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安全生產事故4萬多起,死亡2.9萬余人
,2021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07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867人
。無論是災害數量還是破壞程度都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作為災后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醫(yī)療救助在降低災害破壞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醫(yī)療救援中,手術室護理工作對災后救援的成敗和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v觀國內外災害救援的歷史和現狀,手術室災害護理是一個包含了諸多方面問題的課題,而人力資源的組織與管理是手術室災害護理開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具備相應的人員配置、確保人員受到專業(yè)的培訓、人員組織架構足夠高效,并且有成熟的應急體系做支撐,才能使得災害護理得以有效開展,醫(yī)療救援取得成功。構建一個在災害護理中科學、高效的人力資源組織管理制度,對于提升災害護理的整體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從手術室護理人力資源的組織管理角度出發(fā),綜述我國災害護理中手術室人力資源的管理現狀,以期提高人力資源的優(yōu)化,為我國儲備優(yōu)秀的災害護理團隊管理制度提供依據。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災害定義為可能導致設施的損壞、經濟水平的嚴重損失、人員的傷亡以及衛(wèi)生服務的惡化的所有行為,其規(guī)模大至超出發(fā)生地的承受能力,必須要尋求特別援助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
日本災難護理學會將災害護理定義為系統(tǒng)、靈活地運用與災難護理相關的獨特知識和技能,并與其他專業(yè)領域合作,以減少災害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危害的活動。我國也提出了災難護理的相關概念
。所謂災害護理,是指系統(tǒng)、靈活地應用有關護理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與其他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
在國際上,南丁格爾是最早嘗試研究災害護理學的學者
。但在災害護理學科誕生后的一段時間內,其發(fā)展卻很緩慢,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前,還很少有學術研究機構把災害護理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業(yè)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至今的30多年來,世界各國包括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國際組織,開始高度重視災害醫(yī)療及護理工作以及學科研究。其中,由于自身獨特國情,日本成為世界災害護理學研究領域的領先者,日本由紅十字會和自衛(wèi)隊組成了完備的災害救援系統(tǒng)。特別是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災害護理學在日本開始被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yè)課程,進入了部分護理類大學的日常教學計劃中。1998年,日本災害護理學會成立,在第一屆亞洲災害護理研討會上,展示了其在災害護理教學大綱的研發(fā)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世界各國的教育、學術機構共同參與并組建了世界災害護理學會。2010年1月,世界災害護理學會在日本神戶舉辦了第一屆學術研討會,推動了災害護理在世界范圍的發(fā)展
。在美國,“9·11”事件后,災害護理學始形成概念,之后迅速得到各界重視,并在各類災害救援應用中得到不斷修正以及完善。2001年,大規(guī)模災害教育的國際護理聯(lián)盟(INCMCE)成立,以《化學、生物學和放射性恐怖活動與其他意外傷害的災害護理和應急預案》為依據,在災害發(fā)生時正式施行護理措施及應急預案,標志著災害護理學在美國正式形成;小布什任美國總統(tǒng)期間,曾發(fā)布命令,呼吁在公共健康領域開展災害醫(yī)學教育,同年,“災害護理學課程發(fā)展”白皮書草案由社區(qū)健康護士教育者協(xié)會成功擬定,2008年通過審查
,有力促進了災害護理學在美國的發(fā)展??傮w上看,災害護理教育教學起源于日本,在歐美等國的護理教育中也逐步加入了災害護理的相關課程的設置與研究
,為災害護理的教育及發(fā)展提供了具有一定意義的參考依據,為今后災害護理的發(fā)展指引了方向。
相對于歐美發(fā)達國家,我國災害護理學的發(fā)展起步較晚,仍然處在探索發(fā)展階段。我國學術界對災害護理的初步探討始于2004年底參與印尼地震、海嘯救援的醫(yī)務工作者的救援經驗總結。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成為我國災害護理發(fā)展歷程中的轉折點,災害護理學的重要性得以凸顯,在救援事件之后得到各界的重視。中華護理學會災害護理專業(yè)委員會作為我國的第一個災害護理專業(yè)委員會,于2008年成立,亞太地區(qū)突發(fā)事件與災害護理協(xié)作網會議及全國災害護理學術交流會相繼召開;2011年我國成功舉辦華西國際護理學術會議,對災害護理的發(fā)展與研究方向做了進一步探討,對國內災害護理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2014年,北京承辦了第三屆世界災害護理大會,標志著我國災害護理學的發(fā)展與世界災害護理學接軌。我國災害護理的相關研究逐年增多,目前災害護理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及研究人員的關注和重視
