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李 王鵬
摘 要:對于虛擬大學這種新型在線高等教育,一種流行的觀點即虛擬大學將對傳統大學帶來顛覆性影響,并將催生傳統大學的數字化轉型。然而,鮮有學者圍繞虛擬大學是否屬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展開探討。本文基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理論構建了評估虛擬大學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分析框架,該框架包含學費、邊緣市場、獨立性、質量保證等四個維度;以此框架為理論參照,選取非洲虛擬大學、密涅瓦大學、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英國開放大學等四所虛擬大學為案例展開評估。評估發(fā)現,所選四所虛擬大學并不都具備同等程度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僅美國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同時滿足四項指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顯著;密涅瓦大學、英國開放大學兩校滿足三項指標,可視其為初步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非洲虛擬大學無一項滿足,即不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據此結果可以預測,并非所有的虛擬大學都屬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或都將對傳統大學形成顛覆性影響。
關鍵詞:虛擬大學;顛覆性創(chuàng)新;評估框架;高等教育;案例
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現代數字技術已不僅僅局限于在大學內部作為教學輔助設施來應用,它正沖破大學圍墻的束縛,發(fā)展出一種新型在線高等教育——虛擬大學。
一、虛擬大學概念界定及問題的提出
目前關于虛擬大學的定義,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美國學者希拉西姆(Linda Hirasim)等人將虛擬大學定義為“學習者能夠進入的多媒體學習環(huán)境網,它為中學后教育提供各類教育,包括大學、企業(yè)教育﹑專業(yè)發(fā)展、工作培訓等課程的設計和傳播”[1]。還有學者對“虛擬”二字予以了界定,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杰出教育學教授邁克爾·格雷厄姆·穆爾(Michael Grahame Moore)指出:虛擬“是指能夠不依托任何機構進行課程設計和傳送”[2]。我國有學者認為虛擬大學是“將虛擬技術應用于高等教育的一次偉大創(chuàng)舉”[3],其側重強調技術變革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綜合這些界定,可將虛擬大學理解為一種存在于網絡空間、沒有實體校園的遠程高等教育形態(tài)或機構,其與傳統大學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擁有實體校園和教室。虛擬大學的主要特征在于其逐步破除了知識傳播的時空結界以及組織機構的制度性束縛,以低學費、高質量、易獲得等特性而適應了全球范圍內對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進而言之,判斷一種在線教育是否屬于虛擬大學,可著重考量如下兩點:一是否虛擬,即是否完全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二是否屬于大學,即所提供的教育是否屬于中學后的高等教育。
隨著虛擬大學這一高等教育新樣態(tài)的發(fā)展,虛擬大學對傳統高等教育的潛在影響逐漸引起討論和爭議,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觀點即:虛擬大學是一種顛覆性創(chuàng)新,將徹底改變現有的高等教育模式[4][5]。盡管此觀點較為流行,但鮮有學者圍繞虛擬大學何以可能顛覆傳統大學展開深度探討,也少有研究針對虛擬大學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予以評估。鑒于此,筆者認為關于虛擬大學的研究,亟待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虛擬大學是否屬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或是否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回答這一問題,必須聚焦顛覆性創(chuàng)新這一核心概念展開研討,并將顛覆性創(chuàng)新經典理論——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建構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主要的理論依據。本文即據此理論構建了一個評估虛擬大學是否屬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理論框架,并使用這一框架對數所世界知名虛擬大學進行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的評估。筆者認為此評估框架的建構及針對若干所虛擬大學的案例評估,對于人們客觀認識虛擬大學與傳統大學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虛擬大學顛覆性創(chuàng)新評估框架的構建
