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冰艷
體育活動中運用教學語言是體育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有力工具,同時也是師生之間進行良好交流的橋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言運用的生動性以及形象性,還有趣味性這三方面對于調動廣大小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還有提升他們在體育鍛煉方面的積極性就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當前在小學的組織體育活動的教學過程中,要想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體育教師就應結合兒童的生理成長和心理發(fā)展等特點靈活的運用教學語言,在這方面,對于兒童語言的大量運用,可以極大的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以及經(jīng)驗,主要探討如何高效的運用兒童語言提升小學的體育教學水平。
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下,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教學改革也正在不斷地深入。而當前的素質教育觀就是要求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因此這方面的要求就與新課程改革某些理念不謀而合,都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發(fā)揮出廣大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在內容方面是一致的。特別是當前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把教學的本質放在以學生的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上來。因此在小學的體育課堂上,要求廣大教師要通過改變教育理念,逐漸縮短與學生之間的教學距離,讓小學生更輕松的學習體育知識。
1 構建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教學情境
1.1 兒童化語言的教學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運用兒童化的語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還要擴展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要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滲透,更加靈活的運用兒童化的語言,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也能夠積極參與自己喜歡的一些游戲化的體育活動,這樣才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各項體育知識,進而促使他們更快的掌握體育運動技能,也能夠不斷的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
1.2 基于兒童的心理構建教學情境
當前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充分考慮到小學孩子的年齡發(fā)展特點,以及他們在這個階段的生理健康成長規(guī)律,在小學開展體育課堂比較早期的階段,體育教師就可以先從基于教材故事上的內容,結合小學生引入體育技能的方式建立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教學場景,從而使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聽起來更明白、也更容易接受體育知識的灌溉,而這不僅更加方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講解的意思,而且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還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興趣。比如本人就在關于前滾翻動作的教學中采用了基于情景化的教學法,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語言就跟練習前滾翻動作的孩子一樣,教學效果也就很好,并且學生也可以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深入掌握了相關的體育技術動作。
1.3 故事化教學過程,分解技術動作
比如我們主要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因此就需要練習一些比較基礎的動作,就比如前滾翻,而該類體育運動動作的性質就比較簡單,并且因為屬于是第一次的練習。所以我們將整節(jié)課通過“小刺猬在森林中進行尋寶探索”的故事為教學情境的切入點,然后就開始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跟隨小刺猬,逐漸深入掌握前滾翻的各個動作,此階段中的所有動作練習都基于這個故事的各個關鍵情節(jié)展開。并且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及時穿插著關于不同前滾翻的動作,然后用語言引導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小刺猬,并在練習過程中設置了一系列具有行為突破性,或者結果成就性的游戲(比如誰有更多的朋友,或者反轉的時候在胯下翻滾看向天空,還有怎么通過翻滾動作變成球,以及誰的動作最快,還有誰最后擁有更多的寶物等。讓學生們通過愉快的玩耍,真正地融入到對各個前滾翻關鍵動作的學習過程中,從而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順帶學習了這個圍繞故事情節(jié)展開的教學情境中的各項前滾翻動作要領,與此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項,這也能夠讓學生在完整的動作學習前,就掌握了練習前滾翻動作技巧的重要性,因為這個動作是一種在遇到突發(fā)危險時,能夠迅速保護自己安全的小技巧能力。
