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北京市崇文口腔醫(yī)院 北京 100062)
在口腔內科的臨床診斷中,X線是主要檢查方式之一,它可以清晰明朗的將患者口腔狀況顯示成像,為醫(yī)師了解判斷病情提供了很大的幫助。X線檢查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曲面斷層片、咬合翼片、根尖片等,雖然平面成像清晰,但由于影像重疊,在反映牙齒三維解剖結構時,都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影響,使得掃面結果不夠精準。同時,該技術能夠提供的影像信息以二維模式進行展示,并不能獲取全面的圖像數(shù)據,因此檢查具有一定的漏洞情況。伴隨著當前影像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錐形束CT被廣泛的應用于口腔疾病診斷中,其作為無創(chuàng)檢查方式,可以通過錐形束CT,計算機掃描以及容積成像來達到診斷目標,從優(yōu)勢上看,具有輻射少、費用低、成像效果清晰、分辨率高等。錐形束CT能夠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顯示三維影像方面,它的優(yōu)勢遠遠高過了其它幾種X線檢查,如今已經全面推行到了口腔內科的臨床診斷中,所以,本文以此為基礎,對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展開了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實驗中所有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口腔內科患者所治療的患者,所選取的時間為2021年1月至2020年1月,選取的例數(shù)共計15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68例,有女性患者82例,患者年齡最小為19歲,患者年齡最大為71歲,其平均年齡為(44.67±2.68)歲。其中有22例患者為牙根折斷,有86例患者進行根管治療。本次實驗,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均已簽訂協(xié)議書,所有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實驗具有可行性,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在在根管治療完成后,且觀察兩個月未見明顯不適者。同時在檢查中疑似有牙齦縱裂,但并沒有明顯的牙髓疾病或者根尖疾病。排除標準:有口腔惡性腫瘤的患者;無法配合檢查的患者;中途由于個人原因退出研究者。本次實驗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本實驗中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傳統(tǒng)X線檢查以及錐形束CT機檢查,其中傳統(tǒng)X線檢查包括傳統(tǒng)牙片以及曲面體層攝影。采用錐形束CT機對患者展開掃描,掃描的時候患者需要端坐,并且將前牙緊緊咬合,暫停吞咽,同時眼耳要和地面保持平行。檢察醫(yī)師需要將患者的頭部進行固定確定CT高速的掃描位置在結束后可以通過專業(yè)的圖像處理軟件來進行數(shù)據的讀取和呈現(xiàn),并將其導入計算機中,從多方向進行口腔內部形態(tài)的觀察。達到最優(yōu)的圖像顯示效果。除此以外,需要手術的患者,則要結合錐形束CT掃描結果來確定對應的術前準備與手術方式。以治療頜骨囊腫為例,首先要通過CT掃描結果確定牙齒、囊腫二者間的關系,觀察囊腫周圍牙齒的根尖孔神經血管束、牙根周骨質狀態(tài),必要時需在術前實施根管治療。其次確定頜骨骨壁、囊腫間的三維關系,對于還沒有沖破頜骨骨壁的囊腫,要測量好二者間的最近距離,此處也是囊腫開窗的最佳位置。
將患者的真實病狀與錐形束CT掃描結果展開對比。
本次實驗所得數(shù)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用CBCT檢查對于牙根折斷的檢出率為100%、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34.88%,采用X線對于牙根折斷的檢出率為72.23%、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11.63%,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婂F形束CT可以清晰、準確顯示出患者口腔內部的具體病癥,在整體治療方面有著一定指導作用。所以錐形束CT的實施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下表1所示:
表1 傳統(tǒng)X線和CBCT檢查牙根縱裂以及根管治療的對比