顛覆性創(chuàng)新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1ayton M.Christensen)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提出,顛覆性創(chuàng)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又被譯作“破壞性創(chuàng)新”。所謂顛覆性創(chuàng)新,它是一種“發(fā)起于非主流市場并以取代在位企業(yè)為目的的創(chuàng)新方式,通過破壞價值網絡為后發(fā)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空間,能夠導致產業(yè)重新洗牌、誕生新市場并重構市場秩序”[6]。“顛覆性創(chuàng)新”一詞是克里斯坦森早期關于“顛覆性技術”工作的結晶,它將顛覆擴展到了商業(yè)服務領域??死锼固股偨Y了商業(yè)領域顛覆的主要特征,即“一個產品或服務最初在市場底部的簡單應用中扎根,然后無情地在市場上移動,最終取代現有的競爭對手的過程”[7]。他認為此特征也適用于高等教育機構,亦即互聯網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必將對傳統大學造成顛覆性影響。根據克里斯坦森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主要理論觀點,可以確定虛擬大學如將顛覆傳統大學,必須具備如下四個特征,即:學費、邊緣市場、獨立性和質量保證。這四個特征可以作為評估當前虛擬大學是否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特質的實踐的理論框架,根據描述這四個特征的英文單詞,可將此評估框架命名為TMIQ。
(一)Tuition:學費是否足夠低廉
一個合格的顛覆性產品首先要以服務于低端市場來賺取較低利潤率。克里斯坦森曾對顛覆性技術在“預示競爭基礎即將發(fā)生改變”之外的兩個重要特征作出闡釋。首先,顛覆性產品“在主流市場幾乎沒有價值的屬性,通常成為它們在新興市場最大的賣點”;其次,相較成熟產品的復雜和昂貴,顛覆性產品“一般更簡單、更便宜,也更可靠、更便捷”。[8]長期以來,“傳統大學的高能耗建設與物質資源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9],與之相伴的是為維持學?;具\轉而不斷攀升的學費。與傳統大學相比,虛擬大學學費更低,且組織善于應變,可以根據初始行為所引發(fā)的市場反饋,靈活地改變教育產品和調整學費。
虛擬大學與傳統實體大學發(fā)展存在兩種不同的實踐進路。傳統大學一直注重吸引少數精英學生,并旨在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育條件來增強自身吸引力,與此同時其價格即學費也在一路攀升;虛擬大學則通過進入低端市場并接受較低利潤率。因此,虛擬大學通過廉價的繳費制度逐步搶占了“邊緣消費者”地帶,不斷塑造出一種更便宜的新型高等教育形態(tài)。對于學習者而言,虛擬大學有可能以比傳統大學教育低得多的成本提供高等教育資源,更有甚者,還有不少虛擬大學提供“免費”的高等教育。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虛擬大學的學費必須低于同等傳統實體大學,才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站住腳,并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可能。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
(二)Marginal Market:是否立足于邊緣市場
立足邊緣市場,是后發(fā)企業(yè)戰(zhàn)勝當前主流企業(yè)的首選路徑。在克里斯坦森看來,新興企業(yè)最初或許定位于邊緣市場,但當占領這部分市場后,企業(yè)將全力提高產品性能,以逐漸進入現有市場甚至取代已有的在位企業(yè)。按照克里斯坦森的界定,顛覆性創(chuàng)新主要面向“零消費者”和“邊緣消費市場”,對于虛擬大學而言,在職成人和適合在家學習者正是克里斯坦森所說的那種尚未被傳統實體大學開發(fā)的“邊緣消費者市場”[10]。此類市場始于少數邊緣客戶群體,特別是那些重視新技術和產品服務的客戶。然而,隨著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不斷發(fā)展,市場將會發(fā)生變化,主流產品和服務將被超越。從這個角度來講,立足邊緣市場符合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特征,正如克里斯坦森所說,“顛覆性創(chuàng)新不是在已有的競爭市場上沿著傳統的發(fā)展路徑持續(xù)創(chuàng)新”[11],不同于傳統大學的實踐邏輯,虛擬大學通過首先吸引低端或之前尚未服務過的客戶,而后轉向主流市場。
