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彭麗延
言語表達障礙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康復進程,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據(jù)報道[1],腦卒中后言語表達障礙的發(fā)生率可達40%~50%,嚴重者甚至完全喪失語言能力,為臨床病恥感高的一類患者群。關(guān)于腦卒中后言語表達障礙的康復治療,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課題。對此臨床通常給予綜合康復訓練,但該方式在治療言語表達障礙患者中主要采用常規(guī)識字卡進行訓練,不僅操作繁瑣,且無個性化體現(xiàn),療效并不理想[2]。亟待探索一種更加高效可行的康復訓練工具。因此本研究在綜合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采用詞匯圖表與情景對話手冊進行個體化、有計劃的語言康復訓練,以2020年1—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腦卒中后言語表達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提高康復訓練的效率,改善患者預后,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共計納入腦卒中后言語表達障礙患者106例,研究時間為2020年1—8月,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0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3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關(guān)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并且經(jīng)CT和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2)所有患者均為初次發(fā)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語表達障礙言語障礙采用《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4]評定;(3)具有正常的閱讀計劃及書寫能力;(4)初次發(fā)?。唬?)患者知情同意,并已簽署相關(guān)知情文書。排除標準:(1)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語言障礙;(2)患者伴有明顯的肝腎功能不全的癥狀;(3)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心力衰竭癥狀;(4)嚴重吞咽功能障礙,需鼻飼飲食者;(5)患者并發(fā)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對照組男女比例32/21,年齡35~75歲,平均(36.21±5.12)歲;病程1周~6個月,平均(3.12±0.79)個月;試驗組男女比例34/19,年齡35~75歲,平均(37.01±4.89)歲。病程1周~5個月,平均(2.64±0.68)個月。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的康復訓練,大致內(nèi)容如下。(1)肢體功能鍛煉:包括患肢關(guān)節(jié)被動訓練、床旁起坐訓練、坐站練習、翻身練習、坐位平衡練習、步行練習與站立平衡練習等。待患者能夠完成上述訓練后,基于人的日常生活場景構(gòu)建進階訓練內(nèi)容,主要包括洗漱、穿衣、進食、如廁等;并以拼圖等手腦并用的文藝練習為輔。過程中實時調(diào)整訓練強度,達到最佳訓練目的。(2)語言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訓練,旨在提高其理解性和表達性,從最初的簡單指令開始做起,借助常規(guī)識字卡進行訓練,待初有成效時再開始進行構(gòu)音訓練、元音訓練以及唇、舌和下頜的同步協(xié)調(diào)訓練,配合科學的呼吸訓練,先指導患者家屬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再由家屬指導患者居家訓練,每周訓練5次,共8周。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訓練基礎上采用詞匯圖表結(jié)合情景對話手冊進行干預,具體如下。(1)材料準備:根據(jù)患者的資料背景及文化程度選取相應詞匯及彩圖,錄入計算機中制成《詞匯圖表》手冊,內(nèi)容以日常生活詞匯(如穿衣、洗臉、漱口等)為主線,共120個詞語,并將詞匯歸類,表現(xiàn)方式為一詞配一圖,并圍繞一個主題詞設立情景對話,場景可分為家庭、公共場所、辦公室等10大類?!肚榫皩υ挕肥謨裕瑒t根據(jù)《詞匯圖標》手冊中的詞匯結(jié)合相應場景,訓練時間根據(jù)每次一個場景為準。(2)《詞匯圖表》練習:指導患者根據(jù)《詞匯圖表》上的詞匯內(nèi)容進行練習,帶領患者閱讀10 min達到文字視覺刺激,待無法口述文字詞匯時,配合圖片視覺刺激,全程由研究者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患者口述。(3)《情景對話》練習:圍繞不同情景及對應的詞匯進行口述練習,由語言康復師一對一進行康復治療,每日一次,每次30 min,每日訓練結(jié)束時整理、標記患者的所學內(nèi)容。每周訓練5次,共8周。
1.3.1 言語功能評價 評價主要是應用言語功能評分量表來評價[4],其中主要包括七個評估內(nèi)容,即系列語言、復述、顏色名稱、聽名指物/指圖、執(zhí)行命令、短句理解,共計36個條目,評分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言語功能恢復越好。
1.3.2 日常交流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評定法(communication abilities of daily living,CADL)評估交流水平[5],分值范圍在0~136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交流能力恢復越佳。
1.3.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ADL觀察患者生活能力,量表涉及條目共10個。評估標準:分值范圍在0~100分,評分為100分時,說明“完全自理”;61~99分時,說明“輕度依賴”;41~60分,說明“中度依賴”;0~40分,說明“重度依賴”,得分越高表示日常交流能力恢復越佳,得分越低患者依賴程度越嚴重;此項指標存在較高的可信度與靈敏度。該問卷總的Cronba’s α系數(shù)為0.762[6]。
研究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運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運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言語功能評分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訓練前兩組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試驗組言語功能各項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言語功能評分對比(分, )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言語功能評分對比(分, )
