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葉文兵,胡雅琴,詹宇亮,朱虹岷,邵靚,蔡新勇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1.心內科;2.內分泌科,南昌 330006;3.江西省彭澤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彭澤 332701)
研究顯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患者出現(xiàn)形態(tài)學改變之前,盡早對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并提出干預措施,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S 的發(fā)生風險或延緩病情進展[1-2]。針對上述情況,常規(guī)治療大多指導患者減少運動量,避免過度疲勞,但研究證實,缺乏藥物進行干預的常規(guī)治療手段對OSAS 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應用價值較低[3-4]。丹參酮IIA 具有天然抗氧化、抗菌、抗炎等作用,因此可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指出, 該藥物能夠用于擴張冠狀動脈、 降低血壓、調節(jié)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的治療[5]。 但臨床目前針對該藥物在OSAS 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OSAS 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常規(guī)治療以及增加丹參酮IIA 治療對AS 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20 年1 月至2021年1 月收治的OSAS 患者100 例,以研究方式差異分為標準治療組(n=50,對照組)、丹參酮IIA 強化治療組(n=50,治療組)。 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為34~57 歲,平均(48.22±4.34)歲,病程為3~12 年,平均(7.14±1.24)年,體重指數(shù)為22~30 kg/m2,平均(26.36±2.10)kg/m2;治療組男27 例、女23例,年齡為35~56 歲,平均(48.36±4.39)歲,病程為3~11 年,平均(7.11±1.21)年,體重指數(shù)為21~30kg/m2,平均(26.28±2.11)kg/m2。 納入標準: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基層版)》中的診斷標準[6];入組前患者未接受相關OSAS 治療;經我院檢查符合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標準;患者、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類疾病;合并嚴重心、肝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經我院診斷為中樞性或混合型OSAS 患者;入組前使用影響多導睡眠呼吸檢測的藥物;合并感染的患者;基礎資料缺失或不能夠配合完成研究全過程的患者。 組間基線資料對比(P>0.05),見表1。
表1 基線數(shù)據(jù)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含指導患者盡量采取側臥位入睡, 睡前避免服用輔助睡眠藥物,例如鎮(zhèn)靜劑,日常活動中注意自身耐受度,避免過度疲勞,連續(xù)進行2 周的常規(guī)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丹參酮IIA 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H31022558),藥物用法用量: 采用肌內注射,40~80 mg/次,1 次/d,連續(xù)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血管舒縮因子。 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檢測血漿腎素活性(PRA)、血管緊張素II (AngII)以及醛固酮(aldosterone, ALD)。(2)對比炎性因子。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 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3)對比頸動脈超聲檢查。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長度、斑塊厚度進行測量。 (4)對比踝臂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 借助全自動動脈硬化測定儀檢測治療前后患者baPWV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獨立樣本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血管舒縮因子 用藥后, 治療組PRA、AngII 以及ALD 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對比血管舒縮因子(±s)
表2 對比血管舒縮因子(±s)
組別例數(shù)PRA(ng/(mL·h))用藥前 用藥后AngII(pg/mL)用藥前 用藥后ALD(ng/mL)用藥前 用藥后治療組對照組t P 50 50 3.44±0.51 3.42±0.50 0.198 0.843 2.44±0.28 2.86±0.41 5.982 0.000 241.66±21.64 241.69±21.58 0.007 0.994 136.75±11.22 145.62±15.64 3.258 0.002 255.41±34.17 255.45±34.22 0.006 0.995 169.62±20.75 200.36±21.44 7.285 0.000
2.2 對比炎性因子 用藥后, 治療組hs-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炎性因子(±s,mg/L)
表3 對比炎性因子(±s,mg/L)
組別 例數(shù)hs-CRP用藥前 用藥后治療組對照組50 50 t P 5.55±1.67 5.59±1.52 0.125 0.901 2.49±1.33 3.48±1.47 3.531 0.001
2.3 對比頸動脈超聲檢查 用藥后,治療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長度、厚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對比頸動脈超聲檢查(±s,mm)
表4 對比頸動脈超聲檢查(±s,mm)
組別例數(shù)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用藥前 用藥后斑塊長度用藥前 用藥后斑塊厚度用藥前 用藥后治療組對照組t P 50 50 1.09±0.13 1.07±0.14 0.740 0.461 0.88±0.04 1.02±0.09 10.051 0.000 7.25±2.44 7.31±2.36 0.125 0.901 4.36±1.81 5.77±1.92 3.779 0.000 2.08±0.61 2.07±0.59 0.083 0.934 1.66±0.24 1.76±0.31 2.164 0.033
2.4 對比baPWV 用藥后, 治療組baPWV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對比baPWV(±s,m·s-1)
表5 對比baPWV(±s,m·s-1)
組別 例數(shù)baPWV用藥前 用藥后治療組對照組50 50 t P 1752.77±106.35 1752.86±106.48 0.004 0.997 1210.77±102.36 1325.87±115.44 5.275 0.000
研究顯示,OSAS 可能直接或間接對促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子產生影響,進而造成AS 的形成與發(fā)展:首先通過促使OSAS 患者發(fā)生高血壓、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起到間接促AS 作用;同時,可能通過誘導系統(tǒng)炎癥、內皮功能障礙等,起到直接促AS 作用[7]。 有研究顯示,OSAS 顯著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包括心血管死亡風險, 而且其嚴重性與全因死亡率呈獨立正相關[8-9]。 研究指出,部分OSAS患者在出現(xiàn)AS 癥狀前就已表現(xiàn)出功能變化,以血液黏性增加等能夠反映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的指標為主,其他血管壁硬化參數(shù)、脈搏波速等一些反映血管彈性功能的參數(shù)也隨之出現(xiàn)改變[10]。 針對上述情況, 有學者提出若能夠在患者形態(tài)學改變之前對上述部分指標進行檢測并提早干預, 可以有效減緩患者血管損傷的程度[11]。
目前,針對AS 的治療方案相對較多,大多以控制或緩解患者現(xiàn)有癥狀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中醫(yī)根據(jù)AS 的臨床表現(xiàn)認為該病屬于 “脈痹”范疇,主要由氣滯、血瘀、痰凝所致。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等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對丹參成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 該藥中含有的丹參酮IIA 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作用,能很好地保護神經, 同時丹參中的脂溶性以及水溶性成分均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抗AS 活性[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治療組PRA、AngII 以及ALD 的表達水平均降低,治療組hs-CRP 水平降低,治療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長度、厚度均降低,治療組baPWV 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 (P<0.05)。 這表明,丹參酮IIA 對緩解患者出現(xiàn)的AS部分癥狀效果顯著。 隨著現(xiàn)今臨床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 早期診斷及評估AS 的方法以血清指標、影像學技術等為主, 上述指標中,baPWV 能夠作為反映患者血管僵硬度的有效指標,根據(jù)數(shù)據(jù)水平變化對OSAS 患者血管硬度進行評估;hs-CRP表達水平能夠作為評估丹參酮IIA 在患者體內抗炎效果的指標之一;針對患者頸動脈相關指標是能夠直觀判斷OSAS 患者AS 進程的指標,因此本研究選擇的指標均能夠有效判定OSAS 患者早期AS 進程以及應用效果[13]。 劉翀[14]等人針對睡眠呼吸暫?;颊哐趸瘧づc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事件的關系進行研究,其發(fā)現(xiàn)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丹參酮IIA 對OSAS 患者早期AS相關指標的改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