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惠敏
(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800)
近幾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了教學的“新常態(tài)”,從封閉的教室,突破時空,展延教學流程,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占一定的主導地位,在高職會計專業(yè)的課程中,還是以教師引導和學生動手操作為主要內容,以企業(yè)ERP財務應用課程為例,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反復請教教師,這樣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因此,整合建立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構建“階梯式加深混合教學模式”的課程架構,以最大化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企業(yè)ERP財務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主要講述企業(yè)ERP財務鏈與供應鏈的應用,以往的授課內容主要以軟件操作為主,教師覺得脫離了軟件,就沒法上課,學生也只顧埋頭進行軟件操作,至于為什么要這么做?換一個軟件如何做?就很難理解了。課堂的時間有限,而教師又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軟件操作上,會陷入軟件操作的誤區(qū)。如何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并關注學習效果和過程控制,這是教學改革要面對的問題。
筆者重新進行課程設計,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首先確定課程所期望達到的效果,課程目標要重新定位:學生不僅要學會軟件的操作,還要能理解信息系統(tǒng)業(yè)務處理的邏輯和數據處理方向,能根據實務和具體業(yè)務要求,進行ERP各子系統(tǒng)參數設置,能進行一些特殊業(yè)務的處理。所以課程設計的理念是:“往業(yè)務端再走一步”。
“往業(yè)務端再進一步”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框架舉例,如固定資產管理模塊,計提折舊、增減變動、報廢毀損的賬務處理是基礎知識,需要記憶、理解,固定資產卡片的管理是實務的應用,是基本的操作,需要從業(yè)務的角度去理解邏輯關系,固定資產類別設置、折舊方法設置、對應科目等設置,是要在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去思考如何設置,“再往業(yè)務端走”,就是應用的提升,就要思考盤點各業(yè)務痛點如何在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這樣就實現(xiàn)了由低到高的目標定位。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花時間和精力建設線上資源和設計教學上,首先,要借助有關資源和媒介構建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的課程資源積累,并花費時間去建立,如何把積累的信息資源與課程的相關知識進行整合,是高校教師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如視頻要盡量控制在一定的時間范圍,以防學生視覺疲勞,對重難點知識如何進行闡述,在教學案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學生是否有興趣投入其中,高職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薄弱,學生往往只局限于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對知識的探索能力不夠,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線上線下的教學活動中是重點思考的問題。
教學是針對特定的教學對象,先要認識學生的特征,高職的學生具備一定數字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備一定的網絡信息應用能力,但大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為薄弱,對于會計方面的了解和認識面很窄,基本停留在一點表象上,真正的會計方法理論和崗位能力可以說是零基礎。尤其是會計專業(yè)女生較多,對計算機不太敏感,再加上學生沒有實踐工作經驗,對業(yè)務的理解能力較弱。
學生的學習風格是大多數會計專業(yè)學生學習較認真,但活躍度不夠,很少有學生提問。對企業(yè)的經營方式、業(yè)務模式認知不夠,從而會影響本課程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缺乏獨立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
針對學生的這些特征,構建“階梯式加深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融合實際工作崗位發(fā)展路徑的職業(yè)能力的灌輸和融入,以“學習者—探究者—專業(yè)人—職業(yè)人”為內在自覺激發(fā)的階梯式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其目的是力求“人職合一”。
2.2.1 線上自主學習,課證融通
課前的預習環(huán)節(jié)是這樣設計的,因為課程的實踐性很強,以往課堂上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實操,學生只顧操作,很少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換一個軟件如何做?現(xiàn)在的課程設計是課堂上要去理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數據關系,那么課前需要學生去熟悉操作,需要給學生提供操作的環(huán)境,而課程實操需要在ERP軟件中進行,院校通常使用的是用友U8軟件,U8軟件要使用,只能在本地部署,也就是在自己電腦上安裝,但安裝很復雜,學生基本不可能安裝,如何解決這一困境,新道“1+X”《業(yè)財一體信息化應用》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在線模擬演練的環(huán)境,它的初級證書考試內容就是ERP財務鏈,中級證書的考試內容是ERP供應鏈,這與課程的教學內容相吻合,可以實現(xiàn)課證融通。
