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 邢淑芬編譯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實施?!半p減”背景下,學生的課余時間更多,自主選擇也更加豐富,但同時也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不同,主動學習是一種通過課堂提問、討論、互動等方式吸引學生并加深學生理解的一種學習方式。新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主動學習除了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成績提升外,還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水平。
美國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奈斯拉·亞尼爾(Nesra Yannier)等人一直致力于STEM教育的發(fā)展工作,他們基于混合現(xiàn)實技術開發(fā)了一款智能科學站,讓兒童在給定的物理儀器中進行試驗,試驗過程由AI虛擬助手進行跟蹤、反饋和指導,進而為兒童的主動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了進一步探究這種基于混合現(xiàn)實技術的學習交互方式對兒童學習效率的影響,Nesra Yannier等人展開了一項實驗研究。
研究者首先將參與實驗的159名4-8歲兒童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兒童通過智能科學站來進行“地震臺”的物理試驗(實驗組),試驗過程中兒童需要親身參與,并且會收到AI虛擬助手的交互式反饋;另一組兒童則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來進行“地震臺”試驗(對照組),兒童不需要親身參與試驗過程。
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參與智能科學站的兒童具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學到了更多的物理知識。然而,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主動學習并不總是能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在將智能科學站中的AI虛擬助手關閉后,兒童的學習效率有所下降。因此Nesra Yannier等人建議,在推行主動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還需要為孩子們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在這一研究的基礎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凱特琳·庫珀(Katelyn M. Cooper)等人還針對主動學習的實施方式與學生焦慮之間的關系,展開了進一步研究。
此研究通過與學生訪談的形式進行。在訪談中,學生表示主動學習的實施方式會影響他們的焦慮水平。一方面,學生常常把主動學習看作是考試或評測前練習實操的機會,這會降低他們的焦慮;另一方面,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如果能與認識的同伴一起交流學習,這種陪伴的感覺也會降低他們的焦慮。然而,如果學生被指派與他們不熟識的同學一起交流互動,或者被要求在全班面前發(fā)言,他們就會因“害怕負面評價”而產(chǎn)生更高水平的焦慮。
綜上,主動學習的實施方式會影響學生的焦慮水平,合理設置主動學習活動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因此,教師應謹慎考慮主動學習的具體實施方式,盡量減少學生對負面評價的恐懼,以便學生獲得最大收益。
資料來源
Yannier, N., Hudson, S. E., Koedinger, K. R., Hirsh-Pasek, K., Golinkoff, R. M., Munakata, Y., ... & Brownell, S. E. (2021). Active learning:“Hands-on” meets “minds-on”. Science, 374(6563), 26-30.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9/210930140710.htm.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B7A4CEBF-B5E6-46CF-8064-65C1AAE826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