。
災害護理還往往具有條件簡陋、設備不足的特點,這就要求手術室護理人員在進行災害護理的過程中需具備良好的專業(yè)能力,國內學者就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災害護理專業(yè)能力建設及培訓進行了一些研究,但尚未建立統(tǒng)一的災害救援能力標準體系。有學者探索構建起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專業(yè)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有學者對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專家進行咨詢,建立起急診護士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只有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合理的災害護理核心能力指標,才能增強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培訓的針對性、計劃性、有效性,保證手術室護理人員在災害護理中發(fā)揮應有作用。開展專業(yè)技能培訓作為災害護理中手術室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的一部分,要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機地納入專業(yè)技能培訓的內容
。例如網格化、責任到人的管理培訓模式就有著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另外,手術室災害護理在具體培訓的專業(yè)技能上也應當與一般的專業(yè)技能培訓有所區(qū)別,突出急診、設備缺乏條件下的護理工作等針對性強、難度較高的專業(yè)技能,增加多學科交叉內容的培訓
,使得災害護理工作能夠落到實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任何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都是建立在人員配置的基礎之上的,而人員配置必須要符合相應制度所針對的問題才能達到效果,就災害護理中手術室的人員配置而言,就要適應災害護理對手術室所提出的要求和挑戰(zhàn)。
災害種類繁多,具有不可預測性、不可控性和不確定性,且發(fā)生率逐年上升,在短時間內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因此,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基礎上,在最短的時間內救治受傷人數最多的傷員,以降低殘疾死亡率已迫在眉睫。在災難救援中,手術室救治是救援的第一線,在災害救援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搶救能力直接關系到病人的預后、社會的恢復乃至社會的穩(wěn)定
。而良好的手術室人力資源組織管理是保障和提高災害護理質量的基礎,有效的組織管理是確保傷病員成功救治的關鍵。災害護理中進行強有力的人力資源組織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才能保證有序開展災害護理的急救工作,抓住搶救傷病員的最佳時機,不僅節(jié)約人力、物力,更能確保救援各項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提升護理工作效率,保證護理質量的提高。
客觀上看,手術室日常的人員架構受到常規(guī)管理、組織的牽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著反應速度慢、程序煩瑣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日常的手術室護理中不至于產生嚴重的后果,但是在災害護理中,爭分奪秒的情況下就會產生一定消極影響。所以,建立一個高效的災害護理手術室人員架構是提升災害護理水平的必然選擇。建立這樣的人員架構,必須以災害救援為導向,減少管理層級,可以進行碎片化管理,將人員分為多個小組,設置臨時的負責人,負責人直接與更高級的救援指揮聯(lián)系,有效提升救援的速度和護理的覆蓋面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簡潔高效的人員架構應當只在災害護理的過程中使用,在日常管理中還是應當遵守日常管理規(guī)定。
災害發(fā)生后,手術室護理人員在災害救援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人力資源不均衡,需進行合理的人員配置
。2012 年,衛(wèi)生部發(fā)布《關于實施醫(y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醫(yī)院建立機動護理人力資源庫,確保在突發(fā)事件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臨床護理人力應急調配需求
。有學者也提出,當前應當在醫(yī)院推動建立并不斷完善護理應急人員庫,充實合理數量的護理人員組建應急人才庫,明確職責分工,打造專業(yè)化應急護理團隊,第一時間能夠開展有效工作,盡可能地發(fā)揮災害護理和醫(yī)療救援的作用
。特別是在一些災害和事故多發(fā)的地區(qū)和行業(yè)的重點醫(yī)療機構的手術室,還要建立相應的值班制度,這對于發(fā)揮醫(yī)療救援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
