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爾艷 余雁紅
關鍵詞:乳腺癌;臨床護理路徑;并發(fā)癥;滿意度;常規(guī)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37.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乳腺癌是腫瘤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疾病是指病發(fā)于乳腺上皮的一種惡性腫瘤,該疾病早期的癥狀并不明顯,主要以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異常等、早期癥狀為腫塊浸潤生長到皮內,進而形成皮膚性結節(jié)、晚期癌細胞發(fā)生脫落進而侵犯患者周圍淋巴管[1]。綜合臨床治療情況來看,手術治療仍是該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包括保乳手術、乳腺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等。隨著臨床治療經驗的積累,臨床工作者發(fā)現乳腺癌手術后患者易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會嚴重影響預后,故科學的護理實施意義重大[2]。鑒于此,本次研究甄選出90例樣本,對比常規(guī)護理與快速康復理念指導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兩種護理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對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篩選,甄選出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區(qū)間隨機法分組(實驗組、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年齡最小者30、最大者60歲、均值為42.26±6.73歲,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4年、均值為1.72±0.49年,早中期32例、晚期13例;實驗組年齡年齡最小者30歲、最大者60歲、均值為42.19±6.69,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4年、均值為1.76±0.48年,早中期33例、晚期12例。數據差異小(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全部納入研究患者均在相關檢查及診斷后確診為乳腺癌;(2)臨床資料完整度滿足本次研究者。
排除標準:(1)言語及認知功能異常者;(2)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指導患者用藥;配合手術實施;常規(guī)的病房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給予患者一定人關懷等。
實驗組采取零缺陷理念指導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1)給予患者與對照組相同的常規(guī)護理。(2)建立護理小組,組內成員由科室內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組內始終將快速康復理念作為指導并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將各流程予以優(yōu)化,強調護理細節(jié)的把控。(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在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指標,記錄出血量;指導患者采取正確體位進行治療,安撫患者情緒,指導患者進行呼吸,保持患者體位;保證手術室的溫度及濕度;術中加強對止血的管理;在進行創(chuàng)面包扎時需度腋窩部位進行加厚,加壓時保證皮瓣緊貼與胸壁;保持好負效引流、妥善安置引流管道,保證引流通暢。(4)術后護理:患者回到普通病房后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轉換,避免體位轉移出現的出血感染;針對皮下積液,護理人員詳細告知患者在術后一周內盡可能保持患肢固定制動,將前臂抬高,下床活動時需使用三角巾將上肢懸吊;鼓勵患者在手術完成一周后盡早開始活動上肢,例如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抬高上臂等運動,另外可通過紅外線及激光的方式促進淋巴液回流;密切觀察患者創(chuàng)面情況,幫助患者清洗創(chuàng)面,提升換藥頻率,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必要時給予抗生素藥物干預。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護理干預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上肢淋巴水腫、出血感染、皮瓣壞死、皮瓣積液。
(2)對比兩組圍術期應激反應指標,包括血壓及心率。
(3)分別在護理第3日、護理第6日、第10日隨訪并對比兩組生活質量。根據生活質量量表[3](SF-36)評定:1-100分,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別為4.44%、20.00%,見表1。
2.2對比兩組圍術期應激反應指標
護理干預前兩組應激反應指標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指標控制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3日-10日實驗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乳腺癌是中年女性常發(fā)的疾病之一,臨床數據顯示乳腺癌在全球的發(fā)病率高達24.2%,故對于該疾病需給予足夠重視,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4]。
隨著近年來醫(yī)療技術進步,乳腺癌的治療越發(fā)成熟,其中保乳手術、乳腺癌根治術等手術在實際應用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仍是臨床關注的熱點問題,常見的并發(fā)癥有皮瓣壞死、上肢淋巴水腫,其中上肢淋巴水腫是指上肢淋巴與血液回流障礙導致的肢體水腫,若未得到有效干預,會出現腫脹部位纖維化,嚴重者還可引起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出血感染是乳腺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該并發(fā)癥會直接威脅到預后及患者生命安全[5]。伴隨臨床護理經驗的積累,臨床工作者發(fā)現圍術期的常規(guī)護理或無法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多數同時還伴有較嚴重的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在短期內無法提升[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干預前兩組應激反應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實驗組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快速康復理念是指圍手術期優(yōu)化護理措施,達到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患者恢復周期的護理理念,強調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細致化護理;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是對常規(guī)護理的強化,指根據患者診斷、疾病、手術情況制定的標準化護理流程;術中的對于注意止血、包扎加壓能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皮瓣積液、出血感染發(fā)生的風險,有效改善了圍術期應激反應指標;術后創(chuàng)面護理、體位護理、功能鍛煉在改善預后、縮短患者恢復周期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對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實施快速康復理念指導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顯著,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值得推廣用。
參考文獻:
[1]虞敏,方廣文,鐘雪梅.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3):95-97.
[2]陳靜毅.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臨床護理康復路徑[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0,24(7):84-86,94.
[3]徐明華,陳靜.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及化療的護理[J].海軍醫(yī)學雜志,2020,41(2):215-217.
[4]張亞寧,劉圓圓,張敏.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影響分析[J].貴州醫(yī)藥,2021,45(7):1148-1149.
[5]白玉玲,王芳,荊海紅,等.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提升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水平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9):1292-1295.
[6]程彥英,趙琦.優(yōu)質護理理念對乳腺癌行乳腺全切術患者圍手術期心理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yī)藥,2021,45(11):1837-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