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摘要:西方的抽象藝術興起和壯大對于中國的藝術領域影響較大,推動了我國現代化繪畫藝術的興起和繁榮。抽象藝術往往是從具象變?yōu)槌橄蟮倪^程,基于實物的表達和提煉,從而展現出更為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抽象藝術能夠借助于某些抽象的語言表達出藝術作家的內心情感,并且進一步強調了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他們實現自我精神追求的過程。
關鍵詞:抽象派? 言語形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10-0041-04
米歇爾·瑟福把抽象藝術當成一種比較常見的自然現象和語言,從這里就能看到抽象藝術在人們生活中有著深遠影響。抽象藝術是20世紀西方藝術界出現的繪畫藝術,它靠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對人們的藝術感官造成巨大沖擊,在寫實表現的手法上明顯表露出藝術家不同的感情境界,抽象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繪畫行業(yè)的發(fā)展,對我國也產生了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一、抽象繪畫語言探究
抽象和具象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與具象不同的是抽象能夠給人們留下更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空間,抽象藝術的興起是20世紀初,后來逐漸成為現代藝術當中的主流部分,它在現代化主義美術當中的地位顯而易見,其中包含的抽象表現主義和行動繪畫以及立體主義是重要表現形式。抽象藝術在追求具象特征方面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更加著重于精神內涵方面的追求,屬于一種非在線藝術,有著很強的表現力,能夠改變人們的藝術審美觀念,藝術中的抽象與科學中的抽象有所不同,內涵和語言表現較為獨特。抽象藝術強調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人類的感官作為出發(fā)點,逐漸過渡到復雜的世界,從而追求藝術寫實。抽象藝術立足于藝術家的角度,向著更高層次的精神感官追求,藝術家在對世界進行深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中,展開創(chuàng)作能考量出他們的意志力和人格特征。以前的寫實繪畫包括風景畫和人物畫,這些藝術對于抽象畫家而言反映不出明顯的藝術本質特征。繪畫的實質性目標就是能將畫作中的內容展示出作者內涵,因此寫實繪畫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在藝術上的追求。西方的抽象藝術打破了常規(guī),構建出某種形式,且非實在性的審美感觀,與以往的繪畫注重技巧和經驗有所不同,致力于展示出更高的藝術世界。另外,真實和優(yōu)美是西方一直追求的目標,長期以來都在藝術中占據著核心地位,但抽象藝術的標準是多個方向,其有著夢幻多元和創(chuàng)新等元素,除了對一些內涵追求以外,也關注痛苦丑陋和怪異,希望能從中表達人們內心的真善美。這一藝術形式的擴充可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群眾視野,并使藝術呈現出多元格局,從而改變藝術家和觀眾以往對藝術的追求方向,這都體現出了抽象派繪畫語言的創(chuàng)新力量。
抽象和寫實是對立的,當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會體現出抽象,也就是說抽象不是一開始便存在的,還有一個改變的過程。遠古時期其實抽象繪畫就已經出現了,一般很多事物的發(fā)展總是有規(guī)律可循,經過漫長的發(fā)展經歷,當作者的精神能夠成為繪畫的一種表現方向以后,抽象藝術便會產生。剛開始抽象藝術的創(chuàng)造會有一定寫實身影,慢慢的繪畫就會帶有某些無法直觀的圖形,當色彩和線條成為畫面主導以后,其就能帶有相應的生命力,其中的色彩和線條都會洋溢著激情與奔放。群眾從這些線條色彩中看到作者的心理情緒之后,抽象繪畫語言形成一定流派,也在社會上掀起了一系列抽象運動。抽象繪畫的語言作為藝術表現形式,它能夠打破寫實藝術范圍,其中的語言以線條和色彩為主流元素,不需要賦予它太高的文學和象征性就能把作者的情感表露出來,如果單一的使用線條和色彩作為結構,這種審美元素不需要對象和具象,可自由通過色彩表達出作者的內心情感。色彩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能夠凈化且震撼人的心靈,抽象繪畫藝術通過色彩給人們心靈和視覺上的沖擊,觀眾通過抽象藝術作品展開想象,從而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互動。抽象繪畫藝術是能練習的,因為藝術傳承有限,繪畫作家要想在自己的藝術表現水平上進一步提高,他們既要傳承優(yōu)秀的藝術,還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完善,從而體現于抽象繪畫。藝術傳統和藝術共同審美是繪畫初學者的入門內容,當畫家掌握具象以后再去學習色彩和線條,以此來逐漸過渡到抽象感官和掌握相應的抽象語言。