靜壓力樁加固施工技術同樣是預制樁施工中常用的一種地基基礎加固技術,具有造價低、環(huán)保性強等優(yōu)勢。通常情況下,在應用該技術進行施工時,需對房屋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要求具有明確的認知與掌握,并根據已有資料,做好單樁承載力、壓樁速度等參數的計算工作。與此同時,采用分階層壓樁法,進行基坑開挖與壓樁操作,在此過程中需保證上節(jié)樁與下節(jié)樁軸線的相一致[2]。此外,應依據有關規(guī)定與技術標準,有效控制樁頂水平偏位量以及柱升降量,減少樁基施工誤差,提升樁基施工質量與效率。
4.2 施足底肥:每畝施入農家肥10噸,油渣300千克?;实氖┤肓棵慨€為:尿素1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過磷酸鈣50~100千克,硫酸鉀7千克,施入后深翻耙平。
災害護理的時間緊迫性使得我們必須重視如何快速地對災害的發(fā)生做出反應,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有效的救援力量投入到災害救援中去??茖W的手術室護理人員組織架構關系到臨床護理工作的良性運轉和持續(xù)發(fā)展
。高效的手術室災害護理人力資源組織管理,要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最多的手術室護理人員力量。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有一個高效的人員架構作為基礎。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參與國際災害救援行動時,會采用全科護理管理模式,其護理人員架構配置及其護理工作成果證明護理復合型架構在救援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應進一步針對災害現場傷員特點加強護理人員專業(yè)培訓
。
災害護理的高強度特點以及常態(tài)化的值班制度,對于手術室護理人員而言不但對專業(yè)技能有相應要求,也對其體力、精力提出了較高的挑戰(zhàn)。針對當前手術室護士構成以女性為主的情況,已經有相應的觀點指出配備一定數量的男性護士的必要性
。男性護士具有體力方面的優(yōu)勢,這一優(yōu)勢在災害護理中得以更加明顯的體現。所以,要完善災害護理的人員配置,還要加入一定數量的男性護士。
這是中糧推行的“糧食銀行+”農業(yè)綜合服務平臺功能之一。作為最大的國有農糧企業(yè),自2016年起中糧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糧食主產區(qū),以區(qū)域糧庫為主要抓手搭建起“糧食銀行+”農業(yè)綜合服務平臺,將訂單農業(yè)、農資服務、農機服務、“糧食銀行”、農業(yè)金融、增值服務甚至移動互聯(lián)網+的服務整合起來,直接對接服務農民。
在災害護理中,手術室的人力資源組織管理勢必要進入一個區(qū)別于日常狀態(tài)的應急狀態(tài)中去,所以,相應的應急體系的建設是有關的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的著力點之所在。只有構建起一個科學高效的應急體系,才可以說建立起了完備的災害護理手術室人力資源組織管理體系。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城市管理監(jiān)督局副局長戴玉珍、廣西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副廳長葉云、廣東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執(zhí)法監(jiān)察局局長劉耿輝、海南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副廳長陳孝京出席會議,南寧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林兢代表南寧市政府到會致辭,介紹了南寧市推進城管體制改革情況和城市管理執(zhí)法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這一應急體系所要連接的包括手術室外部和手術室內部2個方面。在外部,這樣的應急體系必須與救災部門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有關災害的信息;在內部,這樣的應急體系還必須做到高效、迅速。與人員架構所側重的具體的人員分配不同,應急體系是從宏觀層面對手術室在災害護理中的作用做出定位后,圍繞這一定位進行制度化安排。手術室災害護理是醫(yī)療援助的一部分,醫(yī)療援助又是整個災害救援的一部分,應急體系必須注意手術室在整體救援體系中的地位,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地參與救援,實現制度價值
。
綜上所述,我國的災害護理逐漸成為一個手術室護理研究中的熱點,這與整體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進步密不可分。但是在災害護理研究中,對手術室人力資源組織管理制度的研究還不是特別充分。這與災害護理的相關教育在我國尚未完全普及有一定關系。目前,我國臨床護士的災害護理意識和能力還有所不足。因此,為有效應對災害護理的新形勢、新問題,我們要充分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開展災害護理教育,加強手術室人力資源組織管理建設,圍繞人員配置、專業(yè)技能培訓、人員架構和應急體系這4個基本方面,以災害護理的需求為導向,逐步建設起一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為在災害護理中更好地發(fā)揮手術室的作用提供保障,不斷提升我國災害護理和災害救援水平,促進我國災害緊急醫(yī)療救援體系的發(fā)展。
[1] 勝利安全微課堂.近20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數據統(tǒng)計[EB/OL].(2020-12-20)[2022-03-02].http://www.sohu.com/a/439436573_660504.
