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明
故事教學法的運用,是通過故事元素及科學的教學模式突出重點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全面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效果。將故事教學法運用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分別結合故事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標三個方向進行分析,保障故事教學法應用效果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綜合學習水平的提升。
一、選擇恰當?shù)墓适略刎S富教學設計
(一)結合學生興趣設計故事內容
通過故事教學方法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案的具體策略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故事內容進行全面探究,利用恰當且合理的故事元素豐富教學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故事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同時可以進一步強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以從加強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角度進行分析,為學生設計相關的故事內容。小學生普遍好奇心較強,同時對故事學習法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元素進行突出體現(xiàn),以此豐富故事內容,提升教學設計效果。例如,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教學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即可結合學生的興趣,將童話故事元素進行充分體現(xiàn),幫助學生在故事學習方法的輔助作用下,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比如,教師可以將節(jié)慶相關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元素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過程中,使學生在充分了解傳統(tǒng)美德基本含義的同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節(jié)慶相關知識進行深度了解和探究。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豐富故事內容,激發(fā)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突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身份,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探索更全面的故事元素,進一步強化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延伸學生學習方向。因此,在選擇恰當?shù)墓适略刎S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方向設計故事內容,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
(二)結合教材內容構建故事內容
為了充分保障故事教學模式的運用效果,教師在具體故事內容設計期間,可以結合基礎教材進行分析,從而構建針對性的故事內容。故事教學法運用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的故事內容要緊密結合基礎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延伸設計,保障學生在故事學習方法輔助作用下夯實基礎,進一步掌握教材基本的學習內容,從而達到強化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的發(fā)展目標。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華民族一家親”課程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即可借助故事教學方法,延伸拓展教學元素,使學生正確認識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同時全面了解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制度。在故事內容設計期間,教師可以根據(jù)基礎教材元素進行合理拓展,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將音樂元素融入故事教學模式中,通過《愛我中華》的音樂作為輔助內容,為學生構建故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結合音樂背景全面了解中華民族的實際構成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將《愛我中華》的音樂背景作為故事內容為學生構建教學方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使學生全面掌握本課重點學習目標。因此,教師應重視結合基礎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為學生構建故事教學方法,突出多元故事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積極學習態(tài)度、延伸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方向。
(三)結合生活背景創(chuàng)設故事內容
以故事教學方法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具體教案設計期間,教師可以在故事內容構建過程中,結合生活背景進行分析。這種故事內容構建模式對學生有著極強的引導性作用。由于基本認知受到限制,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理解能力較弱的問題。教師在具體教學設計期間,可以結合生活背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方案,以此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內容滲透至實際生活背景中,以此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借助故事教學方法,突出體現(xiàn)生活元素,一方面提升學生理解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生活背景強調道德與法治基本知識的運用途徑,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運用意識。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協(xié)商決定班級事務”課程教學中,教師即可結合生活背景構建故事教學模式,豐富故事內容,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民主討論對處理班級事務的重要意義。在此期間,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背景中的校園運動會內容進行分析,豐富本課教學設計內容,使學生根據(jù)相關生活背景進一步了解班級事務有程序、有原則的民主討論意義,同時引導學生將本課學習元素與實際生活背景緊密連接,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因此,充分結合生活背景構建故事教學方法的實際內容,是完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的有效方式。
二、利用多元教學方式突出故事效果
(一)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突出故事效果
在故事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元教學方式,突出故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從而保證故事教學方法運用的合理性特點,同時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多元學習方式的輔助作用下,進一步提高故事學習效果和道德法治課程學習質量。對此,教師可以加強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模式,突出故事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模式作為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不僅可以包容多元教育發(fā)展目標,同時可以幫助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元素和教學方向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此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發(fā)展目的。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即可借助故事教學方式與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全面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特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具體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皮影戲”的情境創(chuàng)設構建故事教學方案,利用皮影戲為學生展示相關故事元素,同時通過皮影戲體現(xiàn)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類型,使學生在趣味皮影戲的輔助作用下,全面感知我國民間藝術的特色。