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燕
伴隨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小學生勞動教育逐漸弱化,學校不重視,家長溺愛,都造成了小學生勞動水平低下,責任意識不強。本文將探討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升小學勞動教育水平,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融入勞動教育
時代的發(fā)展帶來的影響往往是雙向的,時代的發(fā)展固然帶動了社會的進步,就教育發(fā)展而言,時代的發(fā)展促進了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對人才培養(yǎng)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讓我國教育事業(yè)煥然一新。但時代的發(fā)展同時也造成了人才培養(yǎng)存在局限,當今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人為本教育意識不斷滲透,從學校角度來講,對于學生的勞動教育不夠重視,尤其是對于小學生勞動教育而言,勞動教育在不斷地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傳統(tǒng)教育和特長教育,仿佛這才是真正應該學習的內(nèi)容,實則不然,勞動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通過勞動教育,不僅能夠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更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高分低能,不是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在小學教育中,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首先,教師要從班級的日常管理出發(fā),在班級日常管理中融入勞動教育,例如,可以將班級劃分為幾個責任區(qū):講臺區(qū)、衛(wèi)生角、過道區(qū)、死角區(qū)、桌椅區(qū)等等,通常小學一個班級有幾十人,老師將學生分組,五人一組,分別負責劃分的不同區(qū)域,每天打掃自己所負責的區(qū)域,教師作為檢測員,每日參與學生的勞動,對學生的勞動給予評價。通過這種責任劃分式的勞動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監(jiān)督意識,時刻監(jiān)督自己所負責區(qū)域的衛(wèi)生情況,而且也有利于學生自律意識的養(yǎng)成。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就能理解保持干凈衛(wèi)生的重要性,不僅對自己所負責的區(qū)域負責,也會對其他同學負責的區(qū)域保持衛(wèi)生。
此外,在班級日常管理中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生獲得勞動后的快樂。一片狼藉的教室,通過學生親手勞動,煥然一新,學生坐在教室中學習,心情也會非常愉悅。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其他事情,完成一件事情對于小學生而言,都能夠讓其內(nèi)心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這是人性的本質(zhì),對于成年人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小學生的特點,通過這種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都要樹立這種勞動意識,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的澆灌,更能獲得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
從小學教學目標來看,實際上小學教育不是要教給學生太多的知識,關鍵在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在進入小學之前,學生在幼兒園中以“幼兒”的身份存在,這種身份規(guī)則意識弱化,幼兒園教師也會對學生的把控不足,通常會按照幼兒自己的意志進行幼兒教育,餓了就要吃飯,累了就要睡覺,想去廁所隨時都可以走出去。而小學教育不同的就是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去做固定的事情,散漫再也要不得,雖然小學教師仍然會尊重學生的意志進行班級管理,但畢竟學校不同于幼兒園,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本身就會意識到這種規(guī)則意識。同時,小學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在小學時期養(yǎng)成,無論好壞,都可能伴隨學生一生。因此,小學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小學教育的目標,不在于給學生講解多么深奧的知識,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糾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良的嗜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意識,從小培養(yǎng)學生勇于擔當、勇于奉獻的精神。
聯(lián)合家長力量開展勞動教育
其實當今小學生勞動意識薄弱,責任意識不強,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小學生,成年人的勞動意識也在逐漸減弱,近年來智能設備的出現(xiàn)更是讓人們省了更多的力氣。加之當今小學生通常是由祖父母一輩人負責看管,這種隔輩的教育,就會對小學生造成溺愛,從實際發(fā)生的新聞來看,很多小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習慣都是由于隔輩老人看管所致。這里我們探討的不是隔輩看管小學生不好,而是“隔輩親”這種實際存在的狀況。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往往會比父母更加溺愛孩子,可以說是孩子說的話就是“圣旨”,不夸張地說,孩子想要的東西,老人大多會予以滿足,修養(yǎng)很好的老人甚至會為了孩子“蠻不講理”,這種血脈的傳承是改變不了的,而要改變這種溺愛孩子的行為和態(tài)度,也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
要通過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家庭是重要陣地,無論是父母自己帶孩子,還是老人幫助帶孩子,家長都要意識到,現(xiàn)在的溺愛可能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種思想,作為家庭的成員和一分子,要付出,要給予,不能總是索取,家長可以幫你去做一些事情,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幫助家長,而且小學生通常年齡在七八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例如,飯后可以要求孩子收拾餐桌、洗碗,或者在周末的時候全家一起大掃除,家長干一些正常的體力勞動,而孩子完全可以傾倒垃圾,或者負責收拾自己的臥室和書桌等等??傮w來講,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尊重,讓孩子有家庭成員的概念,而且負起自己應該負的責任,不要讓孩子認為一些事情應該就是享受的,要給孩子樹立付出和回報的意識,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談到責任的話題為時過早,但這種責任意識的樹立卻是正當時,明確孩子的家庭地位,改變溺愛孩子的行為,真正為孩子成長負責。
此外,小學生勞動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在學校,教師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實現(xiàn)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勞動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這樣一個特點,由于小學生明確了解自己家長對自己是溺愛的,了解不按照家長的要求進行勞動也是沒關系的,但對學校老師的指令非常信服,老師的一句話往往比家長的苦口婆心更奏效。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留作業(yè)的方式進行家庭勞動教育引導,隨著現(xiàn)代溝通手段的多樣化,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的方式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例如今天的作業(yè)就是幫助家長洗碗,并且要求錄制小視頻發(fā)到群中,利用這種群內(nèi)效應引導學生開展勞動,讓學生有了競爭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開展家庭勞動,實現(xiàn)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這種勞動教育意識和方法,不是通過幾次就可以起到作用的,關鍵是教師和家長觀念的改變,放手讓孩子去勞動,實際往往會得到意外的效果和驚喜。
通過校外活動開展勞動教育
