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玲
(山東省廣饒縣大碼頭中心衛(wèi)生院 山東 廣饒 257337)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醫(yī)療設施的不斷完善,在當下的醫(yī)學醫(yī)療治研究中,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以疾病治療為方向,關于疾病的三級預防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視,特別是疾病的病因預防,也就是初級疾病預防顯得十分關鍵。預防借助主要是將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當中,在人們不發(fā)病的情況下可以產生抗體,并由此獲得特異性免疫。此時則會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標,而預防接種作為控制消滅傳染源的方式之一,能夠起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因為在個體上存在差異,疫苗本身的變異性,都會導致在預防接種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有的不良反應比較輕微,也有個別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其具有無法預測性和難以避免性。而預防接種人們對其的認識存在局限性,特別是針對兒童的疫苗接種,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單位及時處理的情況。因此疾病的預防工作逐漸被引起重視。預防接種屬于防病措施中重要的一項,它是通過接種疫苗至受種者體內,促使其在保證健康的同時對某種傳染病產生抗體,免疫力增強。雖然現在我國的預防接種工作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有效保障者民眾的健康,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兒童群體接種疫苗后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本文分析了疫苗接種常見兒童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如下:
實驗中所有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進行疫苗接種的兒童,選取的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之間,選取的例數共計460例。其中有234例兒童為男性,有226例兒童為女性。兒童的年齡最小為1歲,兒童的年齡最大為13歲,其平均年齡為(6.85±2.63)歲。所有的兒童均不具有其他系統(tǒng)性的疾病感染,并且所有兒童以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本實驗,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實驗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實驗中對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之間進行疫苗接種的460例兒童的臨床資料,對這460例兒童在接種期間以及接種之后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表現情況以及構成情況進行記錄分析。
兒童不良反應表現分為:一般反應(局部紅腫伴疼痛、硬結、發(fā)熱)和異常反應(無菌性膿腫、腹瀉、過敏性皮疹)。
接種疫苗種類包括: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腦炎疫苗、A群流腦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疫苗、麻腮風疫苗。
使用SPSS 23.0對收集到的資料做到分析,使用X2驗證計數資料,使用t驗證計量資料,P<0.05視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不良反應一般反應局部紅腫伴疼痛硬結發(fā)熱異常反應無菌性膿腫腹瀉過敏性皮疹例數(n)416113占比(%)25.00%6.25%37.50%6.25%6.25%18.75%
460例疫苗接種兒童中有16例發(fā)生了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3.48%,其中一般反應(局部紅腫伴疼痛、硬結、發(fā)熱)的總發(fā)生率為68.75%,異常反應(無菌性膿腫、腹瀉、過敏性皮疹)的總發(fā)生率為31.25%。其中有4例兒童為局部紅腫伴疼痛、有1例兒童為硬結、有6例兒童為發(fā)熱,有1例兒童無菌性膿腫、有1例為腹瀉、有3例為過敏性皮疹。
疫苗種類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腦炎疫苗A群流腦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疫苗麻腮風疫苗發(fā)生不良反應的例數112813構成比6.25%6.25%12.50%50.00%6.25%18.75%
疫苗接種兒童發(fā)生不良反應16例兒童中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發(fā)生不良反應例數最多,占50.00%;麻腮風疫苗發(fā)生不良反應占18.75%;A群流腦疫苗發(fā)生不良反應占12.50%;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腦炎疫苗、脊髓灰質疫苗發(fā)生不良反應均占6.25%。其中有1例為乙型肝炎疫苗,有1例為乙型腦炎疫苗、有2例為A群流腦疫苗、有8例為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有1例為脊髓灰質疫苗,有3例為麻腮風疫苗。