注:t1、P1:兩組訓練前比較;t2、P2:兩組訓練后比較。
組別 系列語言 復述 顏色名稱 聽名指物 聽名指圖 執(zhí)行命令 短句理解試驗組(n=53) 訓練前 56.37±7.01 42.15±9.37 50.07±9.35 32.68±6.46 52.07±11.08 46.27±7.91 41.08±7.73訓練后 75.31±6.98 56.88±8.60 80.05±10.08 60.57±6.07 62.09±11.97 65.07±7.80 59.97±6.99 t 值 - 11.775 11.025 13.684 16.444 15.025 40.258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對照組(n=53) 訓練前 53.77±8.90 43.22±11.14 46.88±8.15 36.08±7.14 51.68±8.11 47.77±7.98 38.99±8.05訓練后 57.99±8.74 51.08±11.28 56.65±8.11 42.09±7.16 56.07±8.26 50.04±7.82 45.58±8.00 t 值 - 19.118 15.349 12.515 26.849 25.222 14.539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t1 值 0.295 0.081 0.299 1.211 0.039 0.200 0.006 P1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2 值 11.775 11.025 13.684 16.444 15.025 40.258 10.357 P2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訓練前CADL評分和ADL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較本組訓練前相比均有明顯提高,組內(nèi)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試驗組訓練后CADL評分和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對比(n=53,分, )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對比(n=53,分, )
ADL評分訓練前 訓練后 t值 P值 訓練前 訓練后 t值 P值對照組 60.25±5.42 95.26±6.29 18.806 0.001 48.45±3.21 70.21±2.63 9.001 0.001試驗組 60.31±5.54 106.97±5.15 33.355 0.001 47.30±2.85 82.42±5.51 19.460 0.001 t值 0.067 16.990 - - 0.109 10.637 - -P值 0.947 0.001 - - 0.913 0.001 - -組別 CADL評分
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種在多種誘因下引發(fā)的腦內(nèi)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癥狀,導致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進而造成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不僅病死率高,即使是搶救后存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7-8]。言語表達障礙則是其中最典型、常見的后遺癥,主要因大腦受到器質(zhì)性損傷,導致語言功能缺失,從而造成對語音信號多個方面造成影響,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音困難和難以說話,部分患者甚至喪失正常的語言功能[9-10]。
關(guān)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循證醫(yī)學提倡,可采取康復訓練結(jié)合藥物二級預防;建議在患者出現(xiàn)言語表達障礙的第一時間,采取此類預防措施,如言語功能訓練改善其言語表達能力[11-12]。而目前常規(guī)的語言訓練仍然以口語和聽覺功能為主進行,并分為發(fā)音訓練、字詞訓練、記憶命名訓練、書寫閱讀訓練等,雖能達到一定效果,但以上方法均以常規(guī)識字卡為訓練工具,使用起來隨機、零散,操作時需反復翻找,耗時長,缺乏個體化,延長疾病痊愈時間[13-14]。因此,尋找一種可行的言語訓練工具為患者早日建立正確的交流途徑,在腦卒中言語表達障礙中將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試圖采用詞匯圖表與情景對話手冊進行康復訓練,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訓練后言語功能各項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訓練后CADL評分和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患者在接受詞匯圖表、語境訓練后,規(guī)范完成語言康復訓練,有助于提高其語言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與家庭背景制訂個體化的訓練材料,利用詞匯圖表結(jié)合情景對話,對患者進行感官刺激和視覺文字刺激,重構(gòu)大腦損傷組織,并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訓練,用科學的方式讓患者規(guī)范完成功能訓練,以語言詞匯和情景對話為主要內(nèi)容[15-16]。以此提升患者的各項生活功能,在王瑩娜等[17]研究中同樣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式言語訓練手冊干預能夠促使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盡快恢復,與本研究結(jié)果取得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詞匯圖表與情景對話手冊在腦卒中后言語表達障礙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口語輸出能力,改善理解障礙與復述能力,進而提升患者整體生活質(zhì)量。此外,本研究中依舊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選取的樣本量較小,且研究時間較短,未對兩組進行遠期隨訪,還應在日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深入分析詞匯圖表與情景對話手冊在腦卒中后的遠期療效,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