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詠梅 梁汝金 黎襯眉 何曉君 周轉好 陳彩芹
東莞市人民醫(yī)院乳腺科 523018
流行病學顯示〔1〕,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呈逐漸遞增趨勢,其發(fā)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威脅其生命。目前手術是乳腺癌治療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手術治療通常采用淋巴結清掃術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復發(fā)率,但會造成患者術后疼痛、上肢水腫或肩部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術后康復〔2〕。有研究表明,多數(shù)早期乳腺癌患者尚未發(fā)生腋窩淋巴結轉移,對其進行淋巴清掃術即為過度治療,會加重手術損傷及延緩術后康復〔3〕。前哨淋巴結是乳腺癌向腋窩淋巴結引流中最先侵犯的淋巴結,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可有效預測腋下淋巴結轉移情況,減少不必要的術源性傷害及淋巴清掃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有研究顯示,良好配合是保證手術順利實施的前提,而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對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相關知識缺乏,導致疾病診療依從性較差,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5〕。因此臨床上需結合有效的措施輔助乳腺癌患者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診療,以期提升其手術結局,改善其臨床預后〔6〕?;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懶枨笮孕畔⒅С衷谌橄侔┗颊咔吧诹馨徒Y活檢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東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的乳腺癌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檔案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參照組年齡24~70歲,平均(38.58±8.45)歲;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2例,大專以上8例。研究組年齡25~69歲,平均(38.87±8.56)歲;病理分期:Ⅰ期9例,Ⅱ期11例,Ⅲ期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1例,大專以上9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首次確診為乳腺癌患者,④無其他癌癥史,⑤具備正常的溝通能力,⑥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無腋窩手術史,③病灶轉移者,④長期藥物濫用者,⑤合并有嚴重肝腎器官衰竭者,⑥不配合研究者。
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術前禁食水、術前準備、術中配合注意事項等;②術中護理,遵醫(yī)囑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體溫等,為其進行補液,嚴格遵照無菌、無瘤原則配合術者進行各項護理,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與術者溝通;③術后護理,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為其進行藥物鎮(zhèn)痛,指導患者抬高患側上肢,對水腫者使用彈力繃帶包扎緩解水腫患者癥狀,適當進行術后活動。④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相關事宜,為其發(fā)放康復宣教手冊,并囑咐其按時復查。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3.1成立干預小組 由主治醫(yī)師1名、護士長1名、專科護士6名組成干預小組,組內成員均具有3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及良好溝通能力,均統(tǒng)一經專業(yè)培訓,主要內容為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治療及護理、護患溝通技巧、需求性信息支持模式等,主治醫(yī)師及護士長負責監(jiān)督指導,專科護士負責措施實施。
1.3.2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預流程 信息需求評估:組員負責查閱資料庫,借鑒信息需求內容調查問卷相關文獻,如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問卷(INQ-BC)〔7〕,查閱信息需求形式、信息需求來源等相關文獻,結合各組員臨床工作經驗,以小組討論形式制定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圍術期護理的信息需求調查問卷。組員統(tǒng)一向患者發(fā)放信息需求調查問卷,指導患者獨立填寫問卷并收回,收回時檢查問卷有效性,無效問卷再次耐心指導其補充,收集并匯總患者對信息需求內容(疾病相關知識、師資水平、手術成功性、術后不良反應、術后康復等)及需求形式(視頻、圖片、手冊、宣傳欄等)、需求來源(醫(yī)護人員、康復者、網絡等)的需求程度,依據患者的信息需求程度及一般資料,各組員發(fā)散思維,共同制定以需求為基礎的信息支持措施,見表1。
表1 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預措施
①疾病認知水平,參照李欣榮等〔9〕設計的疾病相關知識調查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程度,該量表從疾病相關知識、用藥、康復鍛煉、飲食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共計50個題目,各小題評分為答錯(0分),答對(2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越高。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該院發(fā)放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調查量表,該量表包括上肢水腫、麻木、皮下積液、皮瓣壞死4個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上肢水腫例數(shù)+麻木例數(shù)+皮下積液例數(shù)+皮瓣壞死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發(fā)生率越低代表治療效果越好。③臨床預后,參照張光君等〔10〕設計的臨床預后調查量表,該問卷包含癌癥復發(fā)/轉移、功能障礙、治愈等3個維度,比較兩組患者3年后的臨床預后情況。
干預后,研究組的疾病認知水平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分,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比較〔n(%)〕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臨床預后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臨床預后比較〔n(%)〕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組織病變的惡性腫瘤疾病,其發(fā)病率占所有女性新發(fā)癌癥的30%〔11〕。目前臨床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是保障乳腺癌手術治療效果的重要舉措,通過活檢結果確定癌細胞轉移情況,再進行精準癌細胞根除治療,可減少不必要腋窩淋巴結清掃的創(chuàng)傷,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手術作為侵襲性操作,通常會給患者帶來身心應激創(chuàng)傷,導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手術結局〔13〕。因此臨床上需加強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患者的護理措施,改善其負性情緒,提升其康復效果。有研究表明,患者存在疾病相關問題時,及時滿足其信息需求可能會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緩解其不良情緒,提升其檢查、診斷、治療等各階段應對能力〔14〕。需求性信息支持是一種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該模式通過評估患者的具體信息需求,掌握其需求程度、需求形式及需求內容等,制定并實施針對性信息支持干預,進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15〕。還有研究表明,科學有效的信息支持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和治療依從性,提升其生活質量〔16〕。
本研究表明,需求性信息支持能顯著提升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降低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其臨床預后。究其原因:參照組僅依據臨床經驗實施基礎干預,缺乏針對性及系統(tǒng)性措施,其整體護理效果有待提高;研究組通過問卷調查患者的信息需求內容、形式、來源等,評估其需求程度,制定以患者切實需求為基礎的信息支持干預措施,依據其需求特點實施一對一宣教、集中宣教、同伴宣教、院外支持等信息干預措施,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及康復相關認知水平,幫助其消除疾病治療疑慮及恐懼;術中通過放松指導,使患者在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下等待手術治療,進一步改善其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促進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同時術中及時告知家屬淋巴結檢查結果,尊重家屬需求并給予針對性治療,提升其手術治療效果,改善其臨床預后。通過術后引流液異常識別,可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皮下積液發(fā)生情況,避免皮瓣壞死發(fā)生,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另外對患者實施階段性康復鍛煉,患側肢以循序漸進原則進行康復訓練,可有效避免患肢皮膚過度牽拉及引流管脫管,且規(guī)律的康復訓練可增強其機體免疫力,減少其炎性反應,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及切口愈合,加快其機體恢復,減少其患肢水腫、皮下積液、皮瓣壞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降低其功能障礙發(fā)生率〔17〕。
綜上所述,對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實施需求性信息支持干預后,可顯著提升患者疾病認知水平,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臨床預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