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潔
(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 車輛工程系,山西 太原)
我國正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信息技術逐步成為教育教學內生性變量,教育信息化正在推動教學進入一個時間與空間、目標與過程以及角色與資源者等重構的新階段。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重理論而輕實踐,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而且使厭乏復雜的邏輯思維和理論推導的高職學生產(chǎn)生較重的厭學情緒,學生積極主動從事探究教學活動的熱情降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從教育發(fā)展總趨勢來看:基于在線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未來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之一[1]。
基于在線課程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就是把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講授通過音頻、視頻、動畫、PPT 等上線的形式進行教學前移,課前給予學生充分的線上學習時間,盡可能保證有一定基礎知識儲備的學生走進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線下的課堂實踐老師僅僅講授針對重點、難點或者是大部分學生的共性問題。
以在線課程為基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特別適用于工科類專業(yè)課教學,尤其是學習操作類知識和技能課程。因此依托我院智慧教學平臺在線課程教學資源,以《產(chǎn)品三維造型設計》課堂教學為著手點,采用“線上+線下”、理論與實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實踐。
《產(chǎn)品三維造型設計》課程的課堂教學設計都以任務為教學載體,融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采用“三段法”,三段即:“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拓展”。
課前預習(線上為主,線下為輔):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為主,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精心策劃和組織在線課程教學資源,上傳到智慧教學平臺,然后發(fā)布課前預習(包括基礎任務)通知。
圖1 課前預習,教師任務準備
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習慣后,每次課前主動登錄智慧教學平臺,閱讀電子課本、觀看微課程、教學動畫等在線教學資源,掌握造型基本命令和基本操作過程,有條件的學生還可自主提前完成基礎任務。
圖2 課前預習,學生任務完成
課上學習(線下為主,線上為輔):課上以具體任務為載體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利用在線課程資源下發(fā)的實踐任務書,學生按照任務書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實施任務作業(yè),教師進行指導、監(jiān)督、答疑解惑、同時可利用傳奇教師等終端針對提問學生進行屏幕控制,一對一手把手指導,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課堂實訓即時考核。最后教師展示點評并布置課后拓展任務。
課后拓展[2]( 線下+ 線上):教師整理一些輔助資源和行業(yè)發(fā)展新知識上傳到在線課程平臺,并聯(lián)系企業(yè)專家為學生出一些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拓展性任務,學生課后可通過課程網(wǎng)絡平臺完成拓展任務,并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與企業(yè)專家一起進行答疑,拓展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在線課程是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的基礎,課前想要學生提前介入所學內容,熟悉造型設計的基本操作命令和注意事項,線上課程資源建設必須滿足如下要求:
1.課程整體模塊劃分清楚,任務單元層次遞進。
2. 知識要點講解以PPT 模式制作,圖文并茂,突出重點難點,有趣生動。
3. 對應建模任務要結合生活實例,貼近生活,學有所用,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好奇心。
4. 命令實操以微視頻形式錄制和編輯,將知識點逐步融入。
5. 適當采取遞進式任務考核,完成課前預習,自主與互助相結合,促進同學相互探討的合作精神。
6. 健全配套的資料、習題等。習題庫能夠充分實現(xiàn)對所需知識的講解測試與考核。
7. 課程積分成績權重設置合理,將作業(yè)、課堂互動、簽到、章節(jié)測試等全面覆蓋。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在線課程的開發(fā)特別注意:微視頻的錄制與編輯、課程知識點的分解、模塊的劃分、PPT 制作時突出的重點和難點,對應知識點學習目標的設定,對應知識點的任務設計、任務的分析。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產(chǎn)品三維造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學生在課前必須通過在線課程學習掌握特征建?;局R,在線下,老師要精心設計好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完成教學設計任務,鞏固學生在線所學的基礎知識,逐步突破重點、難點。
因此線下的課堂活動以具體任務為載體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以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yè)設計A1801為例,課堂活動采用“6 步教學法”(如圖3),即“教學導入-實例示范-任務實施(封閉任務)-綜合實踐(開放任務)-檢查評估-展示點評”,以調換學生不同角色分組教學為基礎,逐步完成實踐任務[4]。
圖3 混合式教學課堂設計實施方案
教學導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例示范:有效拓寬學生學習視野,舉一反三。
任務實施(如圖4):檢驗、鞏固、轉化線上知識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
圖4 第三步 任務實施
綜合實踐:以組為單位,讓學生在認知層面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實現(xiàn)了更加高級的教學目標。
檢查評估+展示點評:教師的主導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體現(xiàn),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系統(tǒng)性思維方式[5]。
同時,課上以工程案例為任務結合所學理論知識,課后以行業(yè)專家與院校教師相結合設置拓展活動,可以有效培養(yǎng)高職學生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和多樣化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意識。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評估和考核,應該結合在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線上”的在線測試、問題反饋以及“線下”任務的實施和知識點的掌握、團隊的協(xié)作等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及時評估。
(1)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即包括是否主動加工處理學習信息、獨立思考、發(fā)表見解、吸取經(jīng)驗以及小組內互助互學。
(2)學生學習的效果即學生對每個任務模塊教學內容的喜歡、該任務模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在提高任務分組完成過程中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運用所學操作命令針對實際問題創(chuàng)新建模能力。
每個任務模塊實施:“自評+師評+小組內互評”+在線課程積分進行及時評估(如圖5)。期末成績以過程性考核成績的60%加上期末測試的40%綜合評估,及時考核評估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還可以因人而異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結合整個教學過程全方位考核,以過程性評價為重要依據(jù),改變了以期末考試為主要依據(jù)的傳統(tǒng)教學評估和考核模式[6]。
圖5 過程性學習效果評估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目前在高職高專職業(yè)教育領域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它以任務為引領,學生帶著任務提前開展線上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動手完成任務,課后再通過線上完成測試、拓展任務等逐步掌握產(chǎn)品設計技能。實踐證明,在線課程所建設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是未來“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發(fā)展的實物支撐,“線上+線下”的整個教學過程借助網(wǎng)絡平臺、移動設備等,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更提高了實際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