1.4 運用兒童化語言的教學過程的體現(xiàn)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情境引導式的教學法,然后將基于各項技術的體育動作教學充滿情感化,也盡可能使那些不帶情感的前滾翻動作轉化,成為諸如“小刺猬的運動技巧”等。而在這種孩子氣的語言講解渲染下,學生們就會把自己當成小刺猬,然后一步一步地學習各種前進或者翻轉的動作。這主要也是本人掌握了小學生比較基本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特點。而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比較生硬,這種直接的講解方式是無法受到學生的歡迎的,因此在小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做到童趣十足,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要使學生感興趣。而在上述的教學情況下,基于情景的教學法就是一種使體育內容或者動作語言充滿孩子氣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故事,進行多層次的深入學習,也就起到了很好的開展技術動作教學的效果。
2 教學過程靈活結合日常的生活現(xiàn)象
由于低年級小學生大多以形象化的思維為主,因此直觀可視的事物也比較容易影響其思維發(fā)展和觀念養(yǎng)成。例如,對于一些存在于卡通動畫和書籍中的人物,有些男孩子就會喜歡王子,有些女孩子則會喜歡公主,主要是因為這樣的情節(jié)表演或語言描述能夠真正進入兒童的心理。這也導致學生可能對直接式的講解不感興趣,這種教學方法也不容易深入到小學生的心理。因此,我們在小學開展的體育內容講解中,既要經(jīng)常在生活中運用各類語言進行形象的隱喻,可以對體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催化效果。比如我們在二年級“立定跳遠”內容教學中,本人就運用了“高人、矮人、超人”的各類形象隱喻。當遇到“高個子”的動作時,學生們就會做出準備起飛的動作(舉起雙手,抬起后腳跟)。而當遇到“矮個子”時,學生就會彎曲膝蓋,蹲下,然后雙臂向后擺動,預擺借力向前跳。當遇到“超人”代表的動作時,他們就會身體前傾的向前跳躍,根據(jù)人體的保護意識,此時他們就會自然地從上到下擺動自己的手臂,從而保持身體的平衡。因為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喜歡在漫畫中的“超人”飛天遁地的形象。再加上在教師細致的描述以及指導下,學生們就會在技術動作的學習中獲得了很多的樂趣。然后,還可以用青蛙跳躍以及貓科動物跳躍的形象進行隱喻,來讓學生模仿這些動物從空中下落的降落方式,然后學習無聲地降落。在教師熟練運用這些教學語言比喻后,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關于立定跳遠方面的技術動作。做到了“潤物無聲”,這主要是把小學生身邊熟悉的一些事物,包括他們對所見所聞的感知,作為教學的類比投入到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中。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可以起到一邊游戲,一邊學習體育知識目的。
3 靈活的運用兒歌以及口訣來講解動作
3.1 運用兒童化語言引導激勵
由于小學的學生年齡小,自身的觀念發(fā)展不成熟,在各種關于學習的科目中主要是無法集中注意力關注。并且他們的學習注意力也不能進行長時間進行集中,再加上學習的動力大小也很容易受到該事物新鮮感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們的教學語言要做到更加的簡潔明了,避免內容過于冗長枯燥。然而,有些體育過程中的技術動作比較復雜,我們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就給學生們表達或解釋清楚。因此對于這些體育動作的內容和要領,運用童謠編制和公式制作的方式可以代替教師單調的解釋。例如對于排球動作要領我們可以用一個簡短的公式來概括,就是“插、夾、舉”,來讓學生先體驗感受一下動作,而這就遠比一個冗長的枯燥講解要好。而這也滿足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心理需求。因為在大多數(shù)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幼兒使用更加符合接受能力的語言方式,不僅可以鼓勵那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還可以對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起到激勵作用,更要充分結合當前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并掌握大部分學生對于體育動作的實際學習能力,對于兒童化教學語言要做到及時、熟練地運用,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產(chǎn)生體育動作的學習熱情。而性格活躍也符合小學生自由的天性。小學的體育課程就能使小學生的這方面特點得到充分發(fā)揮,也能夠鍛煉內在素質以及具體的行為。
3.2 游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小學的體育課上,小學生的各種體育動作展示和情緒上的反應也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xiàn),這讓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能夠間接的得到反映。因此,教師還應當結合小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以此精心設計更加適合幼兒的教學語言,從而使整個體育教學的過程更加有趣以及富有魅力,進而使學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好奇心和學習欲望,積極的參與體育動作的鍛煉。例如,當我們在組織開展“立定跳遠”的另一節(jié)體育課上,為了再次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老師就用充滿生動有趣地語言問道:“同學們,大家這會想玩一個游戲放松一下嗎?”而一聽到要玩游戲,此時小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發(fā)問:想,那這次是什么類型的游戲???