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從家庭作業(yè)、課外輔導中“解放”出來,自己的“私人空間”一下子變多了,如何安排好“多余時間”?如何讓孩子們做到勞逸結合,又有收獲呢?我結合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在實踐中探索了如下活動,成效好。
一、借用節(jié)日、季節(jié),開展課余生活
不同的節(jié)日蘊含不同的意義,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慶?;顒臃绞健Y合節(jié)日開展課余生活,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且在活動中獲得不同的體驗。比如:植樹節(jié),孩子們以假日小組為單元,在和煦的陽光下帶著種植工具,一起來到種植園,松土、挖坑、播下了一粒粒種子,種下了一棵棵小樹苗,與小樹苗合影留念,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使學生們了解到“種一棵小樹,許一個心愿,綠一方凈土?!痹鰪娏撕⒆訜釔劬G色、愛護花草樹木、保護自然的意識。
不同的季節(jié),氣候不同,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引導學生開展課余活動。比如,春天萬物復蘇,周末親子一起外出踏青、郊游,觀春天、找春天、拍春天(換個角度找春天——用鏤空畫的形式,捕捉春天的不同景色!圖1)、說春天;夏日炎炎,可以帶著孩子去賞荷花、聽蟬鳴;秋高氣爽,可以帶著孩子去聞一聞,感受初秋桂花香;嘗一嘗,秋天瓜果飄香;撿一撿,深秋金黃的銀杏葉;做一做,落葉成書簽;冬天到,帶著孩子走出去吹吹風、看看山、滑滑冰、打雪仗………
二、巧用學科、學?;顒娱_展課余生活
學校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樂園,是一個有夢想和成長的領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余生活是鞏固學習的新天地。課堂所學遷移拓展、幾乎落在課余時間里。我們可以結合學科,帶著學生開展有趣的課余活動。比如,結合語文課程,教學“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讓孩子上臺現(xiàn)場體驗游戲,過后請幾個孩子上臺分享游戲角色的感受,活動人人參與,興趣盎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游戲中體驗,分享中學著表達,玩中完成教學任務,時光飛逝,鈴聲響起,孩子們仍意猶未盡,游戲在課間延續(xù)著(圖2)……同時利用周末開展親子讀書活動;帶孩子到書城成為家長們的第一選擇,也是趁機享受難得的親子閱讀時光。周末的“打開”方式變了,親子關系更融洽了,心態(tài)也變得更輕松坦然;結合數(shù)學課程,開展家庭收支科學安排活動;結合體育課程,開展每日一分鐘跳繩打卡活動………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學校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學校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活動。我們可以合學校的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課余生活。比如:
學校開展“足球嘉年華”的親子活動,引導學生針對這項技能在課余時間開展打卡訓練,親子共練活動等等,拓展學生學習空間,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三、恰用個人愛好,開展課余生活
孩子們的愛好不盡相同,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做手工,有的喜歡寫作……個人特長成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契機,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喜好選擇自己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如在慶?!澳赣H節(jié)”活動,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通過畫筆畫畫心中的女神;擅長寫作的學生可以在心愿卡中向母親表白送祝福;喜歡做手工的學生可以動動手制作精美的賀卡送給媽媽表心意;擅長勞動的學生可以給母親大人捶捶背按按摩洗洗腳表孝心;喜歡唱歌的學生可以唱唱關于歌頌母愛的歌曲……
課余生活,不僅讓孩子們有事可做,而且讓孩子有趣事可做,增加的更多是自然體驗,這些放松愉快的體驗,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正面力量!讓教育回歸本真,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