因此,加強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式,突出故事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意義,可以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二)利用信息技術模式突出故事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故事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效果和運用意義,教師在選擇恰當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完善運用,已經(jīng)突破了傳統(tǒng)固化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利用其生動性和趣味性特點,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多媒體課件和視頻等學習模式帶來的積極影響,以此提升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要想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突出故事教學法的運用效果,教師可以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角度進行分析,通過視頻及音頻等多感官學習模式強化故事內容,突出其中的主要教學目標。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我們愛和平”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使學生懂得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來之不易,要珍惜和平,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在故事教學方法運用期間,教師可以將與戰(zhàn)爭相關的故事元素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進行突出體現(xiàn),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在信息技術輔助作用下,學生的理解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升,對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從而深化學生學習效果,強化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突出故事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利用實踐活動方法突出故事效果
以突出故事教學效果為目標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期間,教師可以根據(jù)故事教學方法的主要應用模式,結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全面提高故事教學效果,同時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使學生在實踐活動參與過程中提升學習積極性,感受多元學習模式帶來的積極影響。實踐活動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利用多元活動環(huán)節(jié)和活動形式,突出故事教學方法的運用意義,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會寬容”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即可在故事教學方法具體運用期間,結合實踐活動教學方案,教會學生學會寬容,鼓勵學生主動解決矛盾。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表演類型的實踐活動方案滲透故事教學方法,將故事“真正的原諒”以小品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參與過程中將其進行表演。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具有極強的靈活性特點,同時可以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及中心思想,同時使學生在實踐活動參與過程中,體會多元學習模式的趣味性特點,強化學生道德與法治綜合學習水平。
三、完善故事教學法發(fā)展目標
(一)以基本認知水平提升為目標
教學目標的構建是教學方案設計的重要基礎元素,同時是多元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運用的核心所在。為了保障故事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效果,教師要在具體教學目標的構建過程中,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完善設計教學方向,以此達到強化學生核心素質修養(yǎng)的發(fā)展目的。其中基礎認知水平的發(fā)展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同時是小學階段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學目標所在。在任何學科或任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均要重視以基本認知能力作為重點發(fā)展方向,促使學生全面掌握基礎元素,提高學生綜合學習效果。通過故事教學方法設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可以加強體現(xiàn)基本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目標,為之后更全面、廣泛的教育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即可結合故事教學方法,突出體現(xiàn)認知能力發(fā)展目標,使學生在故事學習體驗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規(guī)則的基本概念,同時知道生活處處有規(guī)則。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故事元素的運用,突出故事教學方法對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使學生在故事分析探索期間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認知目標,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因此,完善故事教學方法發(fā)展目標,要以基本認知水平提升目標作為重要條件,以此強化學生基礎學習效果。
(二)以學習能力發(fā)展為目標
學習能力提升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所在。小學階段的教育體系中更加重視以強化學生學習能力、掌握科學學習方法作為重點教育目標,幫助學生堅持學習基礎,從而為之后廣泛學習內容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礎。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被動學習的方式掌握相關學習內容,其根本原因在于并未了解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欠缺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故事教學方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可以充分結合學習能力發(fā)展目標,并將其作為基礎條件,促使學生在故事學習模式引導作用下,掌握更科學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水平。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同學相伴”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全面感受同學之間友誼的珍貴,進一步認識同學和集體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方法,突出體現(xiàn)相關學習方式。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借助故事教學法,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重點學習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完成既定目標的小故事,引導學生學會通過互動溝通的方法探索相關學習任務,以此強化學生交流互動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因此,在故事教學方法具體運用期間,以學習能力發(fā)展目標完善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生科學學習方式掌握效果的有效措施。
(三)以價值觀念樹立為目標
以價值觀樹立為目標是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的重要基本條件所在,同時是小學道德與法治的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在通過故事教學方法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加強結合價值觀念,樹立目標,構建針對性的小故事,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觀。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過程中,故事教學方法的完善運用,可以結合價值觀念發(fā)展目標作為核心條件。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將“雷鋒的故事”內容作為主要教學核心,引導學生結合雷鋒故事中心思想,感受其中的價值觀念引導方向,全面提升學生主動分析及理解能力,為強化學生核心素質修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充分結合故事教學方法,突出體現(xiàn)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價值觀念樹立目標,是完善教學設計、提升故事教學方法運用效果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結合故事教學法,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案設計效果,并進行全面分析和探究,保障學生在科學完善故事內容及高效學習策略的輔助作用下,全面掌握綜合學習發(fā)展目標,以此實現(xiàn)強化小學生核心素質修養(yǎng)及道德與法治綜合學習水平的教育目的。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