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紀秀鳳,賈琳楠
1.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老年病科,吉林長春 130011;2.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普外科一病區(qū),吉林長春 130011;3.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電診科,吉林長春 130011
老年病科為醫(yī)院重點整治和管理的科室,其主要針對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系統(tǒng)綜合性疾病的診療、預防及康復的綜合管理科室[1]。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基本國情之下,老年患者數量逐年遞增,而前來就診的老年患者均伴隨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基礎性疾病,且因為年齡原因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生活自理能力逐漸下降[2]。加之其對于各種疾病的正確認知較少,溝通能力較差,使得老年病科護理工作難度提升[3]。故此老年病科護理人員不但要具備專業(yè)的護理技術,還要擁有較高的風險意識、觀察能力、溝通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等[4]。既往情況下,老年病科護理人員主要與院內其他科室護士一同接受培訓學習,但是因為患者數量較多,護士工作較為繁雜,培訓學習缺乏一定針對性使得老年病科護理工作中仍隱藏著安全隱患,甚至形成風險事故[5]。而目標管理作為一種科學制度化、合理條理化綜合的護理管理方案,借助預防性的管理措施,結合存在問題進行護理步驟目標化,旨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讓老年病科護理服務工作真正做到貼近社會、臨床與患者[6]。故選擇2019 年9月—2021 年10 月期間該院老年病科12 名在職護理人員實施目標護理管理模式,就管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老年病科12 名護理人員為該次研究對象,根據時間不同記為管理前和管理后。年齡20~55 歲,平均(32.04±5.46)歲;副主任護師4 名、主管護師1 名、護師6 名、護士1 名;文化程度:本科5 名、??? 名。
納入標準:①該院老年病科正式護理人員,工作時限≥1 年;②身心健康可積極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①請假時間超過1 周或頻繁請假者;②備孕、妊娠、哺乳等女性護理人員。
1.2.1 管理前 管理前實施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管理者根據護理人員進行排班及協(xié)調工作內容,并根據院內統(tǒng)一培訓組織護士定期學習及考核。
1.2.2 管理后 管理后實施目標護理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如下:(1)設立護理管理目標:①全面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水平,降低投訴率;②全面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控意識,降低老年患者護理風險發(fā)生率;③全面強化護理人員溝通水平,為患者及家屬普及更多疾病等相關知識。(2)實施目標管理:①專業(yè)能力培訓,為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并實現最優(yōu)化培訓效果,可在培訓前進行理論及實踐知識雙重考核,對于兩個方面考核未合格者給予針對性培訓,減少培訓資源浪費的同時提高培訓效果。針對理論培訓可以給予線上培訓的方式,即將學習資源通過社交網絡平臺發(fā)送至護理人員賬號,使其利用自由時間完成強化練習,避免因理論知識培訓占據護理人員過多私人時間。而對于實踐培訓可以采取模擬培訓或者直觀帶教的方式,為實踐技能較弱的護理人員提供更多親身觀摩學習的機會。②強化安全意識,為降低安全事故發(fā)生率,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管理者可就該院近3 年實際發(fā)生的安全事故或者社會上確實存在的護理事故為案例,并結合相關科研依據如《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幫助護理人員提高老年病科患者護理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并對其規(guī)劃護理風險類型,即意外事件,如墜床、跌倒、走失等;操作失誤事件,如配錯藥、藥物外滲、靜脈穿刺失敗等。在此基礎上,給予降低上述及多種風險的管理辦法,如調節(jié)排班制度,給予護理人員更加充分的休息時間,增加核對制度和安全風險對應懲罰制度。③提高溝通能力,管理者需結合老年病科常見病癥(心腦血管、泌尿、神經、關節(jié))為護理人員劃分溝通類型,該溝通能力可以對應到患者及家屬,如對于心腦血管治療后無法溝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以手勢或者眼神等方式盡可能了解患者意圖,并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對于該種能力的強化管理者可以邀請該院心理科醫(yī)生為所有護理人員指導不同病癥和境遇下的溝通技巧,降低因溝通能力等問題衍生出的各種醫(yī)療事端。
①康復管理能力:選用該院自制評分表評價護理人員老年病康復管理能力,該評分表包括運動康復管理、按摩康復管理、生活活動管理、心理疏導管理4 個項目,單項分值0~100 分,得分與護理人員康復管理能力成正比。
②風險防控意識:選用該院自制評分表評價護理人員風險防控意識,該評分表包括風險認知、風險察覺、風險評估、風險管控4 個項目,單項分值10 分,得分越高,代表護理人員風險防控意識越強。
