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玲,黃惠君,鄭婉玲,林天安,高秉珠
(1.福建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2.福建省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醫(yī)學生學業(yè)任務重,就業(yè)壓力大,經常出現(xiàn)心理問題,甚至自殺傾向。相關資料顯示[1],中國醫(yī)學生自殺意念發(fā)生率平均12.51%,與美國及臺灣地區(qū)相當[2-3]。生命敘事教育法是指創(chuàng)造一種進行生命教育的情景教育,讓受教育者在敘述自己或者他人生命故事的情景下獲得啟發(fā),從而體會到生命的珍貴[4]。精神科護理學課程涉及較多生命問題,因此,本研究在精神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采用生命敘事教育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便利選取某醫(yī)科大學2016級在校護生,平均年齡(20.16±0.83),共284人,其中,男性32人(11.27%),女性252人(88.73%);漢族266人(93.66%),少數(shù)民族18人(6.34%);獨生子女63人(22.18%),非獨生子女221人(77.82%)。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將生命敘事教育與課程內容結合,重點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和“心境障礙患者的護理”。該部分共10學時,其中理論課4學時,討論課6學時,在理論課和討論課上分別以教師為和學生為敘事主體。參考蔡琴[5]等提出的敘事教學步驟,其授課方式如下。
1.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故事或視頻方式進行敘事。(1)理論課:教師以“講故事”的方法講述臨床案例,在故事的推進和發(fā)展中,學生逐步融入故事;(2)討論課:學生根據(jù)主題,分享“故事”。
2.激發(fā)情感。通過敘事,學生產生共鳴,提升同理心。學生的情感通過敘事累積,并且有了直觀感受。
3.引導感悟。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情感已經累積,急需表達的出口。此時則請學生表達自身看法。感悟可以口述,也可以通過反思報告的形式進行。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由任課教師在統(tǒng)一指導語下發(fā)放問卷并當場回收。課程前發(fā)放問卷回收率為97.93%。課程結束后,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62%。
1.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問卷(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 inventory,CSLVD)。采用胡月等編制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問卷[6]。該問卷包括3個維度,7個因子,共5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條目總分相加,得分越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看法越積極。該問卷的同質性信度為0.932,分半信度為0.887。
2.杰弗遜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 JSE-HP)。由安秀琴等[7]翻譯修訂,用于測量護理人員的共情能力。該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計分法。條目總分相加,得分越高,學生的共情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50,重測信度0.659。
采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兩樣本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進行生命敘事教育法后,護生在幻想逃避、消極宿命和生命價值觀總分方面比干預前明顯提升(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護生生命價值觀改變情況(分,
護生干預前共情得分(78.89±6.71)與干預后共情得分(78.56±9.44)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t=0.31,P=0.76)。
敘事教學來源于“敘事醫(yī)學”[8]的概念,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生命敘事教育法通過講故事,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含義,最終外化為行為,達到教育目的[9]。
生命價值觀是人對自身的生命活動及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意義的自覺認識,是生活事件和自殺意念間的中介因素[6]。因此,對護生進行生命教育,調節(jié)生命價值觀,可以干預護生的自殺意念。本研究中,采用生命敘事教育法可以顯著提升護生的生命價值觀,護生幻想逃避分值提升,能夠更加努力克服困難;同時消極宿命提升,對生命充滿信心。分析原因主要與教學方法差別有關?;趭W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傳統(tǒng)教育方法重視輸出,強調知識的接受學習[10]。這種學習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和技能,但是對生命教育這類人文屬性的內容則不太適合。敘事教學基于佩里的大學生認知發(fā)展理論[11],幫助學生以第一人稱視角解讀“故事”,使得學生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對事物的認知從絕對的“對”與“錯”,發(fā)展到認識事物的不確定性,學會分析“故事”,從而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也是在此過程中逐步凝練形成,由此教學方式所獲得的教學成果也更為穩(wěn)固。
國內外相關研究[12-13]表明,采用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敘事教學法能有效提升護生的共情能力,使得學生對生命教育知識充分理解并認同[14]。在本研究中,生命敘事教學法,對護生共情能力改變不明顯。分析原因,可能與教學時長有關。在本研究中,生命敘事教學法主要在2個教學內容中進行,教學時長不足可能是護生共情改變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后續(xù)教學中,考慮增加生命敘事教學的應用范圍,在整本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系統(tǒng)采用生命敘事教學法。
綜上所述,生命敘事教育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可以嘗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