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濤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yī)院特診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臨床檢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手段包括普通心電圖、心導管檢查、超聲心動圖等。心電圖可對具體的心動周期的電位活動變化情況進行記錄,反映心臟血液供應、形態(tài)等是否出現(xiàn)異常,但敏感度不佳[1]。超聲心動圖是臨床對心血管疾病診斷中應用價值較高的一項檢查手段,可用于對心臟和大血管結構、血流種類和速度等方面的診斷,但客觀優(yōu)勢較差[2]。心導管檢查的診斷準確率比較高,主要是使用特殊的導管,通過外周靜脈或動脈到心臟血管中,對需要診斷的部位進行給予造影劑或進行壓力監(jiān)測,有利于對心臟病的診斷并對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觀察[3]。三者均為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檢查方式,但是目前的臨床研究對其診斷價值評價不一。本研究主要探討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檢查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診斷結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回顧性選取90例本院收治的疑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選例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有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40~79歲,平均(55.68±10.29)歲;原發(fā)疾?。悍谓Y核15例,支氣管哮喘29例,慢性肺栓塞9例,慢性支氣管炎33例,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4例。
納入標準:自愿參與本研究者;可順利進行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檢測者;生命體征較平穩(wěn)者等。排除標準:肝、腎臟等器官功能障礙者;其他類型心臟病者;精神障礙者等。本院醫(yī)學委員會已審定并批準實施此項研究。
1.2 方法
1.2.1 心導管檢查 患者采用仰臥位,于檢查床上,全身麻醉及局部浸潤麻醉后行頸內靜脈穿刺并置入Swan-Ganz導管,將其送入右下肺動脈,監(jiān)測肺動脈收縮壓、肺動脈舒張壓、肺動脈平均壓。所有患者均以心導管檢查為“金標準”。1.2.2 超聲心動圖 檢查時患者可呈坐位、半靠位或仰臥位,體型較為肥胖者呈偏向左側傾斜30°。選擇頻率為2.5~3.5 MHz的探頭,在檢測部位均勻涂抹超聲耦合劑。檢測探頭常選擇扇形探頭,將探頭放置于胸骨左緣第3和第4根肋骨之間,并將探測方位與右胸鎖關節(jié)至左乳頭連線保持平行,自前向后依次為右室前壁、右竇腔、前室間隔、左室流出道、左室腔、二尖瓣前后葉、左室后壁。觀察并記錄心腔形態(tài)、室壁增厚等情況。使用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深圳必奧思醫(yī)學儀器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92060528,型號:SmartUs EXT-1M)。
1.2.3 心電圖 患者檢查前需提前躺至檢查床上平靜5min,針對急性、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坐位,使用生理鹽水或酒精對電極放置部位進行消毒,并在手腕、腳腕和胸口處涂抹導電膏后,將盧瑟導聯(lián)電極連接左下肢,將黑色導聯(lián)電極與右下肢連接,球形V1放置在胸骨右緣第4肋間、V2放在左緣第4肋間,V4放在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交接處,V3放于V4和V2間,V5保持與V4水平的左腋前線,V6放于左腋中線與V4保持水平。放置好電極后,校對電壓,啟動按鈕,每個導聯(lián)記錄3~4個完整的心電周期。
1.3 觀察指標(1)對超聲心動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情況進行分析。(2)對心電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情況進行分析。(3)對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情況進行分析。(4)比較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二者聯(lián)合檢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診斷效能。主要包括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和陽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率,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率,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真陰性)率,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率,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率。(5)1例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影像學圖片及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以下數(shù)據進行計算與分析的軟件為SPSS 21.0,經計算,P<0.05,提示其數(shù)據差異在統(tǒng)計學研究中有重要意義。計數(shù)資料用467000進行檢驗,以[例(%)]表示。
2.1 心電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情況分析心電圖檢查診斷為陽性74例,陰性16例,具體數(shù)據可見表1。
表1 心電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情況分析(例)
2.2 超聲心動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情況分析超聲心動圖檢查診斷為陽性71例,陰性19例,具體數(shù)據可見表2。
表2 超聲心動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情況分析(例)
2.3 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情況分析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檢查診斷為陽性70例,陰性20例,具體數(shù)據可見表3。
表3 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情況分析(例)
2.4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二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效能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診斷下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準確度、靈敏度及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項檢查(均P<0.05),具體數(shù)據可見表4。
表4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單項及二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效能
2.5 1例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影像學圖片及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見圖1~圖4。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肺部肺動脈壓力增高,進而引起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類心臟病。心導管檢查作為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金標準,在X線引導下,使用一條特殊的導管,通過外周靜脈或動脈,進入心臟血管中,對需要診斷的部位給予造影劑或進行壓力監(jiān)測[4-6]。
圖1:三尖瓣大量返流。
圖2:三尖瓣返流所致肺動脈收縮壓升高。
圖3:右室增大。
圖4:肺動脈高壓、舒張壓升高。
超聲心動圖是一種無創(chuàng)技術,其主要利用超聲波對心臟、動脈大血管解剖結構及功能狀態(tài)進行統(tǒng)一檢查,但是因其診斷指標是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具有局限性和單一性,且部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并不存在超聲心動圖診斷特征[7]。心電圖的檢查優(yōu)勢主要在于快捷、簡便,患者整體接受度較高,是臨床診斷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式,但心電圖檢查易受到患者情緒波動和運動幅度等因素影響,使診斷結果出現(xiàn)偏差,此外心電圖檢查無法準確定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變的具體位置及狹窄程度,且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常伴心臟結構變化,其心電向量也隨之改變,心電圖難以表現(xiàn)出特異性改變[8]。心電圖可以對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部位進行診斷及判斷,但其對心臟、大血管的波動情況無法進行直觀的觀察,而超聲心動圖,可以實時地了解房室大小、室壁厚度,瓣膜關閉、開放的活動規(guī)律,還可以顯示心電圖檢測不了的室壁的運動情況,較準確地測定患者的心功能,這兩種檢測方法,互補不足,從而減少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檢查誤差[9-11]。本研究結果中,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檢測診斷下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準確度、靈敏度及陰性預測值均高于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說明聯(lián)合超聲心動圖聯(lián)合心電圖檢查能提高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臨床診斷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和準確度,整體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相比于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單項檢查,兩者聯(lián)合檢查在保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檢出率的基礎上,能明顯提高臨床診斷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和準確度,進從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作為今后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進行無創(chuàng)診斷的輔助檢查方式。臨床上可增加樣本量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