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麻桂,即麻黃、桂枝,二者均有辛溫解表之功,臨床常相須為用,故合稱麻桂。不過,二者出身不同,臨床使用稍有差異。
麻黃,又名凈麻黃、西麻黃。中醫(yī)認為,麻黃性味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適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身痛、咳喘、水腫、小便不利等。本品味辛發(fā)散,性溫散寒,主入肺與膀胱經(jīng),善于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而發(fā)汗解表,發(fā)汗力強,為發(fā)汗解表之要藥,宜用于風寒外郁、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侗静菡x》言“麻黃輕清上浮,專疏肺郁,宣瀉氣機”。藥理研究表明,麻黃有擬腎上腺素樣作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擴張血管,升高血壓,松馳支氣管平滑肌,提高膀胱三角肌括約肌的張力;麻黃揮發(fā)油有發(fā)汗、解熱作用,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煎劑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桂枝,又名嫩桂枝、川桂枝。中醫(yī)認為,桂枝性味辛、甘而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有發(fā)汗解表、溫經(jīng)通陽之功,適用于風寒感冒、寒凝血滯諸痛證、痰飲、蓄水、心悸等。《本草綱目》言其“主治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藥理研究表明,桂枝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及人型結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擴張皮膚血管,通過發(fā)汗加速體溫散失而引起解熱作用;桂皮油有健胃、解痙、鎮(zhèn)痛以及強心作用。加蔥白、生姜同用,可增強桂枝發(fā)汗解表作用,對外感風寒、風濕痹痛、凍瘡、閉經(jīng)等,有良好的發(fā)汗解表、溫通經(jīng)脈之功。
由此可知,麻黃、桂枝均有辛溫發(fā)汗解表之功,可治療風寒感冒表實證。但麻黃發(fā)汗力強,為發(fā)汗解表第一要藥,主要用于外感風寒表實無汗癥。桂枝發(fā)汗力緩,無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均可選用。二者還可治療水腫,麻黃發(fā)汗之中,又能宣肺、利水消腫,故適用于風邪襲表、肺失宣降所致的風水水腫;桂枝重在助陽化氣,通過溫腎以助膀胱氣化,故適用于膀胱氣化不行、小便不利所致的水腫?,F(xiàn)介紹幾則治療方,供大家選用——
1.三拗片(中成藥):方由麻黃、苦杏仁、甘草、生姜等組成??诜?,每次2片,每日3次,7天一療程??尚谓獗?,適用于風寒襲肺證,證見咳嗽聲重、咳嗽痰多、痰白清稀,以及急性支氣管炎病情輕見上述癥候者。
2.桂枝顆粒(中成藥):方由桂枝、白芍藥、生姜、甘草、大棗等組成。口服,每次5克,每日3次??山饧“l(fā)表、調和營衛(wèi),適用于外感風邪、頭痛發(fā)熱、鼻塞干嘔、汗出惡風者。
3.麻桂感冒丸(中成藥):方由麻黃、桂枝、白芍、羌活、薄荷、防風、枳殼、陳皮、前胡、桔梗、苦杏仁、甘草、生姜、大棗、蜂蜜等組成??诜?,每次1丸,每日3次??缮⒑獗?,用于風寒感冒、咳嗽、惡寒發(fā)熱、身痛者。
4.麻黃粥:麻黃5克,大米100克。將麻黃擇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2劑,連續(xù)2~3天??砂l(fā)汗解表、宣肺平喘,適用于風寒感冒、咳嗽痰稀、胸悶等。
5.桂枝粥:桂枝10克,大米100克,蔥白2莖,生姜3片。將桂枝擇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蔥白、姜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連續(xù)3~5天??砂l(fā)汗解表、溫經(jīng)通陽,適用于風寒感冒、畏風發(fā)熱、無汗或有汗、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jié)酸痛以及痛經(jīng)、經(jīng)閉、凍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