預防接種是目前對傳染病進行防控較為有效的措施,保障著人們的健康。在疫苗接種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接種兒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局部紅腫等不良癥狀影響著疫苗接種的質量,同時對接種疫苗的兒童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有學者對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以及對應的解決措施進行了研究,其中指出疫苗接種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為疫苗的質量因素、操作失誤因素、兒童自身的身體因素等等,而本次實驗可見,在本次實驗過程中,疫苗接種所存在的問題有很多,如操作不當接種時間不到,疫苗質量未經過嚴格審核,兒童自身因素的干擾等這些都會導致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問題。除此之外操作的接種人員也會存在消毒方式不規(guī)范注射,部位不正確以及劑量使用問題,注射途徑的問題。其中這種不當主要是指的疫苗接種間隔時間不足,特別是在兒童疫苗接種中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未到這種時間而進行接種,會產生不良反應。在國外研究中指出,上午接種疫苗的不良反應相對發(fā)生較低,故而多選擇上午接種。疫苗的初次接種一定要做好情況觀察,特別是兒童自身存在差異性,有的兒童本身為過敏性體質且免疫能力較差。還有資料表明,對于急性疾病發(fā)作期的兒童,在疫苗接種后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死亡。也有部分兒童的性格特點較為好動,在接種疫苗之后過度的活動缺乏休息,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除此之外,在疫苗的保管上,如果沒有及時冷藏或者受到陽光照射,也會導致溫度過高,發(fā)生疫苗變質。此時的疫苗則無法正常使用,使用的結果也將無法預測。在本次研究中所出現的疫苗,不良反應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主觀因素即兒童的自身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客觀因素主要是操作者不當而引起的。由此可見:接種時間間隔、接種部位、疫苗存儲不當、接種程度等都是可能引起接種兒童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
國外學者對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研究表示,一般反應占整個反應的比例相對較大,已經達到了58.77%-63.45%,在本實驗中的結果也顯示一般反應的例子較多,這些研究均表明兒童在進行接種疫苗的時候所出現的不良反應當中最為常見的即為一般反應,這些反應不會損傷兒童的身體組織,期臨床癥狀也較為輕微,主要平時多注意休息,多喝熱水做好保暖就可以。針對接種人員的消毒規(guī)范性進行評估,同時還要對注射部位進行明確。在進一步加強接種人員的培訓下,能夠提高接觸人員的專業(yè)能力,以便于對兒童的身體狀況,疫苗的使用有廀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還要針對兒童以前的疫苗接種歷史以及疾病史的評估。同時還需要對疫苗名稱,疫苗有效期,裝有疫苗接種歷史以及疾病史進行評估,還需要對疫苗的名稱、疫苗的有效期,裝有疫苗的藥品是否有破損,以及注射器使用的有效期進行核對檢查,以要保證疫苗接種的順利進行安全開展,在疫苗注射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安排兩名及其以上的接種人員,對兒童的姓名,性別,年齡以及所接種的疫苗名稱,劑量,時間部位進行一一核對。在接種疫苗之后,還應當指導兒童和家屬進行留院30分鐘左右的觀察,防止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在這一期間可告知兒童監(jiān)護人接種疫苗后的注意事項。此外疫苗質量不高問題也應當得到重視。疫苗本身作為特殊的生物制劑,在運輸存儲方面有嚴格的要求,需要按照冷鏈運轉要求保存。同時接種疫苗的發(fā)行單位必須證件齊全,設備完善,這樣才有足夠高的資質和信譽來保障疫苗本身的質量。除此之外針對于疫苗接種單位,其應當具有自身的基礎設施和管理制度,能夠有完備的冷鏈技術和相關設備。疫苗接種單位應當具有疫苗定時監(jiān)測的能力,安排專業(yè)人員進行溫度測定和專項保管同時針對疫苗的使用有效期進行重點關注,防止由于疫苗變質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常見的情況還有標簽脫落,外包裝瓶破損的疫苗,要重點核對,不使用已過期有雜質的疫苗。為有效減少接種兒童不良反應出現的概率,在接種之前也應當重點培訓接種人員的工作能力,完善其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確保在接種過程中能夠按照規(guī)范對兒童進行疫苗注射,接種人員在接種前可以通過對接種疫苗的兒童及其家屬進行疫苗相關知識的講解,促進接種疫苗的兒童配合度的提高;接種時,相關人員應該嚴格保證接種環(huán)境的干凈、衛(wèi)生,仔細地對疫苗有效期與名稱等相關信息進行核對,做好疫苗與兒童的信息匹配工作,同時保證做好皮膚消毒的同時嚴格按照接種規(guī)范操作。接種后接種人員可以引導兒童進行留觀30min,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未發(fā)現不良反應,可以讓接種疫苗的兒童自行離開,同時叮囑兒童家屬:接種疫苗的兒童在接種后對洗澡要盡可能避免,同時不可攝入辛辣的食物、一旦出現異常就應該及時就診等。在以后的疫苗接種工作中相關人員應該清楚:兒童疫苗接種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多種多樣,一定嚴格按照疫苗接種規(guī)范實施接種操作,積極的引導兒童家屬配合,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進而對接種的質量做到提高。
綜上所述,通過對兒童接種疫苗較為常見不良反應以及預防措施的研究,兒童接種疫苗中不良反應較多,但是大多為一般反應,在臨床表現較為輕微,僅需要多喝熱水、注意休息便可以調整好,但是也有一些異常的反應表現的較為嚴重,在遇見到該類問題后,應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反應所帶來的更大的威脅,將風險、上海降到最低。我們要重視疫苗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確保兒童疫苗接種的順利進行,也令家長放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