邊緣教育市場的存在源于傳統大學追求更大更好的自致性矛盾。當傳統實體大學專注于為其最挑剔的學生顧客提升教育產品或服務時,則他們較少關注低需求客戶。現行教育體制一直立足高端市場,采用嚴格的選拔性考試遴選優(yōu)秀人才進行教育,而較為忽視由被淘汰者或在職成人組成的低端市場——此類教育客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他們更愿意接受形式更靈活的教育?!皩嶋H上,現有企業(yè)的產品或服務經常會超出低需求客戶的性能需求。但這卻為那些首先專注于為低端客戶提供足夠好的產品的顛覆者打開了機會的大門。”[12]假定傳統大學與學生之間是一種“雇傭”關系,對在職成人來講,傳統大學提供的教育產品服務遠遠超過該客戶需求性能要求,而虛擬大學則恰好為其提供了“足夠好”的產品而獲得了蓬勃發(fā)展,且以電子形式呈現,很容易獲取。當學生顧客選擇去哪所大學讀書,即為購買了該大學所提供的教育產品或服務,他們就是在“雇傭”產品來完成生活工作中的一項任務,比如獲得畢業(yè)證書、體驗實體校園生活、增長閱歷。如果這款產品能夠勝任,用戶便會再次購買或使用;如果大學所提供的教育產品服務無法勝任,那么學生群體就會轉向“雇傭”其他產品。例如虛擬大學從傳統大學課堂中吸引來許多學生。
(三)Organizational Independence:是否建立獨立的虛擬大學組織
從主流組織機構中分離獨立,是新興企業(yè)成功運作的重要戰(zhàn)略。正如克里斯坦森所說,“與公司主流價值觀不符的項目理應被賦予最低的優(yōu)先級”[13]。通過建立獨立的企業(yè)組織,得以遠離資源分配流程中的那些常規(guī)決策原則。對于虛擬大學而言,一旦其與傳統實體大學糅合在一起共享資源,將會產生各種問題:兩者誰領導誰?如何處理資源分配中的多寡問題?誰應該得到什么資源?研究發(fā)現,幾乎所有試圖在一個組織內同時管理主流業(yè)務和顛覆性業(yè)務的企業(yè),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4]對于虛擬大學來講,其營利和競爭需要一種新的價值網絡,且相對于傳統大學的發(fā)展需求,邊緣市場的當下規(guī)模仍舊無足輕重時,組織的拆分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虛擬大學的顛覆性潛質還體現為獨立性。通過設立成本結構和市場規(guī)模相適應的小型技術團隊,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組織的同質化,應對小市場的必須是小機構。[15]與傳統大學脫鉤,這將使虛擬大學獲得它所需要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并有能力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報酬;同時“虛擬大學也將能夠享有適應性、響應性和靈活性——所有這些對于任何類型的虛擬組織來說都是必要的”[16]。因此虛擬大學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其業(yè)務項目無需同傳統大學主流組織中的項目展開資源競爭。當傳統大學陷入“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之時,應該讓大學成立兩個彼此獨立的機構,兩者從屬于不同的價值網,以此來吸引不同的客戶群體。通過擺脫舊式大學既有制度的范式,進而獲得一定獨立性。
(四)Quality Assurance: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否完備
產品性能的提升是造成競爭基礎變化的動因之一?!霸诖蠖鄶档默F有客戶眼中,顛覆性創(chuàng)新最初都會被視為次等品”[17],在產品性能的提升速度低于市場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前,往往不具吸引力。教學質量之于高等教育消費群體而言,是與教育成本等量齊觀的。一般情況下,顧客不會僅僅因為價格低廉就轉向虛擬大學,在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足以滿足他們的受教育需求之前,他們往往會對新事物(虛擬大學)持觀望態(tài)度。一旦顛覆性產品或服務在質量上達到學生顧客群體的標準,他們就會采用新產品??死锼固股凇稇?zhàn)勝顛覆》一文中如是說:“在線大學可以在保持其成本和便攜性優(yōu)勢的同時,不斷提升課程的質量,進而從傳統的講堂吸引來更多的學生?!盵18]
