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鳳
摘要: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隨著科學和社會的進步已經(jīng)日益彰顯,然而,在觀念層面,經(jīng)常有關于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孰重孰輕的爭論,在行為層面,也有偏重于一方而導致給兒童教育留下遺憾的事實?,F(xiàn)階段家園共育中存在一些家長被動、消極、甚至對抗參與幼兒教育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阻礙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和幼教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園有效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家長走進幼兒園,在家園共育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和矛盾!“家園共育”是當今幼兒教育改革的大趨勢,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最好形式,是幼兒健康成長的的需要,也是幼兒園和家長搞好幼兒教育的期盼。為更好了解我園家園共育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存在家園共育措施實施不到位,互動流于形式等問題,本研究著力幼兒園和家長對家園共育的認識、互相配合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有效策略!
家園共育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一、老師和家長自我定位不正確
一是幼兒園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讓家長次日帶制定材料入園,為孩子開展實驗、游戲,進行教學活動,但家長并不知道老師組織活動的目標、要求,且老師通知不及時,家長沒有充足時間購買及搜集,有時會讓家長感到厭煩,存有抵觸情緒!良好的家園關系是幼兒園和家庭協(xié)調(diào)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基礎和保障!
二是忽視兒童攻擊性行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面臨挑戰(zhàn),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群體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心理脆弱,獨立性差,怕苦畏難,任性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與人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問題。不少幼兒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攻擊性行為,多動,孤僻,膽怯,情緒障礙等等。老師應該了解、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做好家園溝通工作,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教育步調(diào)不一致
一是家長重視幼兒特長教育的培養(yǎng),幼兒園重視孩子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部分家長覺得:素質(zhì)教育就是特長教育,通過一些社會上開辦的培訓中心、活動中心對孩子進行體育、舞蹈、或琴棋書畫方面的專門訓練,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長。不管孩子興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兒園、家庭和培訓中心之間,盲目地參加各種興趣班,弄得孩子疲憊不堪,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二是教育小學化問題嚴重,家長認為對孩子只有過早地進行認字、加減運算、認讀漢語等,親朋好友聚會時好讓孩子有展露才藝的機會,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視眼前智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生活中一味的遷就孩子、保護孩子!
三是五加二等于零,孩子在幼兒園養(yǎng)成的好習慣,過個周末便前功盡棄,需重頭再來。周末作息時間的不規(guī)律,幼兒不按時睡覺起床,孩子成為起床困難戶。這樣造成的后果不利于幼兒好習慣的養(yǎng)成,削減了家園共育的效果。
三、家園共育流于形式
(一)家長會
老師把家長當作聽眾,以單向的講授為主,不給予家長更多思考的時間,更沒有留給家長充分的時間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使得指導內(nèi)容缺乏針對性,結果很難被家長真正接受,轉(zhuǎn)化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嚴重影響了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班級規(guī)定不成型,接送孩子不守時
有的孩子賴床,家長不忍心叫醒孩子,導致上學總是遲到。孩子間也互相學習,這既不利于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也會打亂老師的教學計劃。
(三)家長半日開放,親子活動等形式促進家園共育
但這些活動內(nèi)容方式上單一,多以老師組織為主,家長只是參與了活動,難以和老師的教育達到一致性,實效性和有效化!很多只是走過場,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四、分析原因
(一)和家長沒有達到家園共育共識
家園共育的研究重點放在引領觀念、融入活動、助力體驗,在家園雙向互動中構建和諧教育氛圍,滿足家長內(nèi)在需求,實現(xiàn)合作共贏,取得了明顯成效。家長的教育觀點應與教師一致。需要家長不斷地了解幼兒園的理念,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念。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能力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等一些素質(zhì)教育,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
(二)家園合作中教師的溝通勝任力不足
1.認知能力不足
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未達到一定水準;未及時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沒有及時完善自己的教學體制,提高自身認知能力。
2.人際互動能力欠佳
在溝通中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的行為言談能夠反映出自身的種種問題。有主動性、有自信心、有責任心的幼兒教師能夠積極影響家園合作。幼兒教師主動性不足,任性,工作積極性受自己情緒影響大!
(三)活動組織落實不到位,為工作而工作,沒有考慮到活動的意義以及要達到的效果!沒有主動性,責任性
工作上具主動性的幼兒教師有明確的工作目標,老師們會主動融入工作環(huán)境,與同事和家長進行溝通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敢于面對教學工作中出現(xiàn)的困難,力求有效的解決。責任心強的教師尊重、信任、關懷每一個幼兒,尊重幼兒的真實需求,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關懷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幼兒教師不僅對幼兒負責,還會對家長負責,就幼兒的教育問題積極與家長交流。
家園共育的策略及解決思路:
家長:
1.家長和教師應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溝通,老師日常工作要用心,注意觀察孩子,不要等到有了問題才溝通,而是互相反饋孩子情況,在輕松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減少保留意見。
2.換位思考,真誠對待。家長應更多的從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主動了解老師的需求,積極配合她們的工作。老師也應該真誠的對待家長,耐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師:
1.教師要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并堅決抓好落實。幼兒園要逐步建立健全幼兒園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幼兒園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幼兒考核的重要內(nèi)容,使家長工作做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經(jīng)常化。
2.將家長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明確幼兒園與家庭,教師于家長是一種主導與主體、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實現(xiàn)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
幼兒園:
1.幫助家長認識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觀念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行為,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和健康觀都會直接決定家長產(chǎn)生相應的教育行為,從而產(chǎn)生相應的教育結果,因此我們要通過家園合作開展幼兒的健康教育。必須把幼兒園和家長統(tǒng)一到科學的健康觀念上來!
2.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師幫助家長端正和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使孩子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諧地發(fā)展的思想,樹立面向未來,從幼兒期開始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一代新人的觀念。
家長和教師以完整性的主體意識參與到幼兒教育的活動中來,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在交流、理解、溝通、協(xié)調(diào)的基礎上發(fā)掘、聯(lián)合雙方的優(yōu)勢。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家長與老師之間建立密切的伙伴關系,能夠有效地促進兒童情緒和社會性的發(fā)展,會使兒童感受到支持獲得安全感,幸福感,提升兒童的自尊心,增強兒童的自信心,與朋友的交往程度及對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學會一種參與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創(chuàng)設一致融洽的家園教育,提高幼兒健康心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斯日古楞高娃。家園共育的必要性及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2016, (18): 74.[2017-09-28].
[2]王正偉?;ヂ?lián)網(wǎng)+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新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 (07):53-54.[2017-09-28].
[3]徐丹。家園共育:幼兒數(shù)學生活化教育的探索之道[J].中國校外教育,2017, (17):142-143.[2017-09-28].
[4]印云?!奥?教育理念下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的探索[].吉林教育,2016, (42 ):152.[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