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孩子感受到愛
王利杰
在班主任崗位上,我已堅守了11年,一直用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滋養(yǎng)每個學生。11年來,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作為,但我日復一日的無私付出得到了家長、學生和同事的一致認同與好評。班級管理是一門飽含班主任智慧、執(zhí)行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做好班主任工作沒有竅門,唯有愛,無私的、不計回報的愛。
質疑中的深信不疑
來到鄭州航空港區(qū)實驗小學,面對不愿接受我的家長委員會,聽到他們問我:“為什么放棄好環(huán)境,來港區(qū)呢?”“我家孩子很內向,你準備用多長時間讓他接受你呢?”我信心百倍地告訴他們,上一任班主任做得很好,但我不會完全復制粘貼她的思想,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帶好班級。最終,這屆班級以全區(qū)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我跟家長也成了好朋友。
管理中的儀式滿滿
對每一屆學生,我都努力營造重要儀式,讓學生在儀式與驚喜中成長。新生入學儀式、升旗儀式、入隊儀式、畢業(yè)儀式等,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生命體驗,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才是學校的主人,理解道德規(guī)范和文明禮儀。只有感受到愛與尊重,學生才會懂得理解他人,學會互相關愛。
道法課上融會貫通
只利用班會課進行班級管理是不夠的,我還會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引導學生明禮誠信,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
社會實踐探究真知
我們不僅要帶學生走進教室和課本,還要讓學生有能力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借助學校整合的社會教育資源,我?guī)ьI學生走進檢察院、消防隊、蘭河地鐵站、110指揮中心,讓學生對社會多一分了解,對家人多一分關愛。我和學生還曾利用寒假,體驗港珠澳大橋的壯觀,翻越雄偉的雞公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明媚而不張揚。
協(xié)同育人共同成長
在我校開展的“培養(yǎng)新文明家庭,培育新文明家風”活動中,我?guī)ь^開展新文明家庭培育工作,宣傳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小組評價促進家庭相互學習,在相互學習中帶動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變。
引領家長共讀一本書。我?guī)ьI家長每年閱讀兩本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發(fā)現母親》《正面管教》《愛和自由》《教出樂觀的孩子》都是家長首選閱讀書目。我采取分組閱讀、線上打卡、線下分享的形式,帶領家長學習提升。
引導家長共同運動。從二年級開始,我每天都會給學生留跳繩作業(yè)。為讓孩子堅持下去,浩浩爸爸每天陪孩子跳繩,他先是每天跳300個,后來升至500個,現在每天能跳3000個。孩子身體鍛煉好了,他自己也瘦了幾十斤,整個人都輕松了很多。
班級文化同頻共振
班級文化是無聲的教育。我引導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獨特、溫馨、有內涵文化的教室,讓教室成為我們向往的地方。我們的班級文化是“六個一”:一面展示墻,展示學生作品,讓優(yōu)秀被看見;一面表揚墻,及時發(fā)現好人好事,讓榜樣發(fā)揮力量;一面閱讀墻,形成時時處處有書讀的閱讀氛圍;一處綠植角,讓學生閑暇之余觀察植物生長;一支班歌,時時鼓舞我們吟唱共同的旋律;一面公約墻,時時處處約束我們的言行。
閱讀經典受用終身
一、二年級時,我每周五下午都會組織“親子讀寫繪”,我講繪本,學生畫繪本,家長根據學生描述寫文字,引導家長養(yǎng)成親子共讀習慣;到了三、四年級,我會通過演課本劇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每本書的精髓;在五、六年級,我們會進行好書分享,在分享與推薦中加深對書的理解。
良好習慣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
學校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場所,小學階段是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我每帶一個班級,都會先從習慣抓起。從桌椅、書包、水杯的擺放到桌屜、書包的整理,從上下學路隊有序行進到見到老師問好,每個細節(jié)我都會嚴格督查。經過一個月嚴格訓練后,學生基本習慣已經養(yǎng)成或得到鞏固。
多元評價促進發(fā)展
每個學生都很重視他人評價,我從來不會用一個標尺評價所有學生。我會想盡辦法通過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將班級評價與學校的潤娃徽章相結合,用獲得潤娃徽章來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我的班級管理是從以上九個方面展開,在管理中精細化,我自己也在不斷管理與反思中精進。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路上,我會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愛。
踏實前行 突破自我
郝海英
2012年9月,我來到鄭州航空港區(qū)實驗小學,立志要成為踏實做好每一項工作、愛每一名學生的教師。十年來,我始終不忘初心,把愛傾注給了學生,傾注給了教育。
初見——在磨煉中漸入佳境
記得剛走上講臺時,我有些懵懂,講課也是東一句西一句。該如何順利度過適應期呢?
