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玲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其集“輸入”信息和“輸出”信息于一體,可以在有效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情感體悟能力,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深刻的影響價值。就此,本文就如何高效率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相關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教師在關注語文閱讀教學價值的同時,從實際出發(fā),有計劃、有目的地調整閱讀指導策略,以讓學生們對閱讀有一個新的認知,能夠跟隨教師的指導主動閱讀、積極思考,切實保證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閱讀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讓學生們閱讀“悅”有趣進行論述如下。
一、注重和諧氛圍的構建
在語文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也要主動優(yōu)化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主動引導學生去建構和諧、平等的班級氛圍,從而使學生們在閱讀的同時,敢于與同學、與老師交流自己心中對閱讀內容不同看法,以在靈活學生閱讀思維的同時,促成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
例如,在閱讀氛圍的建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班級書香環(huán)境的構建入手,除了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和黑板報上為學生們粘貼和書寫一些與閱讀有關的名人名言(讀書不趁早,后悔徒悔懊……),在課上鼓勵學生們積極發(fā)言,積極表達自己的閱讀想法之外,還可以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班級讀書角”,為學生們投放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加入給我三天光明》等),也引導大家把自己家里的繪本、圖冊、報刊等,帶過來與同學們一起分享,以便于學生們隨時進行閱讀,也在豐富閱讀資源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享美德,有效增進生生關系。同時教師要引導家長們在家為孩子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書香氛圍,在孩子進行閱讀時保持家庭環(huán)境的安靜,不打擾、不干預,有條件的家長最好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一起交流閱讀感想,在優(yōu)化親子關系的同時,使學生可以在家長的良性影響下主動進行閱讀,逐步愛上閱讀。
二、注重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
我們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建構相應的閱讀教學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進行形象、具體的轉化,以帶給學生們多元的聲像體驗,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切實推進他們對文章內容與文章情感的整體把握,促成閱讀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組織學生們學習《桂花雨》這篇課文時,班上很多學生都沒有見過桂花,更難以想象“桂花雨”是一個怎樣的場景,無法體會作者對于桂花的情感。對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建構多媒體教學場景,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們認知桂花,知道桂花的外形特征;用Flash動畫為學生們展示孩童搖桂花樹,下“桂花雨”的場景,帶領學生們進入課文中作者描述的畫面,以有效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們回憶、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小時候發(fā)生的趣事,從而在多媒體情境與回憶情境的雙重引領之下,讓學生們切實感知文章作者對于童年的懷念,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切實促成學生閱讀實效的提升。
三、注重讀寫結合的引入
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相關的閱讀書寫,書寫讀書筆記、摘抄精彩內容、仿寫相關情境……從而在有效強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切實提升他們對于語言文字知識的整體把握與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將相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發(fā)生的三個事件,但是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作者對將相之間“負荊請罪”這一部分的描寫比較粗略,在做留白處理的同時,也為大家預留了很大的聯想與拓展空間。對此,在實際的教學指導中,我們教師便可以在課上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帶領學生們以補寫的形式對“負荊請罪”的故事當中的重點情節(jié)進行描寫,可以重點刻畫廉頗與藺相如在性格方面的特點和差異,也可以重點描繪二人的表情與動作變化。而在組織學生學習《摔跤》時,則可以引導學生們根據課文結尾“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這句話,進行后續(xù)內容的擴寫填充,想一想嘎子摔倒之后會是什么反應?是起來繼續(xù)“戰(zhàn)斗”?還是直接認輸?兩人是就此成為朋友?還是……從而為學生們尋找隨文練筆的切入點,使學生在主動的閱讀思考與聯想中,收獲寫作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四、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指導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并引導學生長期堅持,使其可以在自然且主動的閱讀參與中,好好閱讀文章,讀好、讀懂文章,為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助推力。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從二年級開始,教師就可以組織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在正式上課之前,請一位學生與大家分享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優(yōu)美段落,分享自己通過閱讀所收獲的小知識。除此之外,學校方面還可以組織設計“讀書月”活動,在活動期間不僅會引導學生們進行閱讀主題的黑板報設計比賽,還組織各班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即每周抽出一節(jié)語文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講一講自己最近閱讀了哪些書籍,講一講自己在閱讀中收獲了哪些閱讀感悟。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家庭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引導低年級的家長為孩子講故事,陪伴孩子一起閱讀;鼓勵中高年級的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并和孩子一起交流閱讀心得,也建議家長們將與孩子進行閱讀的親子時光記錄下來分享到班級微信群,以促成班級良性閱讀競爭循環(huán)的形成,也供后期評選“書香家庭”時使用。從而借助一系列閱讀活動的開展,有效建構學校和家庭的良好閱讀風氣,也使學生們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堅持的過程,同時也需要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起點的把握,對于學生閱讀教學過程的關注,從而在調整閱讀教學策略的同時,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使其可以跟隨教師的指引,主動參與閱讀、好好學習閱讀,真正感知閱讀的魅力。從而收獲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更收獲可以受益終身的“財富”積累。
參考文獻:
[1]周君.引而有方 導而得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引導"方法略談[J].四川教育,2020,(3):1.
[2]項紅梅.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導學,20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