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興辦虛擬大學之時,如何確保這種教育活動的質量,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人們普遍認為,網絡教育的質量是其良好信譽的基礎。學習者的成績可以在多個場合得到認可,知識和能力可以在資格證書和提供者之間進行轉換。[19]通過搭建“跨國資格認證框架”以及頒發(fā)學位證書,虛擬大學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高。按照青木(Aoki)和波格羅謝夫斯基(Pogroszewski)提出的一個關于虛擬大學的參考模型,更全面、更詳實地說明為了保證教育質量,虛擬大學應從“管理服務、學生服務、資源服務和教師服務”[20]等方面展開工作,建立完善的網絡教育框架體系,以及在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上確保達到基本的質量標準。虛擬大學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將有效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衡分布,從而在更大層面上推進各國教育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三、虛擬大學是否屬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4所虛擬大學案例分析
基于上文構建的TMIQ評估框架,本研究選取4所世界一流虛擬大學進行案例分析;案例的選取標準,主要考慮的是案例大學的知名程度及其資料的詳盡程度。案例大學選自肯尼亞、美國和英國,分別為非洲虛擬大學(Africa Virtual University)、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美國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University of Phoenix-Online Campus)以及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4所虛擬大學為例。這些虛擬大學均屬于世界知名的虛擬大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管理體系和組織結構,且相關資料也較為全面和詳細。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
(一)非洲虛擬大學
由世界銀行所贊助的非洲虛擬大學始建于1997年,“是一所跨國遠程高等教育機構”[21],“其核心使命旨在通過衛(wèi)星傳輸和互聯網技術,讓非洲各國共享全球優(yōu)質教育資源,以縮小與世界其他地區(qū)在數字和知識領域的差距”[22]。該大學借助衛(wèi)星電視等雙向交互電子通訊技術為非洲國家提供高質量教學和學習資源。截至2018年3月,非洲虛擬大學已經發(fā)展成為非洲最大的電子學習網絡,有19個非洲政府簽署了參與虛擬大學建設的章程,來自27個國家的53所機構受惠于該項目,已經培訓學生63823人。[23]基于前文所構建的TMIQ框架分析非洲虛擬大學是否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得出的結論是:非洲虛擬大學不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其理由如下。
第一,高昂學費。虛擬大學很難顛覆傳統大學成為非洲各大學的更佳選擇,因為后者成本更為低廉。網絡信息技術是虛擬大學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網絡科技實體設備和軟件需要虛擬大學花重金購入,同時還需要高薪聘請專門人員加以維護。諸如此類,逐漸使得非洲虛擬大學的建設變成一項奢侈的事業(yè)。非洲虛擬大學意欲保持其正常運行,就需要在成本與收益之間進行來回博弈。因此,非洲虛擬大學對學生收取極其昂貴的學費。據阿繆塔比(Amutabi)和奧卡奇(Oketch)的研究,肯尼亞塔大學的虛擬大學項目平均每學期收費在3200-3500美金之間,這筆支出是傳統大學學費的兩倍;非洲虛擬大學的學習費用甚至還超過了肯尼亞當地收費最昂貴的課程如建筑、醫(yī)學和工程學等。[24]更有研究表明,肯尼亞塔大學(Kenyatta University)和埃杰頓大學(Egerton University)所耗資金可供一所肯尼亞公立大學運營4-5年之久。
第二,邊緣市場占有率低。非洲虛擬大學旨在不斷改進自身教育產品服務以吸引少數精英學生,通過實施精英教育立足主流高端市場,從而忽視了來自邊緣市場的客戶需求。非洲虛擬大學此舉仍舊保持非洲精英階層對教育的壟斷,專注高端市場的運營,從而把那些想接受高等教育卻囊中羞澀的邊緣客戶(如在職成人、無力償還債務的學生)拒之門外。相較于顛覆性產品的實踐進路,即首先在主流市場建立自己的陣地,然后再去吸引過去被忽視的邊緣市場,非洲虛擬大學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第三,組織獨立性弱。非洲虛擬大學未與傳統大學分離獨立。如世界其他地區(qū)圖景類似,非洲虛擬大學仍然緊密依附在傳統大學的圍墻之內,傾向于承襲傳統大學的既有制度,這使其無法遠離主流組織的沉悶需求。有研究者指出,任何新式組織要想獲得社會的認可,博取必要的“合法性”,都不得不模仿舊組織的制度框架﹐這勢必造成組織的同質性。[25]對于非洲虛擬大學而言,“其教師都是傳統大學的全職員工……知識生產過程一直被傳統大學所壟斷,虛擬大學無力發(fā)起挑戰(zhàn),只能附屬在既有大學內部,分享其生產知識的權力”[26]。因其同質化導致其自治性受到侵害,從而也就未能把新的流程、資源和價值觀輸入進新的團體之中;同時在很多關鍵問題上非洲虛擬大學也無法自主決定,無力充當改革非洲高等教育的急先鋒。
