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仙嬌
摘要:在小學時期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最常使用的管理手段就是溝通。因此,溝通不僅是實現(xiàn)師生友好交流的基礎途徑,也是輔助班級管理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班主任在平時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中都應注重溝通技巧、溝通情感、溝通話術等合理滲透,真正意義上與班級學生平等互動,在引導學生全面成長的同時,將班級管理的基礎工作做到最優(yōu)。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藝術
前言
小學時期是學生心理成長最快速的時期,也是影響學生懵懂價值觀形成的主要有效時期。因此,班主任在這一階段,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與課下時間的班級管理活動,正確的引導班級學生,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掌握學生的校園生活動態(tài),并將這些信息充分利用,探索出適宜的師生溝通路徑,實現(xiàn)班主任與班級學生和諧關系的科學構建,助推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一、影響師生溝通的原因分析
1.班主任因素
首先,班主任自身事務繁忙,能夠和學生溝通的時間比較少,如果在溝通中學生始終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班主任很可能會把耐心不足表現(xiàn)出來,學生接受到這種信號就更加不愿意與之溝通;其次,作為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頗受尊重的一份子,班主任自帶上位心理,無法站在平等的位置與學生溝通,一旦在與學生溝通中出現(xiàn)兩者意識相悖的情況,班主任會不自覺的要求學生遵循自己的想法,這種壓制性的溝通是學生所不能接受的;最后,班主任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督促學生學習和下放領導任務方面,對于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有些忽視,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的溝通方式并不適用于現(xiàn)在。
2.學生因素
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氣場不和好像是一直存在的問題,所以對于師生溝通中產生問題的因素不能認準一個方面,拋開老師因素不說,學生個人也是很重要的。第一,學生與老師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有時候很難獲得學生認同,部分學生會認為老師處理問題有失偏頗,認為老師從主觀上是不喜歡自己的,所以師生矛盾會在這種心理下不斷激化;第二,小學生本身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不強,不排除有些學生本身就比較內向這個原因,在師生溝通中形成了嚴重的隔閡。
二、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應用的意義
1.尊重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有些是正面的,有些則是負面,不利于小學生生活學習的。因此,小學班主任在于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小學生正確紓解負面情緒,促進小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小學生是性格各異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因此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尊重小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合理的班級管理方式,促進班級全體學生的進步。
2.有利于解決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學會與他人進行溝通相處。小學生在與他人交往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矛盾,因為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不能很好地解決所出現(xiàn)的矛盾,因此,小學班主任就需要積極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問題矛盾所在,幫助解決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才能使小學生的問題得到更好的解答。
三、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應用的策略
1.在班級管理時保持良好的情緒
小學生群體因為自身的心智不成熟,很容易犯下幼稚的錯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保持良好的情緒,不可被小學生的情緒所影響,積極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小學生犯錯時,應該應包容的心態(tài),耐心地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使小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小學班主任應該盡量保持良好的情緒,在班級管理中用正確的態(tài)度與小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小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的所在,使小學生能夠今早發(fā)現(xiàn)并改正問題。因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進行溝通。
2.由小學生主動進行班級管理
小學班主任在運用自主合作模式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將部分工作交予小學生自主完成,課堂的主體由小學班主任轉換為學生,讓小學生自主合作完成原本由小學班主任負責的任務,從而減輕小學班主任的教學壓力,使小學班主任有更多的精力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幫助學習進度較慢的小學生跟上課程進度,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效率。自主合作模式進行班級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班級管理質量,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加強小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結互助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生在學習時互幫互助,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小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
3.舉辦各種各樣班級活動,提高師生之間溝通交流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的影響下,小學班主任更加看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安排給小學生進行學習,使得班級活動的形式單一且時間較短,小學生對于班級活動的興趣不高,無法體驗到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因此,小學班主任可以帶頭舉辦一些有趣班級活動,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小學生的班級意識,加強小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4.以身作則的榜樣示范
小學時期的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不僅需要積極主動的換位思考,盡量最大化從學生立場思考問題,深入學生集體。還需要從自身的實際行為教育中,意識到自身日常細節(jié)行為對于班級管理工作優(yōu)化的潛在價值,讓班級學生在無意識的模仿與依賴行為中,主動學習班主任,通過班主任的言傳身教,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這樣一來,班主任不僅可以為學生做好帶頭表率作用,模范力量,還可以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發(fā)揮其有效的教育價值,助力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同步提升。當然,班主任也可以在此時帶動學生家長的同步參與,讓家長意識到管理不僅是學校需要重視的教育工作,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培養(yǎng)也與校園生活之外的實際家庭生活、社會活動等息息相關,讓教師與家長攜手在平時的交流互動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校共育環(huán)境。
結語
小學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時善用溝通藝術,在班級管理時保持良好的情緒,倡導由小學生自主進行班級管理,舉辦各種各樣班級活動,提高師生之間溝通交流,使小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田仲良.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