僅僅通過班級日常的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不足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這種勞動強度不大,而且在實際實施中,學生得到的勞動鍛煉非常有限,尤其是對于家庭勞動而言,很多家長將家庭勞動看作是一種作業(yè),存在應付了事的情況,沒有真正理解家庭教育的含義和重要性。因此,家庭勞動教育仍然諸多不可控因素,這是教師要明確意識到的。而對于學校的勞動教育而言,僅僅是班級內(nèi)的勞動,幾十人負責一個班級衛(wèi)生的打掃,不能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因此,尋找更為廣闊的勞動教育空間勢在必行。
校外活動的開展有效彌補了學校勞動教育中的不足,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一天,讓學生親自體驗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工作,這需要學校的支持,需要多個教師和班級聯(lián)合開展,與當?shù)丨h(huán)衛(wèi)部門協(xié)調(diào),由教師帶隊,將學生分組,每組由一名教師負責學生的安全,負責學校附近街道的清掃工作,利用一天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這可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改變以往生活中隨意丟棄垃圾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自己少扔一次垃圾,環(huán)衛(wèi)工人就少清掃一次,體驗勞動的不易。這種校外活動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
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的實踐了,才能得出真正結論與知識,校外勞動實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通過這種實踐勞動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無論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自己的學習當中,都能從中獲得感悟。對于小學生而言,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學勞動教育的本質(zhì)目的也并非是要學生做多少勞動,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勞動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在學生內(nèi)心中播種善良與責任的種子,讓學生意識到原來以為的很多理所當然并非如此,而是由于家長的勞動和其他人的付出才有的結果,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為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奠基,同時,也為我國人才質(zhì)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校園文化中提升勞動實踐比重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校園文化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放松,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業(yè)余愛好,提升學生的綜合品質(zhì)。就小學教育而言,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在校園文化中實踐,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趧趧咏逃尘埃瑢W??梢越M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例如,在校園文化中,可以組織洗衣服大賽,清洗自己所穿的校服,之后通過檢驗洗衣服的效果,排出名次。通過這種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有效檢驗出學生家庭勞動完成的情況。
此外,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還可以舉辦勞動知識競賽,通過問答題、搶答題等方式進行勞動理論知識的滲透,通過這種比賽,可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給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引導。中國人民是憑借自己的勞動開創(chuàng)出了一個新的中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依靠革命先烈們的勞動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要提升自己責任感,充分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不斷學習文化知識,為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時,要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根本意義,掃地、洗衣服固然是勞動,但這僅僅是勞動的表象,勞動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改變國家、改變世界,只有通過勞動,才能承擔起自己所應該承擔的任務,在小學生幼小的心靈中進行文化滲透和政治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為國家建設培養(yǎng)人才。
在學生評價中增加勞動評價
學生評價是學生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老師的一句鼓勵或者批評,將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深深的烙印。在以往學生評價中,老師往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習態(tài)度不錯,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不僅長得漂亮,還多才多藝”,這種評價實際上對于學生而言是毫無意義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評價的作用,并且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生評價方法。評價要具體,要有針對性,例如可以說“×××這道題解題思路很新穎,不僅計算出了正確答案,還找到了一種新的解題方法”,而不是“×××數(shù)學學得不錯,這次考試成績不錯”,對學生的評價要走心,真正贊美和鼓勵學生,而不是為了評價而去評價,這是目前小學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此外,在評價學生過程中,要避免對學生外貌和性格的評價,例如“×××可真漂亮”,這種評價會讓學生內(nèi)心中將自己的“漂亮”作為一種資本,而這種“漂亮”并不是學生努力獲得的,這種評價會給學生造成虛榮感和不勞而獲的感覺,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學生評價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引入勞動評價的狀況,改變以往單單對學生的學習開展評價的狀況,要不斷將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讓學生評價更加科學合理,某一科目學習的不盡如人意,并不代表這個學生品性不好或者道德敗壞,教師要科學看待學生的發(fā)展,體育特長生長大后作為運動員為國爭光、一些所謂的“后進生”長大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事業(yè)的成功,同樣可以為社會做貢獻,這種案例比比皆是。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將勞動教育納入到學生評價,例如,勞動實踐活動中,可以對學生進行表揚“×××在本次勞動中,不怕臟,不怕累,大家要向×××學習”,通過這樣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是被認可的,自己的勞動是有意義的,并且在以后的勞動實踐中,學生仍然會賣力肯干,甚至會幫助其他同學一起勞動,這就達到了勞動教育的目的。并且,教師在對學生考核中,要真正將勞動評價內(nèi)容融入學生的考核,參加一次勞動可以發(fā)放一朵小紅花,每積攢十朵小紅花就可以免除一次作業(yè),通過這樣的激勵,鼓勵學生參與勞動,在勞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感,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目的。
勞動教育,是小學生教育的一部分,通過勞動教育,能夠鍛煉學生勞動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感,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正視勞動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意義,人才的評價標準不僅僅是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更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優(yōu)秀的品質(zhì),這是小學教育需要更新改革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