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平,李元麗,飛麗美
玉溪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科,云南玉溪 653100
膽囊切除術為膽道外科最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即基于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條件下,根據患者具體疾病類型及手術要求, 嚴格按照手術流程開展手術操作。 近年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膽囊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廣泛,且價值顯著[1]。但是,手術本身具備一定創(chuàng)傷,為了改善患者的手術預后效果,需在積極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針對膽囊切除術患者,基于圍術期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方法, 可改善患者的手術預后效果,比如改善焦慮、抑郁負性心理,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2-3]。鑒于此,該次方便選取該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84 例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目的是分析評價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84 例行膽囊切除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男 24 例、女 18 例;年齡 29~73 歲,平均(54.8±2.1)歲;病程 6 個月~4 年,平均(2.3±0.2)年;疾病類型:膽囊結石16 例、膽囊息肉11 例、膽囊炎9 例、膽囊息肉伴膽結石6 例。 對照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27~74 歲,平均(54.9±2.0)歲;病程 6 個月~4 年,平均(2.4±0.1)年;疾病類型:膽囊結石 17 例、膽囊息肉10 例、膽囊炎 9 例、膽囊息肉伴膽結石 6 例。 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有關“膽囊疾病”的診斷標準[3];②知情簽署相關手術、護理干預同意書者;③滿足相關手術各項指征條件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②有嚴重精神障礙者;③抗拒該次實驗者;④存在相關手術禁忌證者。
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 基于圍術期對患者嚴格按照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流程執(zhí)行相應的常規(guī)護理內容,比如常規(guī)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處理好護理期間出現的問題, 確保護理工作質量及安全性的提升。
觀察組患者在圍術期護理工作中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干預。 在術前需耐心為患者介紹醫(yī)院、科室、病房制度環(huán)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同時,對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圍術期需注意的基本事項等,提高患者認知;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并且,需評估患者的術前心理狀態(tài),受到疾病及手術的影響,患者易伴有焦慮、抑郁、擔心、害怕、緊張等負性心理,可采取鼓勵療法、 親情支持療法等, 疏導患者的負性心理,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有效改善,進而提高后續(xù)手術依從性及配合度。手術前6 h,指導患者禁食,術前3 h 指導患者禁水, 手術當晚飲80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 術前3 h 再飲200 mL 左右;此外,術前無需留置尿管及鼻胃管,無需進行灌腸清潔處理。
②術中護理干預。在手術過程中,安撫好患者的心理情緒,合理控制手術室溫度,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4℃左右, 將術中補充晶體和膠體之間的比例控制在 3:1,輸液控制在 2 000 mL 以下,并將補液、腹腔沖洗液加溫到37℃。 此外,密切配合術者工作,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流程,并保護好患者手術過程的個人隱私,贏取患者信任,提高患者手術依從性及配合度。
③術后護理干預。 術后對患者采取持續(xù)硬外鎮(zhèn)痛方法,到術后12~48 h 左右;同時,指導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早期進食。一方面,在麻醉清醒后,指導協助患者行半臥位,6 h 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 另一方面,術后首日活動4~5 次左右,然后以患者的具體身體情況為依據,適量增加下床的次數及時間。此外,待患者意識清醒后,讓患者咀嚼口香糖,能對口腔起到刺激作用,使口腔分泌唾液量增加,進而使患者的腸胃蠕動得到有效促進;6 h 之后, 指導患者使用清淡類流質食物,術后1 d 可進食半流質食物,循序漸進過渡到軟食、普食。 通常情況下,無需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如果患者發(fā)生炎性水腫、手術野滲血等情況,則需留置引流管。
(1)比較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情況,包括:①首次排氣時間;②胃腸功能恢復時間;③首次下床時間;④住院時間。
(2)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心理情緒進行評分;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情緒越輕[4-5]。
(3)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4)根據該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分為:滿意(90~100 分)、基本滿意(60~89 分)、不滿意(0~59 分)3 個等級;總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6]。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首次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組別 首次排氣時間(h)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首次下床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28.64±8.54 37.23±13.32 9.284<0.05 28.88±3.41 39.56±4.76 11.275<0.05 8.71±1.43 13.36±2.78 5.289<0.05 6.83±1.41 8.54±1.76 5.134<0.05
護理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及SDS 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point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及SDS 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points]
組別S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38.69±2.13 38.70±2.10 1.295>0.05 17.95±3.00 25.89±2.14 8.276<0.05 39.81±2.46 39.80±2.43 1.436>0.05 18.50±2.43 26.01±2.46 8.179<0.05
觀察組42 例患者,術后出現腹腔積液1 例、感染1 例,共2 例,總發(fā)生率為4.76%;對照組42 例患者,術后出現腹腔鏡積液3 例、感染4 例、膽漏3 例,共10 例,總發(fā)生率為23.81%。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1.273,P<0.05)。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 (95.24%) 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膽囊疾病的類型較多,常見的有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膽囊息肉伴膽結石等。 膽囊疾病易造成患者出現腹部疼痛及絞痛等癥狀, 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進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質量, 針對膽囊疾病患者實施有效的醫(yī)護干預方案非常關鍵[7-8]。其中,手術是治療膽囊疾病的主要方法,因手術本身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傷,所以在圍術期對膽囊疾病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非常關鍵。
臨床以往針對膽囊切除術患者會配合常規(guī)護理方法,但此類護理方法較為片面,缺乏針對性,所以護理效果不甚理想。 而對于該次提到的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方法來說,涉及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的快速康復護理內容, 其中術前側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心理疏導及術前相關藥物器械準備等,從而確保后續(xù)手術順利、有序進行;術中則側重合理控制手術室溫度, 對手術補液及腹腔沖洗液進行加溫處理等,確保患者手術過程的舒適度、依從性及配合度得到有效提升; 術后側重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合理飲食等,從而達到促進術后機體康復、保證術后機體營養(yǎng)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和常規(guī)護理方法比較,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方法更加全面,且更具針對性,因此應用到膽囊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工作中效果更優(yōu)[9-10]。
該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方法,結果顯示,在首次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短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對照組(P<0.05);同時,經積極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76%,與對照組的23.81%比較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 (95.24%) 高于對照組的71.43%(P<0.05);各項研究結果數據充分表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價值頗高, 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針對膽囊切除術患者,基于圍術期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方法, 可加快患者胃腸功能恢復速度,改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使總滿意度達到90.00%以上,和該次研究結果相近,由此可見,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11-12]。 當然,從圍術期護理服務工作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角度考慮, 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工作開展之前, 需加強對相關護理人員業(yè)務能力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理論知識及護理能力技巧,然后在護理工作開展期間,以和藹、禮貌、親切的態(tài)度面對患者,贏取患者信任,降低護患糾紛的發(fā)生,進而全面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 在膽囊切除圍術期護理工作開展期間,運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手術預后效果,緩解負性心理情緒,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值得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