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要:微課是目前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可提供大量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高中地理是一門知識點龐雜、理解難度大的學科,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授則學生難以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若教師在教學中靈活應用微課,則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文就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微課的優(yōu)勢在于互動性強、內容精簡、主題突出等,教師通過微課開展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自由展開想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發(fā)微課資源,通過微課創(chuàng)設高效的課堂,有效提升地理教學的實效性。
一、課前,應用微課提高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且教材主要闡述了地理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學生不易理解。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缺乏學習興趣的情況下難以進入課堂狀態(tài),學習積極性低,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果。為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課前,教師可以收集網絡資源,制作微課視頻,從而豐富教學內容。
例如,“洋流及其地理意義”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類。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讀圖能力差,而洋流概念又比較抽象,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無法全面理解與吸收這一知識內容,進而降低學習積極性,甚至喪失學習興趣。在授課前,教師首先通過網絡搜索“拉尼娜現(xiàn)象”的圖片與視頻,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引導學生認識洋流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理解與掌握洋流的概念。其次,在微課中加入“大洋中的洋流分布”的視頻,課堂上播放微課視頻的同時出示“世界海陸分布圖”,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全球性的大氣運動情況,適時讓學生補充與發(fā)表見解,通過學生的回答繪制出完整的洋流分布模式圖。最后,在微課視頻中加入“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圖”,引導學生分析與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提高學生對洋流的認知程度,從而順利達成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二、課中,應用微課突破教學重難點
為促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中,教師靈活應用微課,可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經過高效的學習后掌握相關內容,有效培養(yǎng)與發(fā)展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河流地貌的發(fā)育”一節(jié)的教學難點在于河流侵蝕的不同類型。教師備課時,可先在網絡上搜索下載一些相關的圖片與視頻,結合教材內容制作成微課,內容包括河流發(fā)育的各個階段、河谷的演變過程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很多河流,那么你們了解過河流地貌嗎?河流地貌又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要求學生根據(jù)問題展開分析與討論,初步了解當堂課的教學內容,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接著,播放微課視頻,動態(tài)地展現(xiàn)河谷的演變與作用形式等知識內容,引出當堂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做好相應記錄,同時教師在微課播放過程中重點講解河流侵蝕與堆積地貌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區(qū)分河流侵蝕的三種形式,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后,讓學生結合微課視頻與教師的講解,總結河流侵蝕的概念與原理等相關知識。
三、課后,應用微課鞏固所學知識
一堂地理課結束后,為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通常會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地理實驗,即使用相關的設備、材料再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與分析,幫助其鞏固知識。以往開展地理實驗時,教師通常是直接演示各項操作,在演示過程中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注意觀看各項操作,對重點知識進行記錄。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能會因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難以掌握操作步驟與操作重點。而微課具有直觀、形象、可重復等特點,應用于課后實驗,這樣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產生疑惑時可暫停或反復觀看,尋找相關信息對問題進行解決。例如,在教學“熱力環(huán)流”一節(jié)時,課前,教師錄制微課視頻:去掉一個廢棄包裝盒的正面,留下其余五個面后橫放于桌上,將點燃的蚊香擺放于紙箱左邊,右邊擺放冰塊;課中,學生自由組建學習小組,隨后播放微課視頻,要求各小組注意觀察視頻中蚊香煙霧的上升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微課視頻中教師的操作展開討論,在草稿紙上繪出實驗過程,隨后由教師結合微課視頻講解相關知識,鼓勵學生描述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因與過程;課后,教師為學生發(fā)放“熱力環(huán)流”實驗相關材料,要求各小組共同開展“熱力環(huán)流”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實驗過程中,教師將各小組的操作錄制成視頻,讓各小組在課后觀看本小組的實驗視頻,再次回顧“熱力環(huán)流”的過程與規(guī)律等知識,教師評價各小組實踐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強化薄弱點。
責任編輯:唐丹丹0D7580B0-082A-459E-BA3F-2639E52B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