二、中西方繪畫的不同之處
各國由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中西方藝術上也會存在明顯不同之處,雙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也有所不同,但都在繪畫藝術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的繪畫以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感染力受到世人的喜愛,比較著重于留白手法使用,突出虛實相生的表現效果,這是中國傳統寫意畫特征所在。中國的繪畫中研究的是藝術和自然之間存在的聯系,而且追求意境,但西方的繪畫會超出于自然,重視形體,一般都結合焦點透視等創(chuàng)作手法。中國繪畫中有時會融入書法,這是一種特色,書畫同源便是具體表現。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繪畫,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藝術方式,能反映出各地區(qū)人們社會生活還有藝術家的內心精神感官。形式思維在西方的藝術領域中影響很大,因此西方的繪畫大多都會表現出那種絕對性抽象和具象特征。中國的繪畫則與之不同,在感性抽象上較為明顯,具體可以在作品的形態(tài)特征和作者創(chuàng)作情緒這兩個方面體現出來。像中國有很多著名的畫家他們在對光和色的關系進行闡述時,重心就是借助線條對形體描述。繪畫作品越是抽象,那么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表現則越明顯,因此西方的畫家情感變化比較強烈,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抽象作品情感波動很大。
三、綜合材料的概念和優(yōu)點以及應用
立體主義畫派會利用鐵絲布條和碎紙這些材料進行綜合創(chuàng)作,這種多種材料繪畫的作品就被稱之為綜合材料。其不會受到約束,所以創(chuàng)作空間很大,選擇好材料以后需要進行色彩和造型思考,掌握空間的結構,并體現出材料的質感,這就能通過材料去反映作者的情感和喜好。作品選擇的綜合材料能夠表現出一定的工藝美,可裝性比較強,就像克里姆特在他的作品中就習慣應用金色的材料配合油彩,當人們對作品觀賞的過程中,人們能聯想起宗教神秘的壁畫,金色材料往往能給人高貴且神秘的感覺,因此感染力較強。畢加索也研究過綜合材料,能夠組合成三維立體的空間讓抽象繪畫語言更有刺激性。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多真實的世界被藝術家重新解構重組,用一種較為新穎的藝術體現將作品呈現到大眾視野當中,而且綜合材料的載體也不斷創(chuàng)新,這些都是藝術家對于社會和人類的反思,從綜合材料中體現出的是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從可視化再到抽象化,這就是藝術家追求的目標方向。
立足于綜合材料的抽象繪畫是由多種材料結構組成的,創(chuàng)作方面更加自由,符合現代化人們思維觀念和精神需求。當代抽象繪畫派習慣于選擇媒介材料,這些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有著變革和創(chuàng)新作用。人類的思想是一直都在變化著的,因此抽象繪畫的語言形式也在改變,綜合材料運用到抽象繪畫中,其中的繪畫技巧已經不再突出,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理解能力和情感價值觀念,這種打破傳統藝術模式能把單一的思維和審美突破,也就是說當代抽象繪畫綜合材料的使用已經不再局限于材料方面,有著更為深刻的寓意。當人們走出平面繪畫風格以后便過渡到了幾何圖形范圍,這也就形成了一種無形且更有質感的抽象繪畫層面,使用綜合材料的時候更有自發(fā)性和完整性,因為不同的綜合材料之間有著差異性特征,結合到一起可讓人產生不同聯想,而這些材料本身的特征是不可操作的。綜合材料的運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只要材料能夠表現出人們的思想情感那么就可以將其利用,用的材料會給人一種親切且生動的自然情感,需要藝術家整合使用才能發(fā)揮效果,因此其中的藝術感染力是偶然的。運用綜合材料并不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抽象派繪畫的目標,他們只是從中利用相應的抽象語言表現更為完美的藝術手段。
四、抽象藝術風格在傳統中國繪畫上的藝術語言體現
