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2020年9月,浙江省全面使用新編信息技術教材,八年級學生由此開始接觸Python程序設計。2021年7月國家教育部發(fā)布“雙減”《意見》提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看到這些新的變化,又欣喜又著急。我所任教的城鄉(xiāng)學生本來就信息技術基礎薄弱,還要學習“包羅萬象”的編程課。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既遵循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又能最大限度促使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收獲?本人以浙教版八年級《循環(huán)結構——for循環(huán)》為例進行教學策略研究,提出以下拙見。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一堂課才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要把握住教學目標,找準著力點,讓學生花時間在討論、思考、質疑、體驗編程的過程中去,強化相應抽象思維訓練。
(一)游戲策略
程序設計講解比較枯燥,直面陌生的概念,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靈活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中的關鍵點上,也活躍了課堂氛圍。
循環(huán)結構是三大程序控制結構之一,相對于其他兩個結構而言,循環(huán)比較復雜。為方便學生入門和理解,設定游戲導入策略,讓學生參與理解循環(huán)的概念和特點。教師隨機叫五個學生到講臺上,依次和學生打招呼,體現了循環(huán)的特點——重復。然后讓學生歸納重復的結構,由此發(fā)現打招呼循環(huán)結構:“你好,XX”。接著學生運行小程序[圖1],看到代碼通過兩句話就實現了打招呼,體驗了計算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生活中的一些過程的。
(二)情景化策略
設定教學情景對展開教學有重大意義,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促進學科整體架構的形成,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突進教學評價的有效實施。
for循環(huán)是計數型循環(huán),只要知道序列的長度就能知道循環(huán)幾次。而序列通常是字符串、列表、range對象實例等。為了讓學生體驗列表序列,設定情境項目 “算算一天卡路里”,吃下去的食物都有能量。查查食物能量表,統(tǒng)計一天的卡路里數值。首先用列表存儲卡路里數據,接著通過循環(huán)把數據讀取進來存放,再把數據加起來就能計算出一天的卡路里數值。同理,字符串和列表原理相通,也能掌握相應字符串類型的序列。
二、科學構建教學結構
教師在教學中切勿生搬硬套教材內容,應和學生的心理認知相融合,以學生為中心真實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城鄉(xiāng)初中生認知水平以及課時設置注定學生不可能記得住太多,所以教材里安排的內容不一定都要在一節(jié)課講完。教師靈活機動處理教材,可以對一個問題進行細講,不留死角,給學生多點時間思考,多點時間練習。
(一)重組教材策略
據浙教版教材上的安排《循環(huán)結構——for循環(huán)》主要認識循環(huán)結構和range函數,《for循環(huán)應用實例》主要復習for循環(huán)結構,還要學習累加算法。第一課知識點比較多,第二課難度比較大,所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調整??梢哉{整教材內容的前后順序,也可以選取典型素材進行組合,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變成一個項目。作為重組的循環(huán)結構的第一課時,一是理解循環(huán)結構一般格式和執(zhí)行流程,特別是理解遍歷的過程。遍歷就是剛才一次次和不同的學生接觸。循環(huán)體就是一次次說“XX,你好!”。二是體驗累加,算算一天卡路里就是通過循環(huán)把所有數值加起來,這是循環(huán)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精選范例策略
信息技術課堂主線都是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生活中問題,前后知識相互關聯,可是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還沒有課后作業(yè),導致教學效果很差。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只能抓住課本資源這個“解藥”,協(xié)助學生解決學習矛盾。教師要充分解讀課本,精選范例,設定自學任務,安排學生自學時間,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比如學習range函數,就可以讓學生翻書進行學習。設定任務range(1,101)創(chuàng)建的數字序列是哪些?range(1,101,2) 創(chuàng)建的數字序列是哪些?所有數字加起來總和是多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還可以上機驗證代碼,充分體會range函數的魅力,也體會了累和思想。
三、精確落實知識要點
課堂,是學生的學習場,重點放在學生學到了什么,是怎么學到的。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所以教師的期望也不要太高,需要放緩心態(tài),精準落實知識點,再加強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一)學習支架策略
程序設計需要對生活問題進行抽象建模,難就難在抽象的過程。教師提供學習支架,比如流程圖、圖表、模塊搭積木、半成品代碼等進行幫輔。
循環(huán)中的累加是個教學難點,通過引入儲蓄罐幫助學生理解。給儲蓄罐貼上標簽total,每天放進去的錢為變量i,由此理解總數在不斷變多。前一天的總量加上今天的錢,就是今天的總量,就是代碼total=total+i[圖2]。
(二)在線測試策略
課堂中學習知識是否掌握,在線檢測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學生完成習題就是對當節(jié)課重點知識的梳理,有針對性得進行查漏補缺,學生表現很激動,參與性更強烈;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答題數據指標中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性,從而提出新的教學方案,新的測試題。我校機房使用極域電子教室系統(tǒng),具有測試和統(tǒng)計功能。在課程結束前5分鐘測試并當場反饋結果,在分數出來那一刻,學生議論紛紛,反響不錯。
總之,“雙減”背景下需要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學好知識。在程序設計教學中,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合理的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理解知識,學到知識,運用知識,學生才能觸類旁通,在生活中才能得心應手用編程思想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