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妮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搞好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多識、多練、多思的能力。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然而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電視、電腦、游戲機這些以形象的圖像、生動的聲音為主的現(xiàn)代信息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獲得愉悅的主要途徑。它們沖擊著學生的業(yè)余時間,這使得學生用于閱讀的時間大大減少,閱讀興趣大大的降低,無暇去閱讀。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方法
一、營造利于學生閱讀的氛圍,讓學生愛讀
1.相機誘導,讀經(jīng)典,賞美文
課本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文就是名篇中的片段。如蘇教版第五冊的《哪吒鬧?!愤x自《封神演義》,蘇教版第八冊的《三顧茅廬》選自《三國演義》等,我們要通過課堂上的精彩品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采用擴張閱讀法,使學生的閱讀觸角自然向課外延伸,從小閱讀古典名著,有利于學生的民族文學知識的“積淀”。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讀好課文,而且還要有意識地延伸介紹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紹其他作家相同題材的作品,以增強閱讀興趣,深化學習內(nèi)容。如教學蘇教版《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一課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搜集、閱讀報刊雜志中有關描寫抗擊“非典”和“甲流”的戰(zhàn)斗中,白衣戰(zhàn)士為了從死神手中挽救出一個個患者,他們臨死不懼,舍己為人而英勇犧牲的感人篇章。
2.故事誘讀,辟專欄,設講臺
(1)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效應”。如教師從只講一半的故事入手,最終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有關書籍,從而讓學生自己主動的投入閱讀活動。
(2)在班級黑板報開辟“每日一句格言”、“推薦一本好書”、“讀書一得”等欄目。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大事要聞、奇事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歷史故事、名人名言及心得體會等講出來,寫出來,向大家展示自己讀書的成果,真正營造一個人人喜歡讀書,人人學會讀書的氛圍。
二、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讀
1.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達爾文說:“在一切知識中最有價值的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有了學習方法,就等于掌握了一把金鑰匙,可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方法從哪里來?無疑,方法來自課內(nèi),來自平時課堂教學之中,我們要拓寬思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構(gòu)建一個有利于孩子終身學習的舞臺。提供一些適合小學兒童的閱讀思路,養(yǎng)成“四步”讀書習慣。給學生以方法,讓學生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養(yǎng)成習慣。這里的“四步”是指“一粗、二細、三精、四記”?!耙淮帧敝搁喿x的第一個步驟是粗讀全文,了解大意。“二細”指第二個步驟是細讀分段,品讀詞句?!叭敝傅谌齻€步驟是精讀圈點,做記號、寫批注,領會含義?!八挠洝笔亲詈笠粋€步驟指:摘錄好詞好句,精彩片斷,積累優(yōu)美語句,寫下讀書心得。《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笨梢婇喿x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要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在閱讀教學中注意歸納默讀、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讀書時不要只滿足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要有自己的批判性閱讀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
2.把握個性,分別指導
閱讀教學中我們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靈活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指導,不挫傷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也不能由著孩子的性格放任自流。比如從閱讀書籍上入手:有些學生好勝心強,就可以找一些他所不了解的難度較大的知識來考一考他,難倒他,同時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最后再悄悄地告訴他可以去閱讀哪些書籍。這樣一來,完全可以調(diào)動他的好勝心,并將這種好勝心轉(zhuǎn)化為積極閱讀的動力。有些學生比較好動,不愛讀書,基礎較差。就可以推薦一些漫畫書之類的既有文字又有圖畫的“有趣”的書籍,讓他們首先接近書籍,親近書籍,再來閱讀其他純文字類書籍,慢慢地把他們對書籍敬而遠之的心態(tài)調(diào)整過來。無論是哪種學生她的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我們的鼓勵,讓他們的熱情不消退。
三、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
在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適時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會獲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從而激發(fā)自己再去閱讀,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教師應注重對課外閱讀的評價。
1.開展多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在課外閱讀之余,利用早讀時間交流摘錄的好詞好句、進行古詩文誦讀活動;課前五分鐘來個“小小故事會”,評選“故事大王”;班級可以舉行“讀書會”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體會;手抄報展示、向他人推薦一本好書、組織學生觀看名片、了解世界名著、排演課本劇、圍繞課外閱讀進行知識競賽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因為自己的出色表現(xiàn)帶來了他人一句贊許的話,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產(chǎn)生了一股持續(xù)閱讀的動力,促使他們?nèi)ヮI略書中的無窮無盡的奧妙。
2.建立“讀書檔案”,倡導多元評價
雖然課外閱讀是自發(fā)的一種行為,沒有具體的評價方式,但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我認為也有必要對其進行評價,因此給每位學生建立一份 “讀書檔案”,這樣的記錄是為了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計劃的進行,這樣的記錄可以按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一般的學生只要求記錄圖書的有關信息和幾個字的評價,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紀錄的內(nèi)容,如內(nèi)容提要、感受體會等。這樣的評價既能對學生的閱讀有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也能使家長、教師、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閱讀中去,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開展課內(nèi)外閱讀活動。
總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如果我們要實現(xiàn)我們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們的學生能夠真正的學到知識,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我們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從熱愛讀書和主動讀書開始。只有在豐富的閱讀積累下,學生的語感才能越來越好,語文學習的悟性才能潛移默化的形成。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才能循序提高。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不是短期或者眼前就能夠?qū)崿F(xiàn)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當明白,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一個孩子語文能力的提高,乃至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進步都是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