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卉
昌愛剛的“火眼金睛”來自三十余年如一日的磨練。 攝影/袁德軍
3月8日,居家隔離半個月后,昌愛剛第一天上班就迫不及待趕往潭26-斜1井場。他要看看設備整改的情況是不是和電話里說的一樣。
因為參加一次完井設備鑒定會,這位中國石化技術能手、江漢石油工程鉆井一公司中南項目部設備主管成為此次武漢疫情次密接者的接觸者,被要求居家隔離14天。這樣一次意外的“假期”,他卻覺得“不踏實,想快點結束”。
和設備打交道三十余年,昌愛剛全程參與并見證了鉆井設備從低配到高配、從機械到智能的變化,對這份工作有了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懷。
愛學習的人運氣總不會差。
小時候,昌愛剛家住在江漢油田史家湖農場機務隊,經常看到大人們修理拖拉機。不到十歲的他,成為了修理現(xiàn)場最忠實的觀眾。雖然看不太明白,但這并不妨礙他被機械的神奇征服。
“長大了我要上技校,搞機械!”這顆種子一旦在心里生根,很快發(fā)芽成長為參天大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考油田技校并不容易,但他通過努力,如愿進入技校柴司專業(yè)學習。
昌愛剛不是在井場就是在設備修理現(xiàn)場。
1989年,畢業(yè)分配到鉆井隊,他在柴油機房當助手。盡管專業(yè)對口,可理論和實踐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段時間,他看什么都稀奇,整天跟在師傅后面問這問那。一次把師傅問煩了,忍不住吼他:“你哪來這么多問題?”
柴油機作為鉆井的動力源至關重要。由于零部件多、結構復雜,出現(xiàn)故障后如何快速找出癥結所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耙慌_柴油機12個缸。要準確判斷是哪個缸出了問題特別難?!辈龕蹌傉f。不會他就只有多問、多看、多實踐。
聽力可以說是柴油機司機的基本功之一。為了提高“聽音辨障”的能力,他沒事就拿著起子去聽柴油機各個部位的聲音。后來養(yǎng)成了習慣,有時在路上聽到有機器在響,他都不由自主地想去聽一聽。
一次柴油機出現(xiàn)故障,師傅為了考驗他當起了“甩手掌柜”。昌愛剛也不急,讓當班司機幫忙用撬杠把飛輪盤動,使柴油機慢慢轉動,自己則像醫(yī)生一樣仔細檢查。查看柴油機飛輪是在哪個刻度卡死了,看油泵柱塞彈簧有沒有壓縮,氣門挺桿是否能靈活轉動……
最終,他判斷是3號缸出現(xiàn)問題,要換缸套和活塞。一番準確流暢的操作讓一向嚴格的師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為了盡快掌握鉆井設備的結構和原理,他幾乎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當時的司機長駱軍還記得,每到搬家安裝時,昌愛剛都會主動要求參加。做完自己的事還去給別人幫忙,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他感慨:“別人學習是拼勁,昌愛剛學起來,拼命!”
正是憑著這股狠勁,昌愛剛很快獨立頂崗,并在兩年內完成司助、司機、司機長的三級跳,成為當時公司最年輕的大班。這一年,他只有20歲。
作為司機長,除了管好設備還要常常編寫資料。以前全得手寫,或者手工畫圖。2000年初,為了把設備資料做得更好,昌愛剛咬咬牙,用攢了一年的一萬五千塊錢買了臺筆記本電腦。
要熟練應用計算機,就得學會打字。他一有空就趴在電腦前練習,還把字根貼在床頭,每晚睡覺前都要練指法。很快,他從一分鐘打10來個字提高到一分鐘打80多字。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他懂設備懂電腦,業(yè)務能力強,是設備專業(yè)內為數(shù)不多的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曾先后兩年獲得“安康杯”技術比武司機長技術比武的冠亞軍。2015年中南項目部成立時,被指定為項目部設備辦的主要成員。
說昌愛剛是“火眼金睛”,一點都不為過。瞅一瞅,就知道設備安裝得到不到位;尺子量一量,就知道油的刻度夠不夠……
這樣的“火眼金睛”源自多年的磨練和積累。
“以前都是4125發(fā)電機,老設備又復雜又難搞。”昌愛剛說。設備出了問題修理起來很麻煩,還耽誤生產。因此從剛上班開始,師傅就教他:“保養(yǎng)預防遠比事后維修要來得重要。”
他把這句話記在了心里。每天上班先把設備全面檢查一遍,沒事就拿著抹布擦。柴油機和機房的地板都被擦得锃亮。他有自己的理由:“擦干凈了,只要機器一有漏油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p>
柴油機更換活塞和缸套是常規(guī)操作,但安裝很講究技巧?!安荒苤苯佑睬?,得熱裝?!辈龕蹌偨涍^多次實踐摸索出了經驗,“先把活塞加熱,大概在400多度,不能超過600度。等活塞銷孔受熱膨脹產生間隙時,迅速把銷子裝進去。”
說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易。間隙產生時只能用肉眼觀察。憑經驗判斷距離,哪怕增減兩三個毫米,銷子可能都進不去。但他能做分毫不差。
對鉆井隊的人來說,昌愛剛是他們“又愛又恨”的人——有他在總要多出一些整改項目,但也是因為有他在,設備從來不會出問題。當他調入項目部設備辦,開始和修理廠的人打交道時,一位老師傅特別驚訝:“我修柴油機這么多年,井隊哪個司機長我不認識,怎么從來沒有見過你?”
