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鮮紅
摘 要:細處入手,細中見真情;耐心守候,多角度入手,在反復中舒緩學生心理,塑造品格;同頻共振,心心相連,避免德育的泛化,濫化,深化、優(yōu)化教育。指導、引導家長學會教育,家校合作,增強教育合力。
關鍵詞:陪伴? ?教育? ?暖心
班主任善于在生活中發(fā)掘具有育人價值的細節(jié),生活處處是德育,融入生活德育,往往能事半功倍,潤物無聲;班主任要善于觀顏察色,在學生細微的變化,洞察學生心理,因勢利導,適度干預,塑造學生健康心理;氛圍育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往往能引領班風、學風,形成班級的精神風貌,良好的班級氛圍是育人的有力保證。
一、細心觀察,發(fā)掘有價值的細節(jié)
早上檢查值日工作的不足之處,補救、整理、打掃。黑板上寫好早讀的內容,一個整潔的教室等待著他們的到來。打掃教室,從學生的課面、抽屜、書包等留痕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生活、學習印記,看出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思想傾向。課間隨意性的聊天更具針對性,更容易說到學生的心里,更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引導學生,更能說出暖人心的話。有時能收到于無聲處響驚雷的效果。
利用空課,到教室窗戶、門口轉轉,看看學習狀態(tài)。哪些同學聽課專心,坐姿端正,精神狀態(tài)好;哪幾位同學聽課萎靡,哪幾位同學聽課的狀態(tài)變化大……對變化大、聽課萎靡的同學,要聊天了解情況,尋根問底,找到根源,反饋家長,從生活、思想上找根源,善于察言觀色,才能走進學生心里,對癥下藥。
中飯、晚飯陪學生一起用餐,關注他們的飲食,人是鐵,飯是鋼,食堂的飯菜可能不合胃口,總是耐心解釋,細心動員多吃一點,偶爾也會動員個別家長給孩子加加餐。
班里樓小杰(化名)同學,聰明伶俐。七年級成績一直穩(wěn)定在學校前列,從八年級開始,自以為是,沉迷于“王者榮耀”,疏于學習,成績也一度下滑。家校矛盾逐漸尖銳。就餐路上,創(chuàng)設偶遇的機會,和他面對面的交流溝通,針對他的愛好,找閃光燈,先表揚,再激勵,再指出不足,最后勉勵其進步。你要細心揣摩其內心變化,找準時間點,點到其內心要害,方能走進其心里,收到動其心的效果。
然后,結合其愛好,用商量、協(xié)調的方式和他一起制定周末生活計劃,看看國內外新聞,看看體育賽事和要好的同學打打球,分散其對“王者”的注意力。最后發(fā)動家長陪伴孩子練練書法,潛心作業(yè),使其真正靜下心來,真正意識到,生活中還有比“王者”更有趣,更有意義的事情。
現(xiàn)在學校里,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老師,碰到這類學生或有這方面傾向的同學,務必要耐心,只有耐心地去揣摩,打開其心結,你就是他們一家人的貴人。老師的職責是立德樹人,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生活即教育,關注陪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擺正位置,彎下身子,似微風拂柳,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心聲,用智慧的眼睛,發(fā)掘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這點點滴滴就是火柴,可以點燃人的心靈。
二、用心陪伴,舒緩學生的心理
只有設身處地地替人著想,設身處地地領悟學生所思、所惑、所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會學生的內心感受,才能師生同頻共振,心心相連。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是一個人,一個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種樂趣,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學生作業(yè)未完成,不要急于批評,應該了解作業(yè)不完成的原因,應該看看他已完成部分的作業(yè)質量,從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然后再和學生聊,聽聽他的說法;學生上課精神萎靡,也不要急于批評,應該問問為什么會萎靡不振,也應該多方了解。和同學聊要善于運用七分表揚,三分批評的訣竅。我覺得我們有些老師平時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太強,有時候可能有點焦慮吧!
我們應該有一顆淡泊之心,不能把班級扣分,成績落后歸因到學生。我們如果把名利看得過重,我們可能就會失去耐心、細心,變得簡單粗暴,學生就會效仿,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工作就會很被動。我們應該把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著眼點,包容學生的錯誤、缺點,要讓學生知道是非曲直、善惡美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教育是一顆心觸動另一顆心,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覺得我們有些老師平時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太強,有時候可能有點焦慮吧!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體會陶行知的《三顆糖》的故事,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放下身段,平等相待,放寬心態(tài),平心靜氣,善用表揚,點播錯誤,才能同頻共振,心心相連。我越來越覺得,孩子的思想工作,不是你說通的,不是因為怕你,才逼通的,而是他自己想通的,最多是在你的點化下,他想通了。你不應該是火焰,而應該是火柴,去點燃他,融化他,繼而發(fā)生變化。
我們應該有一顆淡泊之心,不能把班級扣分,成績落后歸因到學生。我們如果把名利看得過重,我們可能就會失去耐心、細心,變得簡單粗暴,學生就會效仿,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工作就會很被動。我們應該把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著眼點,包容學生的錯誤、缺點,要讓學生知道是非曲直、善惡美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人,創(chuàng)造人類最偉大最珍貴的事物。”用我們的細心、用心、淡泊之心去緩釋他們的壓力,激勵他們的進取之心,引導他們邁進新時代。
參考資料
1.《馬卡連柯論青少年教育》? ? ?中國青年出版社84年版、第87頁
2.《教學之陪伴教育》? ?《基礎教育論壇》2020,22,教學思考? 宋申利
3.《暖心教育及其哲學基礎初探》 江西工業(yè)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 林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