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霞,韋 巖,馬建偉,吳 林,代愛英,關建民
(1.菏澤醫(yī)學??茖W校;2.菏澤市立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自主學習以及臨床應用能力始終是醫(yī)學院校的重要任務,也是評價醫(yī)學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之一。高職高專與本科醫(yī)學生相比,存在學習自律性、積極主動性相對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薄弱等特點[1]。人體生理學是聯系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性醫(yī)學基礎課程[2],但其內容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醫(yī)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反映生理學是一門難學的醫(yī)學課程。
為此筆者在生理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和便捷的網絡通訊設備,進行隨時隨地地自主學習,同時對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反饋和評價,通過引入臨床案例,將臨床疾病所涉及的生理學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啟發(fā)學生將生理學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結合起來,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更深入的混合式教學活動?,F將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本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三年制學生共240人,入學時隨機分班,每班60人,隨機設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個班,實驗組和對照組由同一輔導員和學業(yè)導師管理。
傳統講授法以對照組或實驗組兩班混合的合堂形式進行,對照組只采用傳統講授法,實驗組采用傳統講授法和基于超星網絡平臺的臨床案例與基礎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驗組的2個班分4個小教室,每個教室分6個組,每組5人。
兩組均選用相同的“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人體生理學》。傳統講授由同一教師擔任,課程標準、教學設計均由該授課教師制定,實驗組教學團隊集體備課,課前課中課后各個小班統一發(fā)放線上資源和任務,采取同一評價標準。
由本校臨床教師聯合基礎醫(yī)學教師編寫《臨床案例與基礎問題》校本教材,案例中包括疾病的臨床表現、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由基礎醫(yī)學教師提出與該病例相關的基礎醫(yī)學問題,生理學教師提出病例中涉及的生理學基礎問題,如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例提出為何給予患者持續(xù)低流量吸氧?
搭建人體生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實現教學信息資源建設常態(tài)化、標準化。
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章安排總學時相同。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講授為主。
基于網絡平臺的臨床案例與基礎問題相結合的模式:課前建立線上班級,隨機分組,實驗組共分為24個小組,每小組5人。主講教師調整授課進度并選取相關典型病例,由于總學時與對照組相同,教師須利用較少的學時完成每章的講授內容,省出學時開展案例研討課,研討課學時占總學時的15%~20%。傳統講授課前教師通過超星平臺發(fā)布通知布置預習任務;課中點評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講解中當用到提前布置的預備知識或通過微課視頻自學的內容,隨機選人,回答問題,給予獎勵積分;課后教師登錄學習通發(fā)布任務,在線批閱。之后,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發(fā)布與本章內容相關的臨床病例,并提出相應的生理學基礎問題,發(fā)布通知讓學生研讀病例,思考相關問題。
按照教學設計組織病例研討課堂,學生分組就坐,將病例中的生理學基礎問題進行組內討論,明確組內匯報人。教師宣讀評分標準,學生脫稿匯報,可結合PPT、板書、提問等環(huán)節(jié),教師隨機選取病例和小組匯報,其他學生補充,最后教師點評、總結和打分,匯報人成績代表本組成員成績,對匯報人和補充的學生額外加分,教師登錄學習通網絡平臺將課堂得分記入每個學生。
課后讓學生總結,將結果上傳超星網絡教學平臺,教師批閱,學生間互評。
兩組學生同時進行期末考試,試題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卷相同,實行教考分離。參考同一評卷標準,流水作業(yè)進行評卷。
在學期末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以無記名方式進行調查。
課程結束后,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實驗組、對照組各120人,實驗組年齡(18.1±0.6)歲,對照組年齡(18.3±0.4)歲。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入學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學生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分,
調查問卷回收率100%,均為有效問卷,具體如下,見表2。
表2 實驗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n)
實驗組學生對主講教師授課效果的評價較高,平均成績達97.5分,高于對照組學生的92.0分。
實踐表明,在生理學教學中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臨床案例與基礎問題相結合,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贊同,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就考試成績分析,實驗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說明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理學知識點。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采取小班分組討論,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其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同時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溝通的能力等。大多數學生認為,實驗組教學方法優(yōu)越于傳統教學法,更適合高職高專學生。此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習效率方面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可能因為部分學生習慣傳統講授,課下的學習活動單一,師生交流較少。但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任務和教師監(jiān)督反饋,這促使大部分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去主動查閱資料、總結歸納,隨著學生查閱資料的熟練程度、臨床思維能力的日趨提高,理解知識更透徹,定會有強烈的成就感,這將有利于后續(xù)學科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此外,在增強處理應急問題能力方面未顯出明顯優(yōu)勢,原因可能在于生理學是初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學科,教師課前給學生留的討論時間較長,在今后的教學中,嘗試上課即展開討論,更能增強學生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