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穎 黃飛
(1.寶雞高新醫(y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陜西 寶雞 721006;2.安康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陜西 安康 725000)
目前,臨床對于突發(fā)性耳聾的治療始終缺乏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這也導致不同患者之間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1]。既往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血管擴張藥物、營養(yǎng)神經藥物一直是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常見治療方案,但臨床治愈率較低;而高壓氧治療的方案的應用在一定程度閉上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液和組織的氧含量,從而改善患者內耳的血氧供給[2]。目前,已有研究證實,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可以有效提高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對于不同病理特點的突發(fā)性耳聾患者,該方案卻存在較大的療效差異[3]。本文觀察突發(fā)性耳聾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突發(fā)性耳聾采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的患者72例,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0.14±5.34)歲,發(fā)病至就診的時間3~14 d、平均時間(8.91±1.05)d,病變位置顯示:左耳病變35例、右耳病變37例。納入標準:均符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診斷標準[4];均為單側耳部發(fā)??;僅第八對顱神經損傷,其他顱神經均無損傷;均采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排除標準:存在糖皮質激素和高壓氧治療禁忌癥;藥物中毒、中樞病變等確切病因導致的突發(fā)性耳聾;經影像學檢查耳道內存在腫瘤。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基礎對癥治療方案上給予地塞米松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首先給予患者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生產企業(yè):臺灣濟生醫(y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C20090014;規(guī)格:5 mL:17.5 mg)和甲鈷胺注射液(生產企業(yè):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993;規(guī)格:1 mL:0.5 mg)治療,前者以87.5 mg/d的劑量靜脈滴注,后者以1次/d、500 μg/次的劑量肌肉注射。在此基礎上選取10 mg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生產企業(yè):吉林敖東藥業(yè)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889;規(guī)格:1 mL:5 mg)稀釋于10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治療,1次/d,先治療1周后在將藥物劑量降至5 mg,繼續(xù)治療1周。與此同時,采用山東濰坊市醫(yī)用氧艙制造廠生產安裝的YC2412-24型醫(yī)用高壓氧艙進行高壓氧治療,相關參數設定如下:治療壓力0.22MPa、加壓20 min,每次吸氧60 min,氧濃度100%,中間間歇吸入空氣5 min,共2次,減壓25 min。所有患者治療1次/d,連續(xù)治療1次為1個療效,持續(xù)治療2~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接受聽閾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結合患者恢復情況評價其治療效果[5]。將治愈、顯效和好轉患者納入有效組,無效患者自動劃分至無效組。收集兩組一般資料,具體包括性別、年齡、發(fā)病至就診時間、發(fā)病位置、聽力損失、聽力曲線類型、眩暈情況、耳鳴情況、合并疾病等。參考胡海艷[6]研究結果,將年齡的分界值定為50歲、聽力損失臨界值定為60 dB。比較兩組上述資料的差異。
2.1治療效果 72例患者經治療后治愈人數15例、顯效人數27例、好轉人數18例、無效人數12例;最終納入有效組60例(83.33%);納入無效組12例(16.67%)。
2.2有效組和無效組一般資料對比 有效組和無效組在年齡、發(fā)病至就診時間、聽力損失情況、聽力曲線類型、眩暈情況、合并疾病、血液黏度和血清CRP方面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有效組和無效組一般資料對比
2.3影響因素分析 以患者的治療效果為因變量,以一般資料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具體的賦值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年齡>50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7 d、聽力損失≥60 dB、高頻或全聾型聽力曲線、存在眩暈癥狀、合并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均是導致患者治療無效的危險因素(均OR>1,均P<0.05)。見表3。
表2 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的變量賦值
表3 多因素回歸方程分析
本文結果發(fā)現,72例突發(fā)性耳聾患者在經過地塞米松和高壓氧聯(lián)合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3.33%,由此可見,地塞米松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原因,地塞米松作為一種常見的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和抗病毒效果,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內耳的炎癥,并且還可以通過抑制內耳的免疫反應達到改善內耳血液循環(huán)的目的[7]。高壓氧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式,可以增強內耳動脈血氧分壓和含氧量,通過擴大氧彌散半徑,改善內耳組織的氧供給來修復內耳的微循環(huán),促進毛細胞功能的恢復[8]。
本文結果發(fā)現,參與研究的72例患者中仍有12例患者治療效果,通過對比有效者和無效者臨床資料發(fā)現,年齡>50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7d、聽力損失≥60dB、高頻或全聾型聽力曲線、存在眩暈癥狀、合并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均是導致患者治療無效的危險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聽覺功能已經處于逐漸衰退的現象,加之高齡患者自身合并多種疾病,導致機體功能減弱,血液循環(huán)減慢,年齡在50歲以上的患者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此外,對于突發(fā)性耳聾患者而言,毛細胞損傷情況與病情嚴重程度之間密切相關,輕度損傷的患者毛細胞多為暫時性的損傷,而重度損傷的患者毛細胞多為永久性損傷,故而聽力損傷程度也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9]。經研究發(fā)現[10],突發(fā)性耳聾患者內耳血流動較為緩慢,極易出現血液瘀滯和脂肪沉積,一旦發(fā)生堵塞則會導致內耳處于缺氧狀況,加重毛細胞損傷;但若在患者發(fā)病早期及時給予改善微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治療則可以有效避免此情況的發(fā)生,故而治療不及時也是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的原因之一。另外在聽力曲線類型方面,高頻或全聾型多以蝸底為感受部位,低頻或平坦型則以蝸頂為感受部位,與蝸底相比,蝸頂血供情況明顯更好,故而治療效果也更具備優(yōu)勢。同時眩暈癥狀的存在說明患者的病變已牽扯至前庭迷路,病情較為嚴重,康復難度大;而心腦血管疾病的存在更會對內耳的血液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繼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
綜上,地塞米松聯(lián)合高壓氧雖是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有效方案,但影響其治療效果的因素較多,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還需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病理特征,進而保障患者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