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趕在香椿季即將結(jié)束前,去超市買菜,遇見19.8元一斤的落市價。要知道,春節(jié)期間是80元一斤,且無人問津放久了,桿子老得掐不動。那時鮮貨外頭還扎了一大圈稻草加分量,想買半把嘗鮮店家就不肯,我一跺腳離開了。后來香椿芽隨著春天進行一步步降價,也變鮮嫩了,吃了幾次。
對于香椿,大多數(shù)人第一想法就是炒雞蛋,我也不例外,香椿芽切碎雞蛋打散,混在一起加點兒鹽,油鍋熱了下去炒就是。我有時炒散,有時像攤面餅,做刨蛋。有時嫩一點兒有時火候掌握不好就老了。做得太老的香椿炒蛋香氣不夠,甚至稍有苦味,還是要快炒,嫩一點兒,雞蛋欲凝未凝結(jié)之時剛剛好。
一次跟朋友去周邊小城玩,好像是在江陰吧,刀魚、小龍蝦之外吃到一盤香椿炒飯,讓我大呼好吃,趁機請教大廚做法,立刻記在手機備忘錄上。其實我平時很懶,吃就吃了,有時候拿出手機拍個照記錄一下,回家常會想不起來菜名。
像嘉祿老師那樣當(dāng)場掏出小紙片記要點,回家即能寫出洋洋灑灑一大篇美食文章的,我是真服帖的。但美食當(dāng)前,惰性依舊,不求上進,搞不好了。
一直想做一次香椿炒飯,卻不是沒有米飯就是沒有其他配料,有時是沒有那閑工夫。記在備忘錄上那幾行香椿炒飯要點經(jīng)常跳出在我眼前,幾次嫌煩要刪掉卻一直沒刪,一拖幾年。大概那盆炒飯給我的印象太好,而且做法并不難,我復(fù)制愿望強烈,想著總有一天會實施。這種念頭每個人大概都有吧?比如想去探望一位老人,一個老師,想著總有機會,還不是抬腳就能去,可就是身子不挪窩。
沒人要聽你讀檢討。講,香椿怎么炒飯!
不好意思??!其實很簡單。準備好以下材料:
洋蔥末(如果家里沒有,請改香蔥白);咸肉膘丁;香腸丁;冷飯;雞蛋液。調(diào)料:一點點兒生抽;一點點兒老干媽。
油鍋熱后先炒咸肉丁與香腸丁,放入洋蔥丁煸香,再放香椿碎,放已打松的白米飯一起翻炒,做到米粒分開與配料渾然一體,倒小半調(diào)羹生抽、老干媽少許再翻炒片刻即成。
終于復(fù)制成功的香椿炒飯我很滿意,就是有點兒太油,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吃囤牢,趕緊做了一碗味噌湯趁熱喝下。
這一碗江南都在里面的香椿炒飯!
其實我也沒吃過幾次韭菜盒子,不知道為什么,一看網(wǎng)上有人貼韭菜盒子圖片,一派熱騰香噴,就口舌生津,很想吃。但是韭菜盒子這種手工面食不是我的強項,揉面拌餡包裹油煎,實在是太麻煩。我就安慰自己,不就是韭菜炒雞蛋嗎,炒一盤就好啦。可你也知道,韭菜盒子就是韭菜盒子,不是韭菜炒雞蛋!
終于,冰箱里有一把春韭,有雞蛋,也剛好面粉買來,可是粉絲沒,蝦皮沒,算了算了。不對,也許是春天百花盛開的緣故,有一些愿望非得去實現(xiàn)。我放下雜事去泡了幾粒干貝……
韭菜盒子的面皮自己搟,普通粉,不用發(fā)酵,一半涼水和面,不能太濕。得醒30分鐘左右,分幾份,再涂油蓋保鮮膜醒一下。韭菜生切,干貝弄絲,雞蛋炒碎,放蠔油、胡椒粉、鹽、麻油拌勻。面皮筋道容易搟薄,餡盡可能多裝一些,做成大餃子。
中小火慢慢煎,蓋鍋蓋烘熟韭菜盒子。趁熱吃,外脆里燙,香噴噴油汪汪的,一口氣可以吃五個大塊頭!
說到做面食,北方女人可真麻利。女兒坐月子時那月嫂黑龍江來的,除了帶嬰兒還管媽媽爸爸吃飯的事。說吃餃子,一會兒就“變”出來,韭菜餃子、番茄雞蛋面疙瘩可好吃了,比冷庫里速凍的好吃翻倍……
我第一次做韭菜盒子便如此成功,可見不是面食活兒難干,而是人被環(huán)境養(yǎng)嬌了,城市物質(zhì)太豐富,第三產(chǎn)業(yè)太便利……人的可塑性是很強的,換一個環(huán)境照樣扛!
編輯/周六BC88E35E-4677-4FB4-AD3E-D944F6A698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