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秀
430000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豹澥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湖北武漢
高血壓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并且在近些年國家經(jīng)濟水平持續(xù)提升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進而飲食習慣也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高血壓患者也日益增多[1]。高血壓是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并最終死亡的關鍵因素,所以,必須要重視對此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幫助患者有效地改善預后狀況[2]。高血壓屬于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情緒波動也會對血壓指標水平產(chǎn)生一定影響,基礎的護理方式通常是根據(jù)病情進行的,所以護理效果也會存在相應的局限性[3]。增強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其客觀、理性地看待疾病,合理地改正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進而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以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健康教育應用于基層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高血壓護理中的有效性,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豹澥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接診的50 例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數(shù)字表法隨機劃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0~65歲,平均(48.96±4.25)歲;病程1~10年,平均(4.56±1.24)年;收 縮 壓140~170 mmHg,平 均(155.01±2.12)mmHg;舒張壓90~110 mmHg,平均(100.11±0.90)mmHg。研究組男14 例,女11例;年齡30~65歲,平均(47.61±4.21)歲;病程1~10年,平均(4.08±1.31)年;收縮壓151~181 mmHg,平均(166.08±3.30) mmHg;舒張壓98~112 mmHg,平均(105.06±1.60)mmHg。兩組間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達到高血壓西醫(yī)診斷標準;②年齡50~75 周歲;③試驗開始之前取得患者本人的同意;④患者近期未服用影響本文試驗結果的藥物。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②不接受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③精神、意識障礙患者;④中途退出者。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①遵醫(yī)囑為患者服用降壓藥,禁止私自服用其他降壓藥;②嚴格控制患者飲食,減少每日鹽分攝入,鼓勵患者多食用纖維類食物;③加強宣傳,在門診就診期間,詢問患者的日常作息和飲食習慣,認真分析其日常的飲食和作息對身體的影響、高血壓病因,并告知患者健康的飲食和作息方式;④對患者家屬進行教育培訓:為家屬講解患者的發(fā)病病因是生活中那些行為習慣導致的,怎樣的作息和飲食能預防和抑制該疾病。鼓勵家屬加強對患者的陪伴,加強監(jiān)督患者的飲食和作息,同時監(jiān)督其戒煙、戒酒;⑤借助社會公共資源,加大對高血壓的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將制作的關于高血壓的小視頻、動漫等進行擴散宣傳,定期在群內發(fā)送相關視頻;⑥培訓護理人員,以提高服務能力,安排護士每天隨訪,交流治療經(jīng)驗和治療效果,為患者講解降壓藥物的成分和作用,鼓勵患者不要放棄,給予治療信心。每日監(jiān)督患者規(guī)律作息,健康飲食;⑦指導患者每天做適量的有氧運動,糾正運動動作和方法,確保其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
研究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科學健康教育。教育方式為糾正患者運動動作和方法,確?;颊哒莆照_的鍛煉方法。①用藥護理:向患者講解按時、按量以及按醫(yī)囑服藥對于高血壓疾病治療的意義,從而提升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度以及用藥的配合度。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配合患者家屬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并根據(jù)其實際情況計算實際需要的總熱量、蛋白、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盡量減少鹽的食用量,宜吃清淡食物,少吃含高脂肪、高熱量、高固醇及高糖的食物,多吃魚類、牛奶及蔬菜等食物。③環(huán)境護理:高血壓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而且受教育程度以及社會地位均存在差異,因此,在利用微信督導期間,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微信群,確保群內患者的基本情況相似。④心理護理:高血壓是一種需要靠長期服用降壓藥物來控制血壓,屬于慢性病的一種,通常難以徹底治愈。因此患者在知悉病情的情況下會產(chǎn)生抑郁、煩躁及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其進行溝通,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生活背景進行相應的交流,面對情緒不穩(wěn)定的患者要多尊重、多包容。⑤運動指導:運動是改善疾病的主要方法,更有利于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一方面運動可以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血壓也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建議患者在飯后散步30 min,或是進行一些慢跑、快走、打球、打太極拳及練瑜伽等運動,以增強體質。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①對比兩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發(fā)放關于高血壓的知識問卷,由患者答題。a.完全了解:分數(shù)≥90 分;b.基本了解:分數(shù)61~89分;c.不了解:分數(shù)≤60 分。認知度=(完全了解+基本了解)/總例數(shù)×100%。②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a.完全依從:可遵醫(yī)用藥,按期隨訪;b.基本依從:遵醫(yī)用藥與隨訪偶爾可遵守;c.不依從:未遵醫(yī)用藥,未隨訪。認知度=(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shù)×100%。③統(tǒng)計兩組干預前、干預后血壓指標,取其均值,對比前后變化情況。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分析系統(tǒng)展開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認知度比較:研究組認知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認知度比較[n(%)]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研究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n(%)]
兩組患者血壓數(shù)值比較:干預前,兩組間血壓的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血壓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壓數(shù)值比較(±s,mmHg)
表3 兩組患者血壓數(shù)值比較(±s,mmHg)
組別 n 舒張壓 收縮壓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25 165±15 130±5 110±8 80±10對照組 25 164±15 145±10 109±10 90±10 t 0.236 -6.708 0.39 -3.536 P 0.814 0.001 0.698 0.001
近年來,因高血壓所引發(fā)的冠心病,其發(fā)生率正呈上升的趨勢。由于長期患有高血壓,導致患者的左心室負擔增加,而左心室因代償逐漸擴張、肥厚,從而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諸多資料顯示,腦出血、腦梗死等急性腦血管疾病的誘因均為高血壓[4]。其中腦出血是晚期高血壓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腦出血的病死率也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會存在后遺癥,如偏癱、失語等,因此,控制血壓對患者來講至關重要。高血壓會增加左心室的負荷,導致左室肥厚,易引發(fā)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據(jù)調查顯示,冠心病猝死的人群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猝死的90%,猝死表現(xiàn)為突然的呼吸、心跳停止、意識喪失,1 h內死亡[5-6]。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度頗高,且患者治療積極,依從性極高。全面科學地宣傳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利于增強患者的認知度,提高患者對該病的重視度,從而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實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組血壓指標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健康教育能夠優(yōu)化用藥方案,用藥方案要因人而異,要根據(jù)不同人群選擇不同的降壓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醫(yī)生和護理人員要秉持能不用藥物治療就不用藥物治療的原則,盡量減少用藥的種類和劑量,以免藥物相互反應。也可以根據(jù)情況選擇一些長效藥物、緩釋藥物和控釋藥物,減少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每天服用的藥物數(shù)量,從而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此外,還有一種用藥方案為時間療法,這種療法也能不斷提高患者的療效和依從性,具有減少對靶器官的損害以及并發(fā)癥優(yōu)點。不管是社區(qū)工作人員、家庭成員,還是醫(yī)院的醫(yī)務人員都可以多普及健康教育,指導心理學、認知和行為教育的知識,這樣患者就能夠通過多渠道了解和理解高血壓疾病的原因、誘導因素、臨床特點和預防措施,也能知道不按時吃藥的不良后果,這樣患者就能夠在平時多配合醫(yī)護人員加強高血壓的治療,從而提高藥物依從性。
綜上所述,借助多種宣傳渠道,科學健康地宣傳高血壓,可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度,既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和作息規(guī)律,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對高血壓的預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