以案為綱,隨機應變。經驗豐富的教師告訴我,要想講好課就得多看教學設計。那一年,下班后在家備課、寫教案、演練上課劇本,就成了我的“家庭作業(yè)”。
手中有案,眼中有生。如果過于“啃教案”,就容易忽略學生,導致課堂死板。我及時向各位教師請教,蒙他們傳授了許多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慢慢地,我學會了教學預設、課堂提問、臨場組織學生秩序等環(huán)節(jié)的技能技巧,工作漸漸步入正軌。
那一年,由于工作認真、勤懇,上進心強,校領導給了我許多外出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提高了我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功。
沉淀——不停止成長的腳步
一天天,一年年,課堂絕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每一次四十分鐘,對學生而言都是學習提高的時機,對我來說也是不斷反思、沉淀和成長的舞臺。
回想剛執(zhí)教時,遇到調皮的學生,我總覺得頭痛。感謝我的兒子,他讓我由衷體會到小生命的成長是多么不容易。當我從母親角度看這些學生時,我突然覺得他們都是可愛調皮的天使。如今我會在課堂上和學生即興開個小玩笑,活躍課堂氣氛,有時也會偷偷了解他們關注什么、喜好哪些。師生距離拉近了,教與學也更容易了。
《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典籍里的中國》《大國重器》等熱門節(jié)目有很多小粉絲,我改良節(jié)目游戲,開展“班級好聲音”鼓勵讀書,組織“掃雷游戲”檢查讀課文,做“翻轉課堂”,師生角色互換……學生特別愿意參與。
閱讀——師生共同的追求
閱讀是滋養(yǎng)心靈的靈丹妙藥。從教學第一天起,我便帶領學生開啟了閱讀之旅。
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半小時,通過閱讀記錄卡和閱讀存折,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開拓學生眼界。有些學生高標準完成任務,我就在他的閱讀存折上蓋印章并公開表揚。現在,我班學生每天閱讀時長都遠遠超出半小時。
作為教師,我同樣需要讀書。在賈會杰校長和劉紅云主任指引下,我愛上了《給教師的建議》《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薛瑞萍班級日志》等教育教學書籍,《不吼不叫培養(yǎng)好孩子》《原生家庭》等家庭教育書籍,《應對焦慮》《掃除道》等心理類書籍。我還和學生一起讀了許多童書。
許多家長受到影響也開始讀書,有時還在班級微信群里交流。有了愛閱讀的家長,班級工作越來越好做。
專業(yè)——課題研究促成長
每學期伊始,港區(qū)教育局教研室都會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教學活動,每次我都積極參與。學校為了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還邀請河南省課題研究組專家對我校課題研究作針對性指導。在專家引領下,我走上了專業(yè)化課題研究之路。
2017年,我和幾位教師一起申報了微課題“小學中段學生習作興趣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2021年,我們的課題“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實踐研究”“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yè)設計的實踐研究”“新時代文明家庭教育方式對小學生道德行為的影響及其策略”正在結項路上。這些課題都源于一線工作實際問題。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尋找問題解決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創(chuàng)設更好的條件陪伴學生幸福成長!
感恩學校,感謝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我會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最后,敬錄名家肖川的警語以自勉:帶著信念去追求,帶著希望去尋找,帶著愛心去探索,帶著自信去上路,前方的路遠遠沒有盡頭。
成為教師的每一秒
楊熙萌
從成為教師的那一秒開始,如何把這份職業(yè)做得stay alive這個問題,便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
遇見就是成長。與鄭州航空港區(qū)實驗小學相遇,與引路名師、同行伙伴、實小潤娃相遇,讓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2018年,我接手了第一個“三班”,我們共同經歷了“經典照亮人生”朗誦比賽、秋季運動會、跳蚤市場等區(qū)、校級活動。我們一起參與了“青藍工程”展示課、實小教師賽課、鄭州市素養(yǎng)大賽說課,這些活動給我?guī)砹烁嗨伎己蛯W習的契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轉變。我通過“看不見的病毒星球”學習單,讓學生體驗表達的樂趣;通過“理解勇氣”學習單,讓學生理解與體會勇氣可以互相贈予;通過“我們”任務單,結合課本內容,為學生錄制了節(jié)氣視頻……通過線上教學,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體驗,很多家長反饋,學生好像“開竅了”。
輕囊方能致遠,凈心方能行久
時間回到2018年秋,第一次走進三班教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我深知要想獲得靈魂的厚度、精神的愉悅以及自我認可,閱讀和寫作是重要的方法。上好語文課,能帶領孩子走向幸福,也會給我?guī)硇腋!?/p>
但當我走進課堂,現實給我潑了盆冷水——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寫預習單,懼怕習作。當時,我沒控制好情緒,向學生發(fā)了一頓火。如果時間能重來,我會告訴那天的自己,教學熱情固然可貴,但教學方式也非常重要。
我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每天學完課文后,我隨堂帶學生寫生字,要求寫得規(guī)范、正確。當大多數學生能把寫字當作常規(guī)后,再讓他們寫詞語,最后才讓他們嘗試寫句子。直到現在,我也是分層布置作業(yè)。學有余力、愿意嘗試的學生可以用句子記錄日常感悟。其他學生如果還不能寫句子,就繼續(xù)寫詞語,不做強求。
減少寫作障礙是激發(fā)興趣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努力營造趣味氛圍。學生的日記本上有摘抄的好詞好句,也有每天想對自己說的話,還有某些時刻的心情。我還會給他們信紙,讓他們在元旦寫下想對“新年爺爺”說的話,在他們的信中,我讀到了天馬行空的小心思。學生的靈魂里有值得我們驚嘆的深度。
唯有筆耕不輟,方能知行合一
當教師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讀書的意義是掌握技能、拓寬認知邊界。書既有“有字之書”,更有“無字之書”,一部電影、一次會議、一場講座,都可成為寫作素材。教師在讀書寫作過程中,要和教育事件聯系起來;在生活工作中,也要主動輸出,和教育事業(yè)聯合起來。書只有看到腦子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閱讀;筆頭要落實到行動中,才是力量,才是顏如玉、黃金屋。
真實地執(zhí)行當教師的夢想之后,相信我可以用最簡單的初心,不負每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