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競藝 許宗麗
中圖分類號:R77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2)03-0041-04
沙眼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機體淚液量、質出現(xiàn)改變而致的眼表損傷及淚膜不穩(wěn)定,引起患者眼部出現(xiàn)一系列不適癥狀的疾病,是一種臨床較多見的眼科疾病[1]。由于目前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該病發(fā)生率也逐年提高[2,3]。干眼早期僅輕度影響視力,若疾病繼續(xù)進展則可發(fā)展為角膜損傷,此時患者常表現(xiàn)為眼痛明顯加劇甚至難以忍受;晚期可出現(xiàn)角膜潰瘍、穿孔或繼發(fā)感染,也可形成瘢痕,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4,5]。既往臨床主要采取15%磺胺醋酰鈉眼液或抗沙眼抗炎治療此疾病,雖能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整體治療效果不佳[6]。而沙眼性干眼癥患者的誘發(fā)原因主要為炎癥,在給予玻璃酸鈉治療的同時需給予抗炎治療,可進一步提升該類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鑒于此,本研究應用玻璃酸鈉+抗炎藥物聯(lián)合治療沙眼性干眼癥并分析其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 1 一般資料 抽取延長縣中醫(yī)醫(yī)院2020 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76例沙眼性干眼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8例。對照組男17例,女21例,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38.57±2.67)歲,病程4個月~1年,平均病程(9.21±1.38)個月。研究組男16例,女2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8.62±2.62)歲,病程4個月~1年,平均病程(9.27±1.41)個月。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均符合沙眼性干眼癥相關診斷標準,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BUT)≤5 s或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Ⅰ試驗)≤5 mm/5 min[7];②均為雙眼患病,病變程度相似。排除標準:①具有眼部疾病家族史或既往存在眼部疾病;②伴有重大臟器嚴重功能障礙;③具有藥物治療史;④伴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玻璃酸鈉治療(浙江尖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50,規(guī)格:5 m l : 5 mg),叮囑患者定時滴眼,2滴/次,6、12及20點各1次。研究組接受玻璃酸鈉+抗炎藥物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另外給予磺胺醋酰鈉滴眼液(武漢五景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080,規(guī)格:8 ml),2滴/次,于8、12、16及20點各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淚液分泌狀況、淚膜破裂時間及角膜地形圖參數(shù)。①臨床治療效果標準[ 8 ]:治愈為眼部異物感、灼熱感等癥狀均消失,眼淚分泌實驗>10 mm/5 min;顯效為異物感、灼熱感癥狀顯著改善,眼淚分泌實驗5~10 mm/5 min;有效為癥狀緩解,眼淚分泌實驗<5 mm/5 min;無效為上述指標均未達到??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淚液分泌狀況使用SchirmerⅠ試驗[9],將淚液檢測濾紙條(5×40 mm)置于下瞼外1/3結膜囊處,眼瞼自然閉合,5 min后評估濾紙濕潤狀況;③BUT[10]:患者下彎窿部滴入2%熒光素鈉,囑咐患者眨眼2次,分析患者最后瞬目至角膜出現(xiàn)第一個黑斑為止的時間。④角膜地形圖參數(shù):C.S.O SRL MODI2角膜地形圖儀檢測角膜地形圖參數(shù)(SRI、SAI)。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 (%)]表示,組間比較行χ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淚液分泌狀況及淚膜破裂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淚腺分泌程度及BUT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角膜地形圖參數(shù)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SRI、SAI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9.378,P=0.002
干眼癥主要是由于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fā)過快導致淚液質量的異常或淚液動力學改變的病癥[11,12]。數(shù)據(jù)顯示[13,14],干眼癥在普通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14.6%,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增快,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該病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并呈年輕化趨勢。目前針對沙眼引發(fā)的干眼癥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有學者指出[15,16],沙眼會導致結膜、淚腺損傷,造成淚腺開口閉合,同時沙眼會引發(fā)結膜異常,使眼部杯狀細胞分泌黏液能力降低,從而導致淚液分泌異常,引發(fā)干眼癥。
既往臨床針對此類患者通常采取玻璃酸鈉等人工淚液進行治療,玻璃酸鈉能有效的對角膜進行保護,達到潤滑作用,降低組織間摩擦,改善干眼癥臨床癥狀[17,18]。該治療方式雖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臨床癥狀,但無法阻止疾病進展,甚至有加重疾病的風險[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提示玻璃酸鈉+抗炎藥物治療沙眼性干眼癥療效確切,分析認為沙眼性干眼癥患者的誘發(fā)原因主要為炎癥,在給予玻璃酸鈉治療的同時,給予抗炎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20,21]。研究組淚腺分泌程度及BUT均高于對照組,且SRI、SAI治療后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玻璃酸鈉是臨床上應用較廣泛的人工淚液,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磺胺醋酰鈉滴眼液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抗炎藥物,其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刺激性較小,主要用于敏感菌而致的結膜炎、淺表性結膜炎、沙眼等[22,23]。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能針對炎癥癥狀及干眼臨床癥狀進行協(xié)同治療,相輔相成,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24,25]。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樣本量小,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本次選擇的樣本中個別指標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較大,就統(tǒng)計學結果而言,增加了誤差風險;且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仍需擴大樣本量并完善實驗設計,進一步開展研究,明確玻璃酸鈉+抗炎藥物聯(lián)合治療對沙眼性干眼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沙眼性干眼癥患者給予玻璃酸鈉+抗炎藥物聯(lián)合治療能在改善眼睛干澀癥狀的同時起到良好的抗炎效果,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延緩淚膜破裂時間,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