生思考:“你聽這段打擊樂時想到了什么樣的場景?”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回答后告訴學生,這就是閩劇《陳靖姑》之“斬妖”片段的音樂(陸上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的祖廟就在我們古田,孩子們對于陳靖姑斬妖的故事并不陌生),再請學生觀看閩劇《陳靖姑》斬妖視頻,當孩子們看到視頻中的畫面和自己想象的畫面幾乎一樣時,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告訴我,他們覺得自己懂閩劇,這樣,孩子們在心里對閩劇有了認同感,為以后的欣賞閩劇和學習閩劇提供了積極的心理暗示。
中國民間有許多地方的鑼鼓樂都有自己獨特的鑼鼓經(jīng),如絳州鼓樂、太原鼓樂等。各戲曲劇種也都有自己的鑼鼓經(jīng),閩劇在400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鑼鼓經(jīng)和演奏技法,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欣賞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閩劇鑼鼓經(jīng)的特點。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神奇的民間鑼鼓“金橄欖”》時,除了了解課本中介紹的“金橄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絳州鑼鼓經(jīng)及其演奏視頻、閩劇鑼鼓經(jīng)及其演奏視頻,在欣賞、對比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民間鑼鼓經(jīng)和戲曲鑼鼓經(jīng)及其演奏方式的區(qū)別,也讓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學生心中激蕩。
閩劇打擊樂的演奏方式很多,主要有四不像、老鼠尾、雙蝴蝶、十八槌、八對、火炮、獅鼓等,每種打擊樂器的出場順序是有規(guī)定的,還必須嚴格遵守各自的鑼鼓點。這樣品種繁多、演奏程序又復雜的打擊藝術我們音樂教師顯然做不到專業(yè),只能借助多媒體來展示。學生通過視頻觀看了專業(yè)的表演和講解后,紛紛豎起大拇指。
閩劇打擊樂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xiàn)風格不僅能體現(xiàn)人物的形象、內(nèi)心情感還為演員的“唱、念、做、打”烘托氣氛,在劇情發(fā)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閩劇樂器的認識
大部分閩劇伴奏樂器是日常生活常見的,如嗩吶、曲笛、二胡等,最容易混淆的是閩劇主胡。傳統(tǒng)閩劇主胡是椰胡,顧名思義,椰胡的琴筒是椰殼做的,樣子和二胡差不多,琴桿略長,音色柔美;現(xiàn)在閩劇的主胡通常用越胡。我們可以在三年級上冊“認識二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順便”讓學生認識越胡。越胡的樣子和二胡也很相像,不同的是越胡琴桿的最頂端是龍頭,琴筒比二胡略大,很吸引人,孩子們見過一次便不會忘記??赡苁窃胶闹谱鞑馁|和制作工藝與二胡不盡相同,因此它們的音色也略有不同。我們可以通過對比聆聽的方法讓學生辨別二胡與越胡音色的區(qū)別:二胡的音色既可以表現(xiàn)柔美悠揚的情感,也可以表達波濤洶涌的場景;越胡的音色比二胡更具穿透力,更適合舞臺表演。
3.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閩劇唱腔教學
小學音樂課程除了學習教材內(nèi)容以外,我們還會安排學生選學音樂校本課程中的部分內(nèi)容,閩劇就是其中之一。小調《盤關》是閩劇《蟠間祭》中的一段音樂,它的歌詞是這樣的:移步出家庭,天氣好新晴。家家插柳,令節(jié)值清明。出東門這一派,水秀山明,見景倍傷情。哎,見景倍傷情。用福州方言讀起來像古詩一樣押韻的歌詞,特別流暢;6個樂句的旋律有一半是完全重復或變化重復的,十分便于傳唱。由于很多孩子在社團里學過福州方言,教學前只需要把用福州方言說的歌詞錄音發(fā)到家長群里,請家長下載后讓孩子們學習就可以了。上課時,我們先按照平時學唱歌曲的流程按照樂譜學習,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由于閩劇唱腔是在師傅和徒弟之間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因此同一支曲牌,不同藝人的處理方法可能不同,演唱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同一個藝人在不同的場合對同一曲牌的處理可能也會有些許差別,因此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在孩子們學會曲調后,給孩子們聽賞不同藝人演唱的版本,讓孩子們找出細微差別之處。孩子們通過反復聆聽,很快發(fā)現(xiàn)最主要的不同在“出東門,這一派”一句,其余基本上都是按照樂譜演唱。閩劇唱腔主要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形式,這首小調適合獨唱或齊唱。在隨后的獨唱展示中,孩子們也學著藝人們的樣子,在“出東門,這一派”一句做點調整,情緒高漲,閩劇就這樣在孩子的心中發(fā)芽了。當孩子們在心里認同自己能聽懂閩劇、能欣賞閩劇、能唱閩劇時,新一代的閩劇粉絲產(chǎn)生了。