課前的預習除了模擬演練以外,還提供基礎的教學視頻、知識點測試,以及一些當前在會計信息化領域的最新資源信息等,學生通過模擬操作、觀看視頻、基礎知識測試,完成初步學習任務,還可以在交流平臺進行討論、提出問題等,教師收集學生線上學習的各種問題,后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教學。
2.2.2 線下合作學習,加深學習內容
以前課堂的教學模式是給出模擬案例,教師傳授操作步驟方法,學生按部就班操作,這樣的教學,學生很少去思考問題,都忙于埋頭操作,換個軟件就不會了。企業(yè)ERP財務應用課程,最怕陷入軟件操作的誤區(qū),一定要在“會操作”的基礎上,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和對會計知識的綜合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有了前面的課前預習的基礎,一些基礎的操作演練可以不再重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更多的時間來做問題討論式的翻轉課堂,可以針對學生在預習中遇到共性問題,指出解決的方法,理清該項目在財務會計課程中處理邏輯和結果,課堂的重點是思維訓練,設計一些特殊的案例,讓學生討論,并到軟件中做,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基于真實的教學,要源于真實的應用,可以在公眾號“用友服務”中尋找案例,看看實務界遇到了什么難題,今天看到的“微問答”,很可能就是學生明天要遇到的難題。
教師要轉換固有的思維模式,那種以為實驗課只能在線下課堂機房才能上課的觀念要轉變,任何課程都能找到適合它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能再進行“填鴨式”的教學,線上線下要有機結合,課堂上要講重點、難點,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帶領學生分析業(yè)務流程,講解相關核心知識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操練,對薄弱的地方要及時進行分析、講解。
2.2.3 課后鞏固與提升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在平臺發(fā)布課后作業(yè)、相關探究任務和階段性測試,課后作業(yè)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重點難點或者差錯率較高的知識點進行布置,以鞏固知識,相關探究任務(如設計一個企業(yè)的薪酬體系),分派給小組,在下一次課堂上分享成果,在探究中學生要去調研企業(yè),查閱一些資料,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及與人溝通的能力,不僅增長了見識,還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培養(yǎng)了學生包括社會責任感、傾聽與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在內的“軟技能”。階段性測試比課前預習測試難度要高,要針對重點難點的知識點精心設計。
2.2.4 考核內容設計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人人都有懶惰的一面,只有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成績評價,教師從原來的終結性考核改為過程性和終結性相結合的考核。要通過客觀的指標對學生的顯性能力進行評價,還要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團隊協(xié)作等非客觀因素,過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平臺學習任務、作業(yè)、階段性測試等,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加入對學生的主觀和客觀評價。終結性測試包括操作測試和理論測試,以操作測試為主,理論測試在平臺的題庫中抽取。為此,在開學第一課,就要讓學生全面了解課程考核方式,清楚成績的得分內容。通過這些全面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課程的知識更好的應用和掌握。
課題組就企業(yè)ERP財務應用課程,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進行調查問卷,學生的滿意度達到96%,是歷年來最高的,從考核的成績來分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成績優(yōu)于過去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成績,理論知識也比較扎實,操作能力有明顯提升。還解決了上課時間不足的問題,因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不需要教師對整本教材進行講解,教師著重解決關鍵難點的問題,而學生也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師生互動增加,學生從被動學習模式轉變?yōu)橹鲃訉W習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提升了畢業(yè)后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
由于學生缺少實踐工作經驗,在具體業(yè)務應用時,綜合應用的能力尚不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知識點不能聯(lián)系起來應用,因此,平時要精講多練,使學生當堂理解,當堂記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搜集實際應用的案例,多做些綜合應用的業(yè)務練習。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特別是在課程平臺的建設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企業(yè)ERP財務應用課程較早投入了在線課程建設,2018年被立項為寧波高校 慕課,2019年被立項為浙江省精品在線課程,近兩年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課程視頻的拍攝,課程資源不斷豐富和完善,所以對教師來說,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教學能力、信息化應用能力都在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xù)求索、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