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梅
李思遠是一個溫和大度的孩子,是一個被深愛又懂事的孩子,是一個特別能靜心學習的孩子。他總是帶著笑容和老師打招呼。同學們逗他,他總是笑笑搖搖頭,逗急了,就做出瞪眼咬牙的樣子,可是臉上分明還是寫著笑。上課時,他總是全神貫注,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都認真、耐心、細致地完成作業(yè)。
四年級時,我們讓學生給家長寫信,并讓家長給孩子回信。李思遠的父母分別給他寫了充滿愛意和希冀的回信。他媽媽對他說:他們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都很愛他,希望和他一起成長,努力做好父母這個角色。據(jù)我了解,李思遠的父母經(jīng)常和他一起交流閱讀、觀影等的感受,交流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并且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誠然,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是愛孩子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思遠的父母那樣,會花時間陪伴孩子,會和孩子對話。
李思遠升六年級后,我問他媽媽,要不要讓李思遠沖一下南京外國語學校,她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說,李思遠從三歲開始就樹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做一名好的心外科醫(yī)生,做一個仁者。為了這個目標,李思遠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看一些醫(yī)學書,在識字不全的時候,都是爸爸媽媽讀給他聽,最早的一本是阿圖·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別》。他聽完介紹后,要媽媽把《醫(yī)生的修煉》《醫(yī)生的精進》兩本書買回來讀,并對書里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外科醫(yī)生需要鷹眼獅心女人手?!睘榱诉@個目標,他拜一位心外科專家為師;他參加醫(yī)院心臟手術觀摩;他用3D樹脂設計了心臟模型——“心花怒放”,并打印出來;他在學校組建了“心佑”愛心小分隊,為“心佑”工程捐款獻愛心,并與患有先心病前來接受救治的小朋友進行手拉手交流……
知道了這些,我心里真是有很多感慨,都說現(xiàn)在孩子學習很辛苦,可是為何學習呢?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么?擅長的是什么呢?孩子們一般都不知道。我想,如果孩子們都像李思遠那樣有適合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興趣,也許才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去努力,才會有持久的學習動力。
我常常注視著李思遠,看他閱讀、看他沉思,看他書寫……一個溫和地微笑著的,穿白大褂的,風度翩翩的心外科醫(yī)生款款走來。
(作者系原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