第四,教學質量欠佳。盡管非洲虛擬大學擁有充足的課程資源,擴展了知識傳播的方式,但事實上非洲學生并未充分得益于網絡學習。馬克(Mark)和蘇珊(Susan)的研究便向我們展現了學生在學習非洲虛擬大學課程中所遭遇的窘境。[27]學校無法提供足夠量的電腦供所有孩子學習;教職工的短期調動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與特定教師的互動情感;此外衛(wèi)星傳輸延遲掉幀嚴重,明明是實時通訊,最終卻只能使用別人的副本。非洲虛擬大學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激起了學生的普遍不滿。此外,阿繆塔比(Amutabi)和奧卡奇(Oketch)的研究指出,由于學習材料很少,尚未揭示知識背后的實踐價值及其應用,以及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自始至終帶有明顯的西方特色,因此對非洲學生來講,這些材料無疑是“異域”、陌生和脫離非洲生活的。[28]
(二)密涅瓦大學
2010年,一所“沒有實體校園、沒有通識課、全程小班在線研討、學生四年游歷全球七座城市”的O2O新型大學在美國舊金山成立,命名為密涅瓦大學。該大學是由美國硅谷企業(yè)家尼爾森(Nelson)與克萊蒙特大學聯盟成員——凱克研究所(Keck Graduate Institute,KGI)達成戰(zhàn)略合作而創(chuàng)辦的一所非傳統的創(chuàng)新型大學。該名稱源自古羅馬智慧女神密涅瓦。相較于非洲虛擬大學,以密涅瓦大學為代表的全球式網絡化教學模式則呈現出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象?;谇拔乃鶚嫿ǖ腡MIQ框架分析密涅瓦大學是否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得出的結論是:密涅瓦大學初步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其理由如下。
第一,學費低廉。盡管與傳統大學相比,密涅瓦大學需要耗費大量財力聘請硅谷技術團隊為學校專門開發(fā)互動視頻平臺,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但是,密涅瓦大學摒棄了傳統高校建設模式——包括校園、校舍、圖書館、體育館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其教育成本與傳統大學相比,下降了2/3[29],使得“平價的精英教育”成為可能。以2018-2019學年為例,密涅瓦大學的學費為12950美元,這相當于大多數常青藤聯盟高校學費的1/3。[30]此外,放棄終身教職的做法使得密涅瓦大學免除部分財政支出,進而能夠根據學術需求的變化將資源分配到其他用途上。“為了招收到優(yōu)秀的第一屆學生,密涅瓦大學給每一位錄取的學生提供了連續(xù)四年每年$10000的全額學費獎學金,以及第一年在舊金山的住宿費全免。”[31]因此相對于傳統精英名校,密涅瓦大學的學費低出很多,多數學生仍可以支付得起。
第二,邊緣市場占有率低。以密涅瓦為代表的新式大學是一種定位于精英教育的模式。嚴格選拔、高強度訓練對師生要求非常高,并非每個人都能適應此模式。密涅瓦大學立志于培養(yǎng)全球最杰出的領導者和創(chuàng)新者,其生源群體仍是超精英人才且錄取門檻極高,將群體中的大多數排除在外。僅以2014年為例,“全球先鋒班收到2474份申請,最終錄取68人,錄取率僅有28%,比哈佛的6%還低”[32]。盡管密涅瓦大學招生面向全世界,超越地域、民族、膚色、國家等各種限制,但其招生標準卻異常嚴苛:不僅考察學生的知識儲備和交流協作,還非常重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力及有效溝通能力。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被錄取的學生,其本身也是少數精英。密涅瓦大學此舉將有志接受高等教育但自身才能有限的那批人排除在外,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難以彰顯,少數派的精英教育盛囂塵上。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
第三,組織獨立性強。相較于緊密依附于傳統大學的發(fā)展模式而言,密涅瓦大學在其創(chuàng)立之初,就刻意與傳統大學保持一定距離。首先,從創(chuàng)建者來講,密涅瓦大學是私人企業(yè)家與科研院所合資興辦;與國家集資興辦的傳統大學不同,密涅瓦大學源自于一項風險投資計劃——密涅瓦計劃(Minerva Project)。該學校是由尼爾森與凱爾研究所共同籌建而成,隸屬于凱爾研究所。[33]其次,在學校運營上,密涅瓦大學不依賴捐款辦學。相較于常青藤名校接受社會各界捐款資助,密涅瓦大學革新商業(yè)模式和激勵機制,實現“財務自由”式辦學,進而沖破了傳統高校財務依賴(例如捐款)的桎梏及其對學術自由的侵害。最后,在組織形式上,密涅瓦大學沒有實體校園;區(qū)別于擁有實體校園的傳統高校,密涅瓦大學不建設校園、校舍等硬件設施,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將師生組織起來,同時全球沉浸式學習將使學生獲得對世界的體認。