四、多渠道合作,在音樂實踐中培養(yǎng)閩劇表演愛好者
學校的音樂課程可以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兩部分。課堂教學可以培養(yǎng)會欣賞閩劇的閩劇粉絲,但是要培養(yǎng)閩劇表演愛好者還需要經(jīng)過專業(yè)老師的指導和閩劇表演文化的熏陶。
1.與合唱、舞蹈等社團聯(lián)合,培養(yǎng)閩劇表演愛好者
一般小學都設有合唱、舞蹈等社團,社團老師大部分由本校音樂教師擔任,我們可以在合唱練習中安排閩劇曲牌的學習,可以在舞蹈編排中使用閩劇曲牌的音樂,在舞蹈動作中設計閩劇表演的動作,學生在這些學習活動中加深了對閩劇的了解和鑒賞能力,也培養(yǎng)了一批閩劇表演愛好者。
2.舉辦免費興趣班,促進閩劇的學習和傳承
與縣閩劇團配合,舉辦周末免費閩劇興趣班,挑選平時在社團活動中表現(xiàn)出對閩劇感興趣的孩子由專業(yè)的閩劇團老師培養(yǎng),為閩劇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儲備力量。
3.戲曲進校園,培養(yǎng)閩劇表演愛好者
戲曲進校園活動主要是閩劇團的老師來學校搭臺表演閩劇。閩劇是戲曲,一個劇本演下來少說也要兩個小時,小學生年紀小,鑒賞能力有限,很難完成整場戲的觀看。因此,我們在戲曲進校園活動中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節(jié)目:
(1)閩劇知識搶答。在活動前把閩劇知識宣傳單發(fā)到每個孩子手上,搶答問題全部來自宣傳單,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在活動中收獲了閩劇知識。(2)閩劇團的老師和閩劇興趣班的孩子同臺演出。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同學穿著戲服在臺上精彩的表演時,歡呼聲此起彼伏,參加表演的同學內(nèi)心的自豪感溢于臉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夠成為閩劇的傳承人呢!(3)閩劇團老師的片段表演。演出前,學校先把閩劇團老師表演的劇目的故事分享給所有孩子;當看到專業(yè)的閩劇團精彩演出時,我從孩子們的眼里看到了驚訝和佩服,閩劇文化的火苗就此點燃!
五、利用社交媒體傳播閩劇、弘揚閩劇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社交媒體沒有人可以拒絕,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傳播閩劇、弘揚閩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把學校的社團演出視頻、照片發(fā)布在家長群,一方面可以讓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家長在看孩子表演的過程中也受到閩劇藝術的熏陶。
其次,篩選優(yōu)秀的閩劇表演片段視頻或閩劇傳承人的演唱發(fā)布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供孩子們在課余時間欣賞、學習、討論,孩子們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提高了閩劇鑒賞能力。
六、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睒淞⑽幕孕?,建成文化強國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豐富多姿、品種繁多,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從娃娃抓起,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終將實現(xiàn)我們民族復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林.閩劇打擊樂藝術特點及其傳承探析[J].黃河之聲,2017(3):142-144.
[2]郭祖榮.從閩劇音樂角度談閩劇唱詞的創(chuàng)作[J].福建藝術,1997(6):21-22.
[3]魏榕瑛.閩劇進校園的思考與實踐[J].文化學刊,2019(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