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
新生名言一
前無古人的“雙奧之城”,鐫刻著一個民族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的非凡歷程?!嗣袢請笤u論
新生名言二
從巔峰到低谷,從“鏗鏘玫瑰”到“明日黃花”,浮浮沉沉的二十年里,人才青黃不接,教練頻繁更迭,比賽屢屢失利,女足肩上的壓力不比任何一支隊伍輕。——《北京商報》評論
時事關(guān)聯(lián)
2022年2月4日,恰逢立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北京由此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如果說,北京與奧運的第一次握手,是站起來、富起來的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展示悠長歷史的“自我”,如今再度相逢,則是強起來的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呈現(xiàn)天下大同的“我們”。
名言溯源
議論證據(jù)今古,出入經(jīng)史百子,踔厲風(fēng)發(fā),率常屈其座人?!n愈《柳子厚墓志銘》
名言故事
文學(xué)史上,有許多“雙星并存”的現(xiàn)象,他們的友誼萬古長青,令人稱羨。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逝世后,韓愈寫下《祭柳子厚文》《柳州羅池廟碑》《柳子厚墓志銘》三篇紀(jì)念文章。其實,韓愈為柳宗元寫墓志銘和祭文是有風(fēng)險的,因為柳宗元被朝廷放逐,即使去世了,也應(yīng)該有所回避,但韓愈沒有落井下石,而是滿懷真情地為摯友寫下祭文。這篇墓志銘,力透紙背,名傳千古,也是對友誼的最好見證。
素材點撥
好人、好官、文采出眾,這就是韓愈眼中的柳宗元。有人說,文人相輕,其實,不全然如此。看看韓愈寫的《柳子厚墓志銘》就知道了,有本事的文人沒有那么多壞毛病,好就是好,佩服就是佩服。韓愈對柳宗元充滿了敬意,他們二人的友誼就像高山流水。
運用示例:“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一個人該怎樣的立世當(dāng)是用心解決的問題。有的人貪圖享樂,盡情釋放自己的欲望,活成了走獸;有的人踔厲奮發(fā),磨礪自己的才智,實現(xiàn)了更高層面上的自我價值。兩種人生模式哪一種更高級,更有作為人的尊嚴(yán),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時事關(guān)聯(lián)
2022年2月6日,在2022女足亞洲杯決賽中,中國隊在絕境中完成大逆轉(zhuǎn),3-2力克韓國,捧起了冠軍之杯。
名言溯源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K軾《九日次韻王鞏》
名言故事
大文豪蘇軾喜歡吟詠花卉,菊花就是其中一種。他寫過一首名為《九日次韻王鞏》的詩。九日即夏歷九月九日,是中國的重陽節(jié)。詩句中的“黃花”,即為菊花?!懊魅铡?,指重陽節(jié)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說如果錯過了重陽賞菊的最佳時機,待節(jié)后再來,花已凋謝,蜂蝶也無興趣了。當(dāng)然,這是詩人夸張的說法,一天之差,花不至于殘到這種程度。唐人鄭谷說過:“節(jié)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后兩句說的是實話,花未必一夜衰敗,是人的心境不同了。這里的第一句給了蘇軾啟發(fā),由“節(jié)去蜂愁蝶不知”升華為“明日黃花蝶也愁”。
素材點撥
事物總是變化著的,人們應(yīng)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事、物。美好如菊花,也無法保留住自己的“最美時光”。“明日黃花”啟發(fā)人們:珍惜時光,珍惜美好,通過自身的努力,讓美麗持久;居安思危,懷有憂患意識。
運用示例:著名詩人北島有一首詩《生活》,全詩只有一個字:網(wǎng)。簡單一個字,卻概括出了蕓蕓眾生的人生狀態(tài)。的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從呱呱墜地到駕鶴歸西,都始終生活在種種大網(wǎng)小網(wǎng)里,愛恨情仇、生老病死,無一漏網(wǎng)。這些網(wǎng)毫無疑問混雜著各種煩惱,而最讓人難以釋懷的的恐怕是“明日黃花”之愁了,為這種哀愁籠罩的人們會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因為他們丟失了原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要避免這樣的遺憾,人們該將“小我”與“大我”緊密相連,時時想著為世所用,一腹才華才不會淪為“明日黃花”。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