③臨床溝通能力:選用曾凱研究的護士臨床溝通能力量表評價護理人員臨床溝通能力,該量表包括困難情景溝通能力、團隊溝通能力、情感支持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基本非語言溝通能力等5 個維度,每個維度采用0~60 計分,得分越高,代表護理人員臨床溝通能力越強[7]。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管理前后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管理前后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管理后護理人員運動康復管理、按摩康復管理、生活活動管理、心理疏導管理等康復管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人員康復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1 護理人員康復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管理后護理人員在風險認知、風險察覺、風險評估、風險管控等風險防控意識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人員風險防控意識比較[(),分]
表2 護理人員風險防控意識比較[(),分]
管理后護理人員困難情景溝通能力、團隊溝通能力、情感支持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基本非語言溝通能力等溝通能力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3 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評分比較[(),分]
老年病科患者因年齡原因,各個器官及組織功能等均處于逐漸衰退狀態(tài),同時受到不同疾病折磨,除了需要專業(yè)治療之外,對于護理需求亦相對較高,老年病科護士的管理水平將直接決定老年患者是否能夠得到有效安全的護理服務,這對于疾病恢復也至關重要[8-9]。根據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數量位居世界首位,同時在社會不斷發(fā)展下,人們健康意識也在隨之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間對于護理質量問題的關注度也在相繼提高[10-11]。但縱觀我國護理人才資源,其遠遠無法匹配人口老齡化問題下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的問題。故提高老年病科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十分關鍵[12-13]。既往情況下,針對老年病科護理人員主要采取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其雖然能夠基本保障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完成護理工作等,但從護理質量、護理風險意識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并且傳統(tǒng)單一的管理方式讓很多護理人員失去工作熱情[14]。而目標護理管理模式作為立足于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之上衍生而來的新型管理方案,其管理結構更偏向于職業(yè)技能的補充和更新,從護理問題中探尋更加對應的護理目標,并給予解決[15]。
經該文研究發(fā)現,管理后護理人員運動康復管理、按摩康復管理、生活活動管理、心理疏導管理等康復管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護理人員在風險認知、風險察覺、風險評估、風險管控等風險防控意識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護理人員困難情景溝通能力、團隊溝通能力、情感支持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基本非語言溝通能力等溝通能力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P<0.05)。結合當下醫(yī)院老年病科實際護理情況,在傳統(tǒng)護理管理基礎上引進目標管理這一管理方案,其主要實施管理路徑為確定目標-專業(yè)培訓-強化安全意識-提高溝通能力。其中確定護理管理目標的目的;為總結當下老年病科護理管理上的諸多不足與漏洞,并以此為基礎確定管理目標,明晰護理指標及工作內容。專業(yè)培訓與傳統(tǒng)流程化培訓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其通過調查所有護理人員薄弱之處后實施針對性培訓,將培訓分為理論及實踐兩大板塊,但為了保障護理人員更多的自由和休息時間,將基礎的理論性培訓轉化為線上培訓的方式。強化安全意識管理方法主要立足于老年病房患者的特點之上,因其受制于年齡及高發(fā)疾病的原因,發(fā)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較高,故重點突出該問題。而提高溝通能力并非提高單一的知識宣教能力,而是在不同情況下護理人員均可以就實際情況了解患者實際需求,并以此幫助患者及家屬,強化護理質量,降低護患糾紛和投訴率,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和全面的服務。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病科護士實施目標護理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士康復專業(yè)能力、風險意識及溝通能力,使得護理工作更加嚴謹的同時為醫(yī)院贏得更良好社會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