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王雪山,李偉,李慶亮*,張立華*
1. 棗莊學院食品科學與制藥工程學院(棗莊 277160);2. 棗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棗莊 277160)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國上下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疫情后全國高校線下復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目前課程教學的主要趨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就是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結合網上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進行線上教學,能讓學生在參加面對面課堂教學的同時,利用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網上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和監(jiān)控教學過程,學生則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積極地學習[1],較好地體現了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以學生學習成果(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為導向的教學理念[2]。
混合式教學沒有統一的模式,但是目標都是改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使用講授而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認知參與度不足、不同學生學習結構差異過大等問題。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使用智慧教學工具可以吸引學生,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升教學效果。學習通APP是超星信息技術公司開發(fā)的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手機版本,集上課互動、教學資源、作業(yè)等服務于一體,教學過程幾乎完全實現數字化,平臺可以全程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3]。雨課堂是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發(fā)的基于PPT和微信平臺、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智能終端,可以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互動[4],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目前,基于雨課堂、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已有大量報道[3-8],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均有一定的應用[9-10],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學習通和雨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應用于“生物化學”的教學探索還未見報道。研究結合棗莊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基于“雨課堂”及學習通應用軟件各自的特點,對“食品生物化學”理論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了探索。
“食品生物化學”是食品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學科基礎課,主要圍繞構成生命有機體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糖、脂、酶等),分析其結構、性質與生物學功能,研究其在生物有機體內的代謝途徑與調控機制,關注食品生產過程中蘊含的生物化學原理,為指導食品生產、人們合理膳食等提供理論支撐,但是由于內容繁多、概念抽象、代謝途徑復雜,再加上學時原因,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不高,知識點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利用“雨課堂”及學習通各自的功能、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超星泛雅平臺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一些精品課程建設完善,因此通過學習通軟件的示范課程包引用已有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建設了“食品生物化學”的在線課程,根據教學大綱增加或刪除其中的教學內容,設置任務點(圖1)。課前發(fā)布通知,學生需要在下次上課前完成課前預習,包括教學視頻、PPT的觀看等任務點以及測驗的完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防止學生敷衍,可以通過設置防拖拽、觀看百分比等功能達到學習的效果,而且對于不及時完成的同學,可以自動提醒督促。截止2021年10月4日,已發(fā)布課程任務點章節(jié)64個、視頻67個等,討論話題2個(圖2)。
圖1 基于雨課堂和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示意圖
圖2 “食品生物化學”學習通線上教學基礎數據
雨課堂能夠如實記錄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如學生簽到、教師的講課內容等;課中根據重難點內容發(fā)布一定數量的習題,讓學生進行實時答題,通過答題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圖3);也可以根據一個話題發(fā)起討論,如在講解蛋白質膠體性質時,通過引入豆腐的生產過程,詢問學生為什么加熱點鹵后,豆?jié){變成了固體的豆腐?開啟彈幕互動,了解學生對此過程的理解,學生完成后可以通過形成詞云投屏,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課堂結束后,形成的課堂直播回放,方便學生隨時復習回顧。同時,在課堂中,插入一些動畫視頻,如講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時,動畫視頻讓學生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有了直觀、立體的認識,加深了知識點的學習。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會設置4次測驗,主要由客觀題組成,考查學生的復習和知識點掌握情況。
圖3 “食品生物化學”雨課堂線下教學基礎數據(以第四講為例)
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饋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在課后階段,根據每次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通過學習通發(fā)布一定數量的習題,包括客觀題、主觀題,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通過設置題目亂序等使學生能夠獨立、主動完成,鞏固知識點的學習,差缺補漏,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化。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在下次課堂前進行重點講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也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向教師求教。
在學習通的討論區(qū)設置一些熱門話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討論,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深入思考、敢于分享、暢所欲言,以彌補線下師生互動的空間限制。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用于線上預習、復習、線下資料查閱討論等,傳統的由教師主導的依賴學生課堂表現、紙質作業(yè)和期末考試成績等的教學評價體系[11]與之不相適應。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考核評價更多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建設基于形成性評價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將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
“食品生物化學”理論課程評價由線上評價、線下評價和期末考試三部分組成。線上評價包括學習通線上學習過程評價和線上學習效果評價,前者包括學生在線學習任務點的時間、完成度、討論參與度等,后者包括預習測驗成績、課后作業(yè)成績等。線下評價包括課堂表現評價和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前者以雨課堂出勤率、彈幕互動數據、課堂互動答題成績?yōu)橐罁?,后者以課堂中期測試的正確率作為考核評價依據,具體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2/3,線上和線下評價成績的總和占總成績的1/3,成績主要基于雨課堂和學習通的數據統計,可衡量、可評價,而且科學公正,較好地防止了教師考試放水,學生“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現象,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表1 線上和線下考核成績比例
目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已表現出獨特的優(yōu)勢[12],成為教學改革和實施的主要趨勢。在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背景下,研究中以“食品生物化學”為例,通過雨課堂和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索,充分將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效率,考核評價過程有依據可循,有數據可查,公平公正,較好地堅持了以學生學習效果為導向的OBE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