[2] 應急管理部發(fā)布2021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EB/OL].(2022-01-23)[2022-03-02].https://www.mem.gov.cn/xw/yjglbgzdt/202201/t20220123_407204.shtml.
[3] 張華,張娜,蒙莉萍,等.改良護理應急管理系統(tǒng)及人力資源配置在災害救援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10):63-67.
[4] ORGANIZATION W H.District health facilities: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J].J Interdisciplinary Economics,2008,19(1):101-126.
[5] 南裕子,渡邊智惠,張曉春,等.日本災害護理學的發(fā)展與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63-265.
[6] 薛超莉,常淑文,束余聲.國內外災害護理學研究進展綜述[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8,22(10):129-132.
[7] 黃葉莉,王玚.災害護理學的研究現狀及我國災害護理學存在的若干問題[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1):45-47.
[8] 王云,程麗,秦楠,等.災害護理發(fā)展現狀及備災護理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47-48.
[9] 許景燦,郭巧紅,任小紅.災害護理學的發(fā)展現狀和展望[J].護理研究,2010,24(8):659-661.
[10] 王虹.災害護理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8(3):52-54.
[11] LABRAGUE L J,HAMMAD K,GLOE D S,
.Disaster preparedness among nurs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2018,65(1):41-53.
[12] Al THOBAITY A,PLUMMER V,WILLIAMS B.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domains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disaster nursing? A scoping review[J].Int Emerg Nurs,2017,31:64-71.
[13] 李玉樂,李凡,史冬雷,等.我國災害護理文獻計量學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0):1189-1193.
[14] 韋艷春,張源慧,姚小瓊,等.ECS在災害救援護理人力資源培養(yǎng)的實踐與成效[J].護理研究,2014,28(10):1263-1264.
[15] 杜美翠,張利巖,彭嗣惠,等.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救援中護理人員合理配置探討[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4,2(11):635-637.
[16] 衛(wèi)生部關于實施醫(y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公報,2012(5):28-30.
[17] 章建嵐,萬青,鄒菊秀.護理應急人員庫的建立與實踐[J].全科護理,2014,12(29):2760-2762.
[18] 楊麗.手術室護士災害護理能力及需求的調查[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27-1329.
[19] 陳曉,盧志勤,范浩萍,等.男護士在災害救援中的優(yōu)勢及培養(yǎng)探討[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6,4(8):462-463.
[20] 沈陽希,李珍.手術室南丁格爾應急先鋒隊在災害救援中的可行性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5):194;198.
[21] 呂朋賓,陳曉麗,萬子杰.災害救援中男護士的優(yōu)勢及培養(yǎng)方法總結[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22):128-129.
[22] 郭曉萱.災害救援中護理人員崗位勝任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D].錦州:遼寧醫(yī)學院,2013.
[23] 喬文玲,楊文華.急診護士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7):696-699.
[24] 喬夠梅,陸?zhàn)?馬丹丹,等.我國災害護理核心能力培訓體系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2):1676-1680.
[25] HUH S S,KANG H Y.Effects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on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y[J].Public Health Nursing(Boston,Mass),2019,36(1):28-35.
[26] VEENEAM T G,GRIFFIN A,GABLE A R,
.Nurses as leaders i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acall to action[J].Nurs Scholarsh,2016 Mar,48(2):187-200.
[27] 周婭穎,王麗華,王莉,等.軍隊手術室??谱o士災害救援能力培訓模式[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7,24(8):733-735.
[28] 石蘭萍.中美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結構的比較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11):1473-1475.
[29] 高艷紅,管曉萍,張利巖,等.國際災難救援中全科護理模式下的人員配置結構[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74-75.
[30] 白曉霞,宋龍超,楊麗娜,等.尼泊爾地震救援中手術室標準化護理管理模式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1):1498-1500.
[31] ZHANG D,ZHANG L,GONG A.Development of disaster nursing in China:from the spirit of nightingale to COVID-19[J].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20,28:1-4.
[32] LI H,DONG S,HE L,
.Nurses′core emergency competencies for COVID-19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Nurs Rev,2021,27: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