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悠久,整體繪畫存在于三個群體當中,包括宮廷、民間還有文人隱士。這幾種群體堅持著儒學和道學兩種哲學理念,儒學突出入世,他們希望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繪畫方面也是如此。道家則主張出世,理念是無為而治、化繁為簡,在山水領域繪畫方面的造詣很高。如果用具象和抽象去分析,道學堅持的是抽象繪畫語言,從整體上來看,中國的繪畫就是從具象和抽象在實踐當中不斷摩擦到融會,能夠將兩者融為一體。油畫從進入中國以后一直都伴隨著中國的傳統繪畫發(fā)展,20世紀初期,我國留學生有的主張繼承古典寫實風格,主張改造中國的傳統繪畫,代表人物是徐悲鴻和楊文良。還有的主張用西方的現實主義展開繪畫,代表人物是林風眠和徐志摩,他們都堅持用兩種繪畫語言方向。由于20世紀80年代初社會風氣消散,所以這個時候是文藝發(fā)展的黃金階段,各種藝術在新思潮條件下涌入中國,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觀眾對于這些繪畫形式也都逐漸接納,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藝術領域建設。到了21世紀,國內的藝術風格與西方藝術同步,抽象性繪畫在實踐中涌現出一批成功畫家,包括朱德群和趙無極等,他們都為現代繪畫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卓越貢獻,也是從具象過渡到抽象的表現。其實在中國遠古時期,我們的民族就已經開始運用一些簡單的方式在石器上記錄生活,或者是將其記錄在瓦罐器物上,這是我國最早可追溯抽象的標志。抽象藝術的表現特征中國很長一段時間是領先世界的,只不過近代中國在抽象藝術理論與實踐方面沒有得到升華,直到現代化社會才開始明顯進步。因為中國是一個歷史發(fā)展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字和書法舉世聞名,所包含的抽象審美符號和各種元素被多國藝術家所借鑒,雖然這種抽象觀念是西方傳來,但還是有很多藝術學者認為它的起源地是中國。著名畫家畢加索就非常喜愛中國的藝術,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畢加索的抽象藝術畫作就有中國傳統文化縮影。古代中國的哲學思維和文化深刻影響了各種藝術,儒家道家在歷史長河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各種文化思想在互相影響的基礎下通過世代傳承,已經對人們的思維觀點和生活等方面造成很大沖擊。道家等文化比較追求空靈和禪的意味,所以抽象特征較為明顯,也為抽象繪畫提供了很多思路,比如筆墨當中的抽象性、線條性就是中國抽象藝術的體現。筆墨在中國的繪畫藝術中發(fā)揮的作用很大,中國的筆墨書法在抽象繪畫藝術當中也有內涵方面的體現。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繪畫并不極端,筆墨的融入可直觀體現出藝術家情感,從而把作品的整個韻味表達出來,可以說筆墨對于中國繪畫藝術的傳承極為重要,對藝術家的精神面貌傳承以及抽象藝術發(fā)展都有推動作用。中國傳統的繪畫突出天人合一理念,很多藝術家不考慮采用扭曲或變形的思維反映事物,反而用較為直觀和簡單的線條展開繪畫,在此期間藝術家也會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將某些具象事物以線條的方式表達。不同的藝術家在藝術方面的見解存在差異,他們在面對某些事物的時候所感所想也是不同的,這就是繪畫力的表現。比如中國山水畫就善于利用線條進行整體搭配,人們能夠直觀的看到山水和一些動物場景,所帶來的感官非常震撼,這種形式是中國傳統繪畫在情節(jié)和節(jié)奏上的抽象體現。我國繪畫中比較常見的顏色是青、白、赤、黑、黃,這5色的起源是五行說,這些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表露出了深刻的哲學概念,將其運用到傳統的繪畫上可以讓畫作帶有抽象意義。
五、抽象藝術風格在西方繪畫藝術語言上的體現
具象繪畫最早來源于古希臘的羅馬藝術,15—16世紀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也遵循這種原則,后來才以科學的角度呈現在繪畫的原理中,達芬奇的透視原理就是利用這一點。繪畫材料也給這一行業(yè)提供條件,有很多顏料都是從植物和礦物質中提取的材料,經過攪拌形成色彩,給人以真實和逼真的視覺效果。后印象派畫家建立了抽象繪畫理論,到20世紀以后,布勒東吸收弗洛伊德心理學說,創(chuàng)造出了超現實主義概念,認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不能接受任何理性控制,應當立足于美學和道德之外,米羅堅持這種理念用一種抽象的繪畫語言創(chuàng)作出了各種奇藝作品。繪畫屬于視覺上的效應,也是繪畫藝術家情感表達的載體,通過一幅畫作深入分析能夠將作者的內心情感表露出來,所以也被看作成一種情感表現的手段和工具,往往會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理影上的震撼。抽象藝術往往不會對某些事物在情感上直接表現,習慣于使用一系列特殊且復雜的符號突出情感主流,并且將抽象理念融入繪畫藝術中,它和繪畫中的情景再現是有著巨大差別的。