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菊蕊 李彩霞 辜東成
中圖分類號:R75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2)03-0009-05
黃褐斑(chloasma)是一種常見慢性面部皮膚病,易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具有遺傳性。此病癥以色素沉著為主要變現(xiàn), 多分布于頰部,育齡期女性為高發(fā)群體,與月經紊亂、妊娠及長期口服避孕藥等有密切關聯(lián)性[ 1 ]。黃褐斑雖不同于其他病癥會對患者造成直接的疼痛感受,但由于其病發(fā)部位明顯,關乎著患者的外在形象,易使患者出現(xiàn)自卑、焦慮等不良心理,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質量。故及時予以相應的治療干預尤為重要。由于黃褐斑患者多存在有一定的氧化應激損傷,其體內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現(xiàn)異常,致使大量的自由基堆積,從而引發(fā)組織老化及色素沉著,因此針對此病癥治療的關鍵在于有效控制患者體內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2,3]。本研究旨在探究果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黃褐斑的療效及對患者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瓊海市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收治的黃褐斑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黃褐斑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對照組 予以強脈沖光治療:徹底清潔患者面部肌膚,通過光子強脈沖光(IPL)治療儀(由以色列 Active Optical Systems Ltd 公司)展開治療,參數(shù)設置:波長420~1100 nm、脈沖時間3~4 ms、間隔時間為30 s,治療結束后稍作停留再冰敷10 min。
1.2.2觀察組 予以果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強脈沖光治療同對照組一致,再給予患者果酸換膚液( 生產企業(yè): 薇諾娜公司, 國藥準字:2022011031,規(guī)格:50 g)治療,使用20%羥基乙酸涂抹患者面部,若在3~5 min后出現(xiàn)涂抹不適應立即用中和液中和,直至泡沫消失,再根據(jù)患者的耐受情況適當提高果酸濃度或停留時間。治療完畢后進行面部冷敷10 min,囑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補水保濕,避免日曬。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氧化應激相關指標[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皮膚水分及皮損評分、皮膚特征相關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1臨床療效 ①治愈:經皮膚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面部色斑消退面積達90%及以上、顏色基本消失、皮損評分下降超80%;②顯效:色斑消退面積達60%及以上、顏色有明顯淡化、皮損評分下降超50%;③有效:色斑消退面積達30%、顏色有一定變淡、皮損評分下降超30%;④無效:色斑消退面積未達30%、顏色未見明顯變化、皮損評分下降低于30%??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2氧化應激相關指標 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進行抗凝離心處理,隨后再取其上清液,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MDA、SOD及GSH-Px水平。
1.3.3皮膚水分及皮損評分 皮膚水分測定:以患者同一面部展開測定,徹底潔面后,取TM300-MDD皮膚水分流失測試儀(德國CK公司)進行經表皮水分流失測定;Sclar水分筆測量皮膚角質層含水量(%)。各項均平行測定3次后取其平均值為最終結果,在測定過程中控制環(huán)境室內溫度為22 ℃~25 ℃、濕度為50%~60%,且為無風無強光狀態(tài)。皮損評分判定:皮損面積(0分計無損、1分為皮損面積<2cm、2分為皮損面積<4 cm、3分為皮損面積>4 cm)+皮損顏色(0分為正常、1分為淡褐色、2分為褐色、3分為深褐色),皮損程度與所得分值呈正相關。
1.3.4皮膚特征相關評分 通過VISIA皮膚圖像分析儀進行檢測,主要包括有色素斑、毛孔、紫質、皺紋及紋理5個方面。
1.3.5不良反應 記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紅斑、水泡、炎癥等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 (%)]表示,采用χ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MDA低于治療前,SOD與GSP-Px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MDA低于對照組,SOD與GSP-Px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兩組治療前后皮膚水分及皮損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經表皮水分流失、皮損評分低于治療前,皮膚角質層含水量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經表皮水分流失、皮損評分低于對照組,皮膚角質層含水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兩組治療前后皮膚特征相關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色素斑、毛孔、紫質、皺紋及紋理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6。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5.415,P=0.020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1.450,P=0.229
黃褐斑主要是由于大量黃褐色色素在皮膚內堆積而造成的病變,受妊娠、避孕藥以及其他因素影響,會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變美的需求越來越高,黃褐斑對人們的高質量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如何實現(xiàn)對黃褐斑的有效治療也成為醫(yī)學美容中的研究熱點[4]。相關研究顯示[5],黃褐斑的發(fā)生與其氧化應激損傷、體內自由基清除能力異常、色素沉著有著密切關系。同時相關研究指出[6],黃褐斑病機為機體氧化應激處于失衡的狀態(tài),中性粒細胞炎性浸潤增強,導致蛋白酶分泌的增加,進而引起氧化中間產物的大量生成,出現(xiàn)炎性及自由基清除異常相關的損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弱,膠原蛋白生成的過程受到阻礙,皮膚活力減弱,彈性降低,從而發(fā)生皮膚衰老。當前,果酸與強脈沖光治療是黃褐斑的常用治療手段,兩種治療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祛斑效果,但是復發(fā)率較高,遠期療效不顯著。對此,臨床提出果酸與強脈沖光聯(lián)合治療,發(fā)揮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但是目前關于果酸與強脈沖光聯(lián)合治療黃褐斑相關研究存在差異,具體的有效性、可行性還需要臨床進一步探究證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高于對照組的70.9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果酸治療屬于一種特殊治療,可有效促進表皮更新,低濃度果酸能夠干擾細胞表皮集合力進而降低角質細胞的粘連性,減少黑色素沉著;高濃度果酸則可有效降低降低氧化應激損傷、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加速老化角質脫落及上層表皮細胞的更新[7]。強脈沖光治療的原理為通過選擇性光穿透皮膚組織中的色素顆粒,使其被吸收進而轉化為熱能,色素顆粒被擊碎后在其表皮結痂進而脫落,具有較強的祛斑效果,因此將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進一步提高祛斑效果[8-10]。此外,觀察組治療后色素斑、毛孔、紫質、皺紋及紋理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DA水平低于對照組,GSP-Px、SOD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取聯(lián)合治療的方式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癥狀。MDA、SOD是最常見的氧化應激指標,分別表示氧化損傷的產物、清除氧化有害物質的能力,GSP-Px則代表機體抗氧化能力,由此提示,果酸可有效降低MDA水平,升高GSPPx、SOD水平,從而增加清除能力,減少損傷產物的堆積,降低氧化應激損傷,抑制氧化應激反應,促進皮膚功能恢復,進而改善皮膚癥狀[11-14]。此外,干燥的皮膚更容易敏感,引發(fā)色素沉著, 一旦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就會導致皮膚的保濕能力下降, 進而導致皮膚屏障受損[ 1 5-18 ]。本研究中觀察組經表皮水分流失、皮損評分低于對照組,皮膚角質層含水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果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能有效地降低表皮水分流失,保證皮膚水分,改善皮損狀況[19,20]。因角質層水分減少,角質形成細胞功能與結構障礙,無法將黑色素及時均勻的運輸?shù)奖砥е潞谒卮x異常,而該治療方法可通過改善皮膚水分,來發(fā)揮良好的治療效果。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療安全性,是一種安全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
綜上所述,果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黃褐斑的應用效果確切,能有效抑制氧化應激反應,改善受損皮膚,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