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吳金棟
摘要:目的:探究心內科開展風險管理對其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2例。兩組分別開展常規(guī)管理與風險管理,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比較兩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質量。結果 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內科開展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規(guī)避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可用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風險管理;心內科護理管理;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以及醫(yī)療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醫(yī)療事故案件、醫(yī)患糾紛引起的社會關注較多,由此而對醫(yī)院的管理工作也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特別是內科部門,因遇到的患者多為急性病,且病種復雜,危險性高,病情控制難度大,患者及家屬情緒不穩(wěn)定,很容易產生各種糾紛。因此,對內科護理的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F(xiàn)階段,對內科護理管理風險控制的關鍵在于對可能發(fā)證的風險事件能夠可靠地估計,并能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加以處理從而降低風險損失,為患者及醫(yī)院雙方提供安全保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某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42~75歲,平均(57.3±2.5)歲;觀察組中男18 例,女14例,年齡43~76歲,平均(57.8±2.6)歲,組間性別、年齡數據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可行。且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175例,給予風險護理管理;對照組175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管理。常見的內科護理風險因素包括:患者投訴、法律糾紛、患者跌倒、錯誤用藥、錯誤接駁管道、護理人員配置不當、醫(yī)療器械管理不當等。
1.2.2風險管理方法 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法有:
1.2.2.1護士長在對護理人員進行排班時,要遵循以老帶新的原則,同時護理組長要做好對護士長的協(xié)助管理工作,實行中班、夜班雙班制,對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要做好預警人員調配安排,確保護理工作的正常、安全開展。
1.2.2.2對于各類搶救設備、器械、藥品等做到充分準備,以確定搶救時的正常使用,班班交接,由專人負責清點,并且做到及時補充。
1.2.2.3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yè)護理能力與護理風險有著直接聯(lián)系。內科室必須配備幾名有較高護理水平的專業(yè)護師,并且能夠針對性的對疾病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專業(yè)護理流程,做到"三問、三查",對基礎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性指導,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同時,醫(yī)院要秉承"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yǎng)理念,一方面委派本院護理人員到外面去參加學習培訓,另一方面,聘請同行業(yè)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護理人員來院講座,傳授護理知識,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水平,已達到更好的規(guī)避護理風險目的。
1.2.2.4護理人員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職業(yè)安全意識也對護理風險管理有較大關聯(lián)。試想,一旦護理人員身體狀況不佳,或者有較大的思想、精神壓力,勢必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其工作效率定會受到影響,如此也將會加大護理安全隱患。醫(yī)院和科室管理者要定期的組織與護理人員的交流會,并且多創(chuàng)造一些戶外交流活動,定期組織健康安全知識宣傳教育,以提高廣大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安全意識,降低護理風險。
1.3人性化護理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護理,主要是對患者實施綜合的護理。①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年齡、過敏史以及以往疾病狀況進行了解,并收集檢查有關數據,知道患者心、肺等重要組織器官的功能現(xiàn)狀,繼而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通過最后獲取的信息,給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確保護理的全面性。②心理護理:護理工作者要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對患者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并對患者關注和擔心的事情進行詳細的講解,此外還幫助患者調節(jié)消極心理,創(chuàng)建護理人員與患者間的親近關系,給予患者一定的支持和鼓勵。③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照顧,對患者私密部位實行遮擋,此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護理,并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鼓勵,也能起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作用。在整個監(jiān)護中,護理工作者要關注患者的各種狀況,并根據各自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安慰和鼓勵。
1.4評價指標 仔細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并發(fā)癥情況,評價和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由兩組患者對護理情況進行滿意度評分。
1.5 統(tǒng)計方法 數據的分析和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對照組護理質量總評分為(83.11±3.46)分,觀察組護理質量總評分為(95.28±3.51)分,觀察組評分明顯更高,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共發(fā)生風險事件8例,發(fā)生率25.00%,包括跌倒3例、用藥錯誤2例、高危藥物外滲3例;觀察組共發(fā)生風險事件2例,發(fā)生率6.25%,包括跌倒1例、用藥錯誤1例,觀察組發(fā)生率顯著更低,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們的物質生活隨著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經濟而越來越高,也出現(xiàn)要求越來越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包括人性化的護理服務,這樣也促使著護理工作的發(fā)展。在護理工作中生成了一種新的護理方式--人性化護理,它的產生滿足了患者生理上和身體上的需求,也滿足了日益發(fā)展的社會和精神生活,減少患者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人性化護理更注重給予服務對象人性化的關懷和照顧。人性化護理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堅定不移的給患者全面的、最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理念,實施貼心、專心、誠心的護理行為,讓患者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切實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最終發(fā)展,對護理工作的發(fā)展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疾病無論大小對于患者來說都是極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刺激,在治療前后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人性化護理,緩解患者緊張不安的心理,處處為患者著想,增加彼此的交流,及時了解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促進患者恢復。
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內科護理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患者因不同危險因素導致摔倒、墜床等,在內科病房存在多種管道,在未進行顯著標識時,可能會出現(xiàn)接駁錯誤;對患者采取鼻飼時,護理人員因飼喂不當而有可能會引發(fā)患者窒息;由于對藥物知識的認識不足,或者核對不嚴格,導致患者用藥錯誤;未定期對搶救設備、搶救器械進行檢查、維護未充分做好藥品準備工作,延誤搶救;護理人員配備不齊,排班不合理,對患者的護理不周到,觀察不到位,存在多種安全隱患;出現(xiàn)護理意外情況,未及時通報、請示上級,或隱瞞不報耽誤處理;護理人員積極性不高,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嚴重缺乏護理風險意識。以上為常見的內科護理風險,對患者及醫(yī)院均造成嚴重后果,特別是對患者,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要引起醫(yī)院的高度重視。
通過實施風險管理不僅提高了護理質量,更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并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工作積極性、風險防范意識等,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因此在心內科開展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開展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及風險管理總結等一系列風險管理措施,有效增強了患者風險意識,提升了護士護理操作能力,進而有效規(guī)避患者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升護理質量。綜上,心內科開展風險管理效果理想,可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規(guī)避風險事件對患者療效及健康的不良影響,對護理質量具有促進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金 一.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0):148+164.
[2]彭又云.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4):172+179.
[3]潘澤如,吳菊嫻,黃 玲,李艷艷.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10):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