昌愛剛聽了只是笑,這笑里隱約有一種傲嬌的味道。因為在江漢打井10年,他所在鉆井隊的柴油機從沒有出現(xiàn)什么大問題,他沒有必要和修理廠的師傅們打交道。
在他看來,只要懂技術原理、有配件保障,柴油機有什么問題都不怕,“除非整臺機子報廢,我總不能造一個吧?!边@份自信的背后是過硬的專業(yè)技術做支撐。
2002年冬天,他在建南打井。當時兄弟鉆井隊的柴油機壞了,打鉆被迫停止,可沒人會修,把隊長急得團團轉。后來慕名找到昌愛剛,他去了一看,就發(fā)現(xiàn)是因為機體里漏水的緣故。他讓更換增壓器,隊長不解,機體里漏水和增壓器有什么關系?昌愛剛賣起了關子,“你聽我的準沒錯!”
果然,換了增壓器后,他重新校準了高壓油泵,柴油機很快恢復了活力。那名隊長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昌工,可真有你的!”
到項目部設備辦后,昌愛剛有了明亮的辦公室,可他還是和從前一樣,每天一身工衣,不是在井場就是在設備修理現(xiàn)場。
2018年,公司進行30J鉆機配套改造,他全程參與,還編寫了《30J鉆機安裝、拆卸、起、放井架作業(yè)指導書》,起草了行業(yè)標準《自升式井架起放作業(yè)安全管理規(guī)范》等,修訂了鉆井隊原有的施工標準。
泥漿泵上的活塞是易損件,經常需要更換。他和同事聯(lián)合攻關,研制出了“注脂可調直徑活塞總成”,能將單只活塞的使用壽命延長一倍。既減輕了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又節(jié)約了成本。2020年,該項目獲得了國家專利。
三十余年,占據(jù)了人的一生接近二分之一的時間,昌愛剛全部獻給了鉆井機械設備。
當初和他一起分到鉆井隊從事設備工作的有19個人,但堅持下來的只有他?!耙婚_始是興趣,到現(xiàn)在已經變成了骨子里的習慣?!?/p>
其實他曾經有過轉崗的機會。1997年因為井隊材料員退休,隊長見他年輕好學,讓他頂崗。可半年后他主動要求繼續(xù)搞柴油機,他覺得學了這個專業(yè),不能半途而廢。
不過,他仍然十分慶幸有這半年的換崗經歷:“材料員每天經手各種設備,我把這些型號、功能都摸了個門清,對今后的工作很有幫助?!?/p>
他跟隨鉆井隊到過西南、河南、遼河、冀東,還走出國門遠赴吉爾吉斯斯坦打井。那時候公司的30J、40J鉆機都是機械式。他常常想著,什么時候能有一部電動鉆機該多好。
2007年底,他所在的45766JH鉆井隊部分人員即將去迎接一部全電動鉆機。得知這個消息,昌愛剛興奮得睡不著覺,主動報名到陜西去配合組裝調試設備。
那一個多月,他天天跟著廠家技術人員跑來跑去。人家把他當免費勞動力,讓他拖電纜、接電線,他也不覺得委屈,反而樂呵呵的,“開了多少年的拖拉機終于換大奔了,再累我也高興啊!”
的確,當價值2000多萬的4臺卡特原裝大發(fā)電機組擺在面前,他只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太猛烈。可同時也帶來不小的煩惱——原裝進口設備全是英文說明,根本看不懂。有人覺得問問技術人員了解個差不多就行了,昌愛剛卻不同意:“這么高級的裝備我可得看好了?!彼捎帽哭k法,把英文說明全部抄下來,對著字典一點點查,直到全部搞懂為止。
隨著年紀的增長,昌愛剛較真的勁仍一點沒減。去年,甲方要求中南工區(qū)所有鉆井隊配備泥漿罐直讀式防波動液量標尺。他覺得廠家的設計不夠精細,反復研究后提出了“將液位計刻度與罐內液量的升降值進行關聯(lián),以更直觀反映液面的變化”的意見,最終制作出的直讀式液量標尺不僅安裝簡便、功能實用,每套還能節(jié)約成本近2000元,目前已經在全工區(qū)推廣使用。
鉆井隊只要開鉆就沒有周末和節(jié)假日。中南工區(qū)10支鉆井隊的設備都要他操心,有問題他隨時就要趕去,幾乎沒有時間休息。盡管勞心勞力,可他卻樂在其中,“干了這行就要愛這行?!?/p>
今年除夕前一天,正在宜昌打井的70420JH鉆井隊并車廂突然發(fā)生故障冒煙。電話打到昌愛剛這,他馬上讓井隊拍照片發(fā)過來看,分析可能是鉆臺與機房的推盤離合器出了問題。叫上車他立即往井隊趕,路上確認損壞配件的型號,拿到要更換的設備。當天下午三點半趕到現(xiàn)場,他立即組織人員檢修,拆裝設備,僅用5個小時就讓設備恢復了正常運行。
昌愛剛平時沒什么特別的愛好,偶爾與朋友打打撲克??傻皆O備辦后,以前的牌友都不找他玩了,原因很簡單,“我工作電話太多,他們覺得煩?!彼惶旖哟蛄?5個電話,一個月有近2000次通話。
這些年,中南工區(qū)全年設備故障修理時間都控制在規(guī)定的2%以內,年均起放井架120余次。年終總結,他都是江漢石油工程公司的標兵和先進個人。但他說,自己要的從來不是個人的榮譽,“只要設備安安全全,打井順順利利,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