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凈晶
2022年版的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可見,新課標課程理念強調(diào)關注學生生活實踐,倡導課程實施的情境性。
對于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相信不少老師在思想上都予以了關注,在教學中也都積極進行實踐。但反觀周圍,情景化教學可能體現(xiàn)在一些常規(guī)的課文導入、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中,而對于習作教學似乎鮮少涉及。下面筆者將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例,探究習作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教學的導入是決定課堂質(zhì)量高低的關鍵之一,當然,作文教學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導入,此舉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比如在進行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的課堂導入時,以一個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小故事引入,增添趣味性,將學生引入思考:
王曉明同學剛放暑假,爸爸沖他神秘一笑:“走,帶你去個好地方,讓你長長見識,放松放松!”王曉明歡呼雀躍,充滿期待地跟在爸爸身后……終于到了地方,赫然幾個大字? ? 新華書店。對于父親來說,書店是個增長見識的好地方。對于王曉明來說,他心目中的好地方可能是與增長見識無關的地方。
這個故事中重復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詞“好地方”,由此教師不僅可直接導入習作主題,還能引發(fā)學生往深層思考“好地方”的特點: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目中的好地方也肯定有所不同。那你心中的好地方是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推薦一個好地方吧?這樣的導入就能引發(fā)深度思考,利于課堂真實情境生成。此外,針對習作主題關鍵詞“地方”,在作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情景進行提問,例如可以假設你為小伙伴推薦一個好地方進行暑假旅行,也可以推薦一個你平時放松學習時最常去的好地方,如此,“地方”的范圍就擴大了。
習作教學中,更應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幫助學生發(fā)掘身邊的素材。比如在《推薦一個好地方》中,很多同學可能會想到風景優(yōu)美的泰山,或者具有歷史感的故宮博物院,這樣的好地方是孩子們下意識的第一反應,但真實行文中卻并不能夠?qū)⒅铎`活現(xiàn)地展示,原因在于對所描寫的事物不夠熟悉和擅長。為充分發(fā)掘習作素材,筆者在課堂中設置如下情景:“請大家看一看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是哪里?”孩子們會不自覺脫口而出:“學校??!”筆者繼續(xù)引導:“那我們的學校是個好地方嗎?”孩子們緊跟著就會說:“那是當然,我們的學校最好!”于是筆者便將“好地方”的“好”順勢拋出來:“那好在哪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著,同時對于“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由此,對于學生身邊熟悉的鄭州大玉米、二七紀念塔,或者離孩子們最近的雙河公園等素材,都變得鮮活起來。在這樣的情境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誠如有位教育專家說得那樣:“倘若一件事沒有真正觸及孩子們的心靈,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把生動的情感傾訴于筆尖?!?/p>
確實,情由境生,境由心造。筆者相信,“情感”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它能催發(fā)學生熱愛生活、感悟生活情感的萌動,喚起學生寫作的欲望。而任何一種“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生發(fā)的,也應在一定的情境中孕育。
因而,在小學作文課中,提倡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不僅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展現(xiàn)了真實而鮮活的生活場景,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素材,讓學生的作文變得真實“鮮活”起來。
(鄭州市商鼎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