藝術家不僅需要在繪畫的時候對事物有客觀看法,還要發(fā)揮好主觀能動性,將畫作的美感以統一和諧的方式體現。藝術家借助于抽象藝術進行創(chuàng)造,并吐露情感,不僅能讓事物更加美觀,還能帶有某些抽象元素,使得整幅畫作活了起來。追求寫實和具象以及抽象各元素結合的路徑上才是把畫作中各種畫面和諧統一的最高層次,許多西方的美術藝術作者把點、線、面、色彩以及筆觸通過抽象的形式表達出來,可讓畫作更有藝術感。西方的藝術家追求作品的對稱和均衡,探索繪畫的美感時會運用一定的規(guī)律。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在探索美學的路徑上就運用了科學方式,往往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數學當中的比例和解析知識,然后結合到繪畫里面,印象主義突出色彩表現情感,利用它來體現作品中的抽象藝術。西方的繪畫發(fā)展歷史中能看出,其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藝術表現特征,習慣于以色彩和感情為主調,抽象藝術就是一次誕生,后來西方的繪畫又衍生出了多種抽象流派,這也是現代各畫派出現的條件。到了20世紀以后,抽象藝術再次崛起,康定斯基在抽象主義繪畫當中進一步表現抽象概念,他的繪畫作品著重突出表現主義思想,利用構圖和色彩以及形體突出自己情感,以此引起觀眾的感悟,另有一番藝術魅力。畢加索在抽象繪畫藝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它的作品大多都是從多維的角度對事物刻畫,然后以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往往能夠從多維角度觀察事物然后綜合體現,如若將抽象藝術融入到中國美術繪畫之中,這也是實現傳統和現代繪畫藝術融會貫通和相互促進的一種體現。
六、世界多元格局文化背景下抽象與具象藝術語言發(fā)展
早在1913年的時候,美國軍械庫展覽會的開展就標志著現代主義藝術開始,雖然現代化藝術的起源地是歐洲,但美國的現代藝術則一直成為影響各國藝術的風向標,帶來了很大藝術改革。時間推移中這種情況也并沒有延續(xù)到現在,因為藝術語言風格已經逐漸平衡,那些欣賞者也從混亂的表象中找到自己關注的一點,當代繪畫語言在選擇的時候不是簡單的具象和抽象劃分,兩者已經形成了融合與滲透,無論是具象還是抽象的作者,都會對一些自然藝術形態(tài)進行表達。在此期間很多藝術的發(fā)展都已經從網絡的普及下變得更加暢通和快捷,無論任何人都能在各地區(qū)快速接受信息,其中的電子圖像和文本傳遞更快,推動了世界藝術融合發(fā)展。時代的更替下,無論是具象寫實還是抽象繪畫語言,都出現了極端的發(fā)展方向,國內冷軍的超級寫實主義油畫、德國的表現主義油畫都在藝術語言上做到了極致,所以說具象繪畫和抽象繪畫共同發(fā)展階段內出現了兩者之間的半具象和半抽象繪畫語言形態(tài),在強調兩種語言形式的同時,以欣賞者的角度了解全新審美常態(tài)。豐富繪畫語言的路徑中已經出現了全新載體,近些年國內有很多畫家作出了創(chuàng)新嘗試,比如吳冠中擅長的油彩風景繪畫,或者是俞曉夫和周長江的作品等等,他們都在寫實主義的油畫上融入抽象元素,很多抽象的藝術畫作也加入了具象語言,兩者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時空觀念,讓繪畫更有藝術感。
七、結語
綜上所述,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中衍生出很多文化和藝術,并已經融入到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以及生產等領域,繪畫便是其中一種。在抽象派繪畫語言從出現到普及的時代變革中,它已然形成成熟的抽象繪畫語言。但在此期間,無論是具象還是抽象繪畫都必須遵循藝術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以自然生活為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有取之不竭的能源,如果脫離了生活就像失去根本。對于當前的抽象派繪畫語言研究而言,具體分析還是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有很多的抽象畫藝術語言有待創(chuàng)新,期望未來從事于抽象派藝術語言的相關藝術學者能更好地研究。
參考文獻:
[1]谷佳真.抽象派藝術風格在服裝圖案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2021(02):52-54.
[2]黃晚.奧基芙花卉系列繪畫的抽象性轉向[J].美與時代(中),2021(02):79-80.
[3]王斐然.抽象派繪畫表達形式在色彩構成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9(04):273-274.
[4]肖莉娜.抽象派繪畫語言形式研究[J].北方文學,2018(32):99+101.
[5]陳昕妍.分析西方繪畫透視構圖的演變[J].藝術品鑒,2019(15):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