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禎
古人常將一個成功的開篇比作“鳳頭”,意思是開篇要精練且漂亮。
從本質(zhì)上說,一篇議論性文章的開篇就是全文邏輯的起點,要為下文論證的展開做好鋪墊和準備。這就要求文章在開篇時要吸引讀者的注意,引出話題或觀點。形象地說,好的開篇應是導火索,能以絢麗的火花引爆思維。而此類開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所發(fā)表的文章中尤其常見。由此,筆者將其中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小技巧總結(jié)出來,以助考生打造“鳳頭”。
示例一
備受關注的江歌案,終于等來了一審判決。劉暖曦被判決賠償原告江秋蓮各項經(jīng)濟損失496000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0元,并承擔全部案件受理費。
……
這筆總計不足70萬元的賠償,不僅是對江秋蓮這些年來喪女之痛、維權(quán)支出的補償,更重要的是亮明了司法態(tài)度:對這起影響廣泛的公共案件作出明確是與非的評判。判決明確了對江歌無私救助同胞的行為予以褒揚,對劉鑫事后“以不當言語相激,進一步加重他人傷痛”的行為予以譴責。這既是弘揚人間正氣,也是以司法判決鞭撻丑陋和自私?!胍暰W(wǎng)《江歌案一審判決,重申法理情的底線》
技巧分析
文段開篇選擇對事件或者現(xiàn)象進行簡單的概述后,以簡練的語言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或通過對標題和相關概念進行闡述,進而引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開門見山”法,是當前常考的新材料作文寫成議論文時最簡捷、最有效、操作性最強的開頭方式。
提示
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開篇一定要先引述材料。這不是機械的要求,而是要為作文找到存在的依據(jù)。但不是全文引述材料,而是選擇材料中最適合引出觀點的內(nèi)容,或?qū)Σ牧线M行簡要概述,一兩句話即可。
2.要有過渡,也就是從材料到觀點要有銜接。常用過渡語有:“可見”“由此觀之”等。
3.要自然地提出觀點,也就是從材料到觀點的提出要符合邏輯事理,二者要有必然的聯(lián)系。
仿寫片段
在公交車上,老太太呵斥風塵仆仆的農(nóng)民工,指責其影響市容,引起了眾多網(wǎng)友關注。有網(wǎng)友認為:“真正影響市容的是這位老太太!”我認同這位網(wǎng)友的看法。
農(nóng)民工穿著不整潔,最多只能歸咎為個人形象問題,而老太太卻由此提升到影響市容的層面上,這是老太太對農(nóng)民工極不尊重的體現(xiàn)。她的無禮待人,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自己低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同樣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為人粗魯意味著忘記了自己的尊嚴。”顯然,在侮辱別人尊嚴的同時,這位老太太已忘記自己的尊嚴。
片段評析:文章開篇簡述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從本質(zhì)上分析事件反映的深層問題,并引用論證,進而強化了議論。
示例二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砥礪奮進的征程上,越是遭遇艱險與挑戰(zhàn),越需要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英雄氣概;越是披荊斬棘、爬坡過坎,越能彰顯愈挫愈堅、愈戰(zhàn)愈勇的剛強意志?!袊伯a(chǎn)黨新聞網(wǎng)《砥礪奮進當鼓“氣”》
技巧分析
文段以經(jīng)典名句開篇,語出劉禹錫《蜀先主廟》,表達了對英雄的贊譽,意境雄渾。在作文開篇直接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詩詞歌賦、俗語諺語等,將其作為全文的中心或者借此引出論點,既可以彰顯作者的文化底蘊,又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色彩。
提示
引用經(jīng)典能讓作文出彩,但要做到“恰當引用”,還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
1.直引。即直接引用古詩文原文,不做任何增刪變更。
2.化引。即對引用的原句原文作一些字詞方面的變化,從而更好地為自己的表達服務。像“櫻桃好吃樹難栽”,化用了一句人們熟知的歌詞“小曲好唱口難開”,保留了“……好……難……”的基本結(jié)構(gòu),填充進自己要表達的內(nèi)容。
3.拆引。即將原詩文拆開使用,以表達作者的觀點。“陶淵明向往自然,他是一只‘羈鳥,但深‘戀舊林;他是一條‘池魚,但常‘思故淵。當他辭官回家后,他終于有了一種‘復得返自然的快樂?!边@樣的拆引,不但使文章韻味無窮,而且使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和諧。
仿寫片段
從同一扇窗戶看出去,眼睛向上是天空,眼睛向下是大地。世界呈現(xiàn)什么模樣,往往取決于你的視角。
“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蓖鯘缮皆菏慨斈昵髮W時選擇了火炸藥專業(yè),身邊人都說這個專業(yè)太冷僻,但他堅信專業(yè)無冷熱,“只要祖國需要,任何專業(yè)都可以光芒四射”。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我國火炸藥領域果然因他而“光芒四射”;果樹栽培專家糜林一心富民,哪里窮就往哪里跑,農(nóng)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30多年來,他幫助大量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自己卻不幸倒下。選擇無所不在,但一個人如何選擇與擔當,很大程度取決于看世界看人生的角度。
片段評析:文段開篇從生活現(xiàn)象切入,引出哲理性認識。接著引用《淮南子·說林訓》中的語句,提示人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觀察,積極行動。另外,作者運用事例說明,從王院士斬釘截鐵的話語中,足見其自信中蘊含的拳拳愛國之心!
示例三
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敢教日月?lián)Q新天”,谷文昌許下誓言“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孔繁森“把自己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張富清“哪里有困難,哪里條件艱苦,我就去哪里”……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路,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謹守為民宗旨,把汗水揮灑在山川大地,把政績刻印在老百姓心底,以“忘我”付出實現(xiàn)了“大我”追求,創(chuàng)造了彪炳史冊的功勛。——人民論壇《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
技巧分析
開篇一組排比句,簡用多個素材,把共產(chǎn)黨人優(yōu)秀代表的優(yōu)秀品質(zhì)盡現(xiàn)讀者。其特點是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既凸顯文采,又能增強氣勢,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提示
在寫作時根據(jù)不同需要選擇恰當?shù)木涫?,可以使文章靈動而有意蘊:
1.根據(jù)不同語氣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2.根據(jù)句式的整齊程度可分為:整句和散句。
3.根據(jù)句子的容量可分為:長句和短句。
4.除此之外,還有: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常式句和變式句、口語句和書面句等。
仿寫片段
群山蒼蒼,遠客不來;煙村茫茫,山路難行;日光斜照,人跡罕至。但見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未來;板凳寬寬,安穩(wěn)弟子童心。先是劈柴以生火,旋即執(zhí)鞭而授課。歲月于艱難中斑駁,皺紋在風霜中深刻。雖歷滄桑,張玉滾校長扎根深山,銳意不減,用行動和愛為孩子點亮求學道路。
片段評析:開頭前三句以四字排比句式寫出了環(huán)境的偏僻和荒涼,從側(cè)面烘托了張玉滾在地處偏僻的家鄉(xiāng)辛苦執(zhí)教的奉獻精神,可謂句式整齊,高度凝練。緊接著,四字句兼有六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句式整齊中又富有變化,從人物動作及肖像正面寫出張玉滾17年來的艱辛。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他臉上布滿皺紋,更進一步地凸顯出其無私奉獻的精神。
(編輯:關曉星)78D727ED-C423-4439-AF02-5B9D92A22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