老師此時就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充滿到童趣的語言中:“大家喜不喜歡石頭剪刀布的猜拳游戲啊,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老師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來玩”“好”“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玩這個猜拳游戲,好嗎?”然后,當此時的小學生的情緒比較高漲時,老師就逐漸告訴學生各個游戲的規(guī)則。先讓每個人都互相結伴,找到一個他們平時一起玩耍的好朋友,然后組成了一個小組。最后在指定的起點上,讓他們先用石頭、剪刀、布這種猜拳的方式進行劃分。經(jīng)過比賽的勝者要雙腳向前跳,而敗者在原地跳起。然后以此類推,這個游戲最終的目的就是看誰前進的更快更遠,然后看哪邊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目標,或者提前到達規(guī)定的終點位置。當教師每次的哨聲一響,這五組學生都積極開場比賽,后面的學生也發(fā)出陣陣笑聲。比賽完成之后,還要更加認真的進行自我動作糾正以及自我練習,進而不斷加強小學生的規(guī)范性,讓他們對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有一個更正確的理解與更深層次的掌握。
3.3 游戲過程中兒童化語言教學的價值
基于此種情況,教師通過幼兒化的語言將各種立定跳遠的運動內容深入融入到游戲中,就能夠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立定跳遠動作的練習興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們探索新動作的熱情。并且在教師這種充滿感染力的語言藝術的影響下,體育教學的效果也就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學的體育課中運用童謠以及感染力的語言進行生動的體育動作講解,能更加迅速的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也能夠大大激活躍體育課堂的學習氣氛,這也是增加師生之間交流程度的一種互動教學方式。
4 注重兒童式的語言表達方式,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4.1 傳統(tǒng)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
在小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兒童式的語言表達的方式運用,我們不僅要借助教師自制的童謠或者打油詩,以及各種故事情境的幫助,還要大力借助教師自身的幫助,通過掌握某一點的內容,在比較自然的教學情境中,更加巧妙地運用充滿童趣的語言,使其成為改變小學生在某一情境的學習支點。因此,體育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表達方式,要充分與具體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內容相結合,做到內容生動、節(jié)奏有力、結構準確、并且富有趣味性以及感染力。例如,在對跑步內容的練習中,由于動作簡單,重復性較多,學生們對這種簡單跑步練習的熱情不高。還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跑得有快有慢的情況,導致他們對跑步練習出現(xiàn)倦怠感。
4.2 運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代替講解教學
而為了積極引導學生走出這種跑步練習的倦怠,教師就及時調整了跑步練習的教學節(jié)奏,先讓學生進行中場休息。然后老師就可以假裝靈機一動的說:“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一個玩‘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游戲吧,咱們來比比看看誰是青青草原的捉羊高手?!贝藭r就發(fā)現(xiàn)學生們突然就感興趣了,然后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說咱們班的男生可以扮演玩灰太狼,然后其他的女生可以扮演紅太狼,或者喜羊羊、懶羊羊、暖洋洋、美羊羊等等。此時老師需要及時稱贊每個學生的想法。然后學生們來到草場進行角色劃分,進而迅速確定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每個人都投入了操場上‘狼捉羊’的游戲追逐中。在此期間,出現(xiàn)了一些學生巧妙地改變了自己的奔跑追逐路線,主要是試圖擺脫扮演的灰太狼對自己的追逐;然后另一些人則更加形象的模仿了灰太狼的語調,在追逐其他學生的同時大叫。而這場追逐戰(zhàn)是在體育上課的現(xiàn)場上演的,既有生動的“狼”叫聲,還有受驚嚇的“羊”叫聲。此時的學生們完全放松了,也放開了自己,就是為了試圖追逐以及掙脫灰太狼對自己的追逐。
4.3 角色扮演過程中的教學價值
而教師抓住機會轉變學生的教學觀念,盡可能用童趣的語言來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然后使學生對于跑步練習熱情不斷增強。此時他們在追逐打鬧以及奔跑的過程中不僅熟悉了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對于雙臂擺動的有力要求,還學會了如何在快速的奔跑中保持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以及正確的跑姿,進而提高了跑步練習的速度還有身體的靈敏度,也大大增強了學生對于體育學習還有跑步練習的自信心。讓他們不要害怕和比自己身體素質更強的對手競爭。同時,整個體育學習的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富有更高的鍛煉激情。
5 結語
結合以上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語言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可以調節(jié)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氣氛,而在小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加清楚明了的教學,在課堂中教學語言的選擇是需要非常謹慎的。作為教師而言教學語言一方面要講清楚體育知識、另一方面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靈活的運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新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