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校學習、家長進群溝通,早已是時下中小學家校共育的標配。但與此同時,眾多與教學無關的“任務”也常在群中冒頭。文明創(chuàng)建、縣區(qū)爭優(yōu),被發(fā)動投票點贊、轉發(fā)分享;安全教育、普法宣傳,被張羅下載APP、關注公眾號;民意考核、意見收集,被號召填問卷、寫“作文”……家長仿佛成了“工具人”,哪里需要流量“KPI”就得往哪里沖。
家長群變?nèi)蝿杖?,背后是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蔓延進了校園。對此,各方面都要擺正態(tài)度,不要凡事都往“小手拉大手”上靠。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落實規(guī)則,想辦法把各類家長群管起來,清除形式主義的生存土壤。家長群不容“搭車”,少一些無關的流量“KPI”,讓老師家長們都松口氣,也是在給教育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