當前在臨床當中X線片依然是口腔科進行檢查的主要方式,但是這種檢查還具有一定的缺陷,因為人體口腔頜面的解剖結構較為復雜,并且具有眾多的腔隙,從X線片的檢查上看,首先得到的圖像為二維圖像容易出現(xiàn)重疊的情況,也無法針對患者口腔內的牙齒及牙周情況進行全面反饋,無法對細微病變進行明確觀察。除此之外通過X線成像質量上看,也會受到投照技術膠片處理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部分患者由于其頜骨的形態(tài)差異較大,下頜骨并并沒有完全符合牙列弧度牙齒的每個牙軸走向存在不同,故而在圖像顯示上,容易放大牙齒牙周組織,圖像顯得牙齒和周圍組織影像存在不對稱或者重疊而影響到整體的清晰度,不利于醫(yī)師對疾病的判斷。
在口腔內科的牙體牙髓病中,早期牙根縱裂容易被忽視,而造成漏診。牙根縱裂是由于牙體在承受過大咬合力的時候而出現(xiàn)的縱向斷裂牙根縱裂,患者在早期藥物存在不適感,隨著裂痕的逐步加劇,可能出現(xiàn)牙髓病或者根尖周病,牙齒也會出現(xiàn)松動。早期牙根縱裂的癥狀并不明顯,在傳統(tǒng)的X線檢查下,并不能清晰的得到準確的結果,也為治療帶來了一定難度。根管治療作為口腔疾病常用的方式也是牙髓炎根尖周炎的常用方案,牙齒的根管系統(tǒng)本身具有錯綜復雜性,且各個牙齒的根管數(shù)目形態(tài)都存在差異。根管的準確定位,鈣化根管的疏通等等都是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較為棘手的問題,也是根管治療的難點。在傳統(tǒng)的X線檢查中,由于根管影像的重疊和鈣化會導致根尖區(qū)域不明,影像視線模糊,從而干擾到口腔醫(yī)師的判斷。
從最近幾年的口腔醫(yī)學發(fā)展來看,CBCT逐步應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療當中,從工作的原理上看, X線可以通過第一射線量圍繞投照體來形成環(huán)形數(shù)字投照,并將多次數(shù)字投照的數(shù)據通過計算機重組來獲得圖像信息。CBCT投影數(shù)據是二維,經重建可以直接的獲取三維圖像。從抽象結果上看,CBCT利用三位錐形束X線利用率,在360度全面掃描下,能夠獲得重建的原始數(shù)據,緊接著可以通過面狀探測器能夠加快數(shù)據采集,針對同性空間中具有較高的分辨率,特別是在牙根縱裂,牙根吸收以及根管治療上的優(yōu)勢顯著。據悉,CBCT通過三維影像重建,不僅能夠觀察到多生牙的數(shù)量、部位以及大小,還能對周圍組織形態(tài)進行反應。針正畸治療時還可以對牙槽骨進行評價,分析牙髓腔狀態(tài)。CBCT的優(yōu)勢還在于能夠快速的重建照射視野,三維圖像通過,圖像可清晰的觀察到牙根,牙槽骨以及牙周膜,更好的評估牙周組織結構。通過錐形束掃描,有助于提高三維空間的分辨率并且降低為營情況,能夠防止和周圍結構的重疊,對于疾病的準確判斷有一定幫助。CBCT可以利用計算機處理器重復測量頜骨的密度,可以清楚的顯露患者骨組織內部的形態(tài),并且可以測量牙槽骨席位部分的骨量,在獲取到清晰的牙槽骨三維圖像后,能夠針對其整體病變狀態(tài)進行更為準確的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CBCT檢查對于牙根折斷的檢出率為100%、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34.88%,采用X線對于牙根折斷的檢出率為72.23%、根管治療失敗的檢出率為11.63%,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婂F形束CT可以清晰、準確顯示出患者口腔內部的具體病癥,在整體治療方面有著一定指導作用。所以錐形束CT的實施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CT成像的本質是衰減系數(shù)成像,X光屬于一種高能射線,穿透力很強,它在穿透物體的過程中,會有部分能量被物體吸收。這主要是X光與物質原子核外電子發(fā)生碰撞,產生了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等。這樣的碰撞會導致能量損失,通過檢測X光貫穿物體前后能量的差異就可以求出物體對X光的吸收能力的大小,這也就是所謂的衰減系數(shù)。就錐形束CT而言,部分患者會將其與CT三維重建混于一談,但其實CT三維重建是在橫斷位掃描的基礎上,通過軟件對原始數(shù)據進行三維重建后處理,得到一個立體圖像,可以旋轉觀看,方式很多,如SSD、MIP、VR、模擬內窺鏡等等,它放射出的射線是扇形的,而錐形束CT,顧名思義,放射出的射線是錐形的,可以一次采集一段數(shù)據,可任意重建,在臨床方面的效果更理想。還有部分女性患者,因不了解錐形束CT的操作原理,擔憂機械的輻射會影響到身體,例如:曾有位正在備孕的女患者,來到醫(yī)院種牙時,需要拍牙CT,很擔心牙科CT是全身輻射,且因為當時上衣口袋靠近子宮的地方放了一串鑰匙,擔心金屬會加大輻射,影響卵巢,其實這都是完全不必擔心的,因為牙片使用的拍片設備有兩種:一種是傳統(tǒng)牙片機,另一種是口腔專用CT,即錐形束CT,無論哪種都不會照到全身,只是局部,且由于后者是最新的設備,所以輻射只會更小,檢查效果也會更準確。
綜上所述,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實施錐形束CT掃描,可以從圖像的掃描結果準確觀察出患者的根尖周病變、根管穿孔、牙根吸收等狀態(tài),判斷根折關系,進而采取對應的治療、手術方案,對后續(xù)的診治有著良好的指導作用與明顯優(yōu)勢,故而值得廣泛應用在口腔內科的臨床診斷治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