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麗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急診輸液是臨床治療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1]。急診輸液觀察室是承擔危重患者輸液治療的重要場所,主要收治急危重癥患者,患者往往存在焦急、恐懼等不良情緒[2],護理溝通不當極易發(fā)生護患糾紛[3]。然而在急診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由于工作任務(wù)繁重、緊急,往往以治療為目的完成護理工作,與患者缺乏溝通,加之急診科環(huán)境嘈雜,很容易引起護患糾紛和矛盾[4]。研究[5]表明,急診科約80%以上的護患糾紛是溝通欠缺所致。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急診科護士的必備條件,然而實際上仍有許多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6]。因此,提升溝通能力已經(jīng)成為急診輸液觀察室護士急需解決的問題。六步標準溝通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綜合醫(yī)院研發(fā)的以流程為導向的CICARE溝通模式,主要是指將護患溝通模式化,用于提高護士的溝通能力[7]。但是,目前將六步標準溝通模式用于急診輸液觀察室的研究較少,為改善急診輸液患者的就診體驗,加強輸液安全管理,筆者將六步標準溝通流程用于急診輸液室,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急診輸液室收治的輸液患者96 例。按照入組順序?qū)⒒颊叻譃閷φ战M和觀察組,每組48 例。對照組中男27 例,女21 例;年齡(32.71±3.82) 歲;學歷: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11 例,大專及以上25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齡(29.52±3.30) 歲;學歷: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19 例,大專及以上19 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在急診輸液觀察室輸液的患者;年齡≥18 歲;生命體征平穩(wěn)者;未進行急診搶救者;自愿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智力、認知、精神異常者;不能進行正常溝通者。
對照組給予輸液注意事項、藥物療效、藥物不良反應等常規(guī)護理溝通。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實施六步標準溝通流程,具體如下。第一,成立專業(yè)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工作年限≥5年的急診??谱o士、2名護理學專家及1名心理咨詢師;小組主要任務(wù)是參考宋劍平等[8]制訂的六步標準溝通流程圖(中文版),制訂六步標準溝通流程,即禮貌接觸、熱情介紹、詳細解釋、關(guān)心詢問、耐心解答及禮貌離開。第二,培訓輔導:組織小組成員觀看六步標準溝通情景視頻,提高護士的認識;定期舉行專題培訓和情景演示,討論溝通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將理論與情景視頻放置于院內(nèi)網(wǎng)站,要求護士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第三,模擬實踐及時反饋:利用科室晨會時間分享溝通案例,交流、學習溝通技巧;定期開展“溝通主題”活動,將標準溝通流程的各環(huán)節(jié)作為活動主題,組織護士進行情景排練,通過體驗式演練提高護士的溝通技巧;開展“溝通之星”“愛心護士”等活動,制訂激勵機制,加強護士的溝通意識和信念。
護士溝通能力:采用護士臨床溝通能力測量量表[9]于干預前后評價護士的溝通能力,該量表包含6個維度,共59個條目,各條目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別計1~5分,總分59~295分,得分越高,溝通能力越好。
患者癥狀自評得分: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10]進行評分,該量表包含10個因子,本研究僅評估患者的人際關(guān)系敏感因子和焦慮因子,各維度10個條目,共20個條目,各條目計1~5分,各因子總分為10~50分,得分超過20分為SCL-90陽性。
患者情緒得分:采用簡明心境問卷[11]分別于干預前后評估患者情緒,該問卷包含6個維度共30個題目,除活力維度外,其余維度得分越高,患者情緒越差。
干預前,兩組護士的溝通能力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護士的溝通能力各維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后兩組護士溝通能力比較單位:分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人際關(guān)系敏感因子和焦慮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干預后兩組患者癥狀自評得分比較單位:分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除“活力”維度外,情緒方面其余各維度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干預后兩組患者情緒得分比較單位:分
急診輸液觀察室收治的患者病情緊急,往往存在焦慮、擔憂等負性情緒,如護士未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及時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很容易引起護患糾紛。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急診科護士常常因護理工作緊急、繁重,在執(zhí)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忽略與患者的溝通。研究[9]表明,不良的護患溝通會影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同時也會加重患者的負性情緒,而這種負性情緒會影響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積極性。同時,宋劍平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六步標準溝通流程簡單便利,有利于護士良好溝通習慣的養(yǎng)成。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護士的溝通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六步標準溝通流程能夠有效提高護士的溝通能力。分析原因,急診輸液觀察室護士與患者接觸時按照六步標準流程進行溝通,在溝通的各個階段體現(xiàn)護士的專業(yè)技能和關(guān)懷,同時在6個步驟的運用中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急診輸液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表現(xiàn)為精神高度緊張、易怒等,而這些不良情緒在治療過程中會加劇。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六步標準溝通模式可以提高溝通效率,改善患者情緒??赡苁且驗檫\用六步標準溝通流程,可以通過簡單的介紹體現(xiàn)護士的熱情,建立良好的氛圍和信任度;在告知階段,能夠滿足患者知識需求,幫助患者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溝通中運用溝通技巧,充分展現(xiàn)對患者的尊重、理解;在詢問階段,了解患者的困惑和疑慮,力所能及解答患者的疑問,增加信任度;最后對家屬的配合表示感謝。通過上述步驟的運用,以及護士在不同場合靈活調(diào)節(jié),可以增強溝通效率,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運用六步標準溝通流程,可提高護士溝通能力,優(yōu)化護患關(guān)系,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識,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其負性情緒。然而,六步標準溝通流程僅僅為護理人員提供了護理框架,在實際工作中,仍需護士提高人文素養(yǎng)及同理能力,不斷提高溝通能力,以協(xié)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