第四,教學質量高。密涅瓦大學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學生管理以及學校運營等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頂尖的學習生活條件。首先,在教學方法上主要表現為打破傳統學科鴻溝,在一門課程中整合不同學科知識、技術、理論,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具體來講,一年級新生必修四門,即“實證分析”“形式分析”“多元溝通”“復雜系統”等四門“基石課程”(Cornerstone Courses)。同時主動式學習平臺(Active Learning Forum,ALF)作為遠程互動的技術載體使得師生、生生之間可以進行即時交流互動。其次,在學生管理方面,四年游學七地的“沉浸式學習”(Immersion Learning)使得學生獲得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學習生活體驗。在“做中學”讓其意識到“認知世界的最佳途徑是融入世界”[34]。同時密涅瓦大學提供“經紀公司”式的終生職業(yè)指導,即每名學生配備一名個人顧問導師,貫穿畢業(yè)前后、持續(xù)終生的職業(yè)指導服務。[35]最后,在學校運營方面,密涅瓦大學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節(jié)省校園設施建設投入,將學費收入投入到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上。同時在教師聘任上放棄終身教職的做法,讓極具學術潛力的“青椒”獲得全職教師的身份。通過簽三年協議、到期可續(xù)簽的原則強調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因為密涅瓦大學知道,“一旦顛覆性產品或服務在質量上達到學生顧客群體的標準,他們就會采用新產品”[36]。
(三)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
美國鳳凰城大學是一所私立開放大學,創(chuàng)辦于1976年,現今已有110個校園與學習中心,分布在美國21個州、波多黎各及加拿大。1989年,鳳凰城大學推出了第一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教學系統,即網上教學計劃,后逐步發(fā)展成為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目前在網校就讀的學生已達33700人,國際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的重要教學基地?;谇拔乃鶚嫿ǖ腡MIQ框架分析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是否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得出的結論是: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顯著。其理由如下。
第一,學費低廉。價格是市場營銷中最重要的因素,價格上的偏差往往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目前,學費收入仍然是虛擬大學運轉的重要資金來源?!懊绹P凰城大學在線學習的學士學位學費大約處于56840與66275美元之間,碩士學位學費處于20880 與66275美元之間”[37],低于同時期的常青藤盟校。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采用靈活策略來減少學生學費支出,顯著降低學生受教育成本。首先,承認已有學分使學生只需花一半的學費和時間即可獲得學位[38]。其次,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與政府及相關企業(yè)密切合作,聯手搭建教育平臺;美國護理學院、美國高等教育協會等都是鳳凰城大學自愿成員,支持其教學工作,因而該大學學生可從其所在公司得到學費補助,“大約60%的學員會從雇主公司報銷部分學費”[39]。再次,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采用在線教育的形式規(guī)避傳統實體校園的高能耗建設,主要通過網絡電子資源或借用其他大學和公共圖書館資源的方式顯著降低辦學成本。最后,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采用兼職任教的做法將其自身開支減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邊緣市場占有率高。傳統實體大學的受教育群體為18-22歲的適齡學生,22歲以上人口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難以在傳統高校中得到充分滿足。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從建立伊始就將辦學目標定位于“在職成年人(白領)繼續(xù)學歷教育”[40],而不是精英教育或更低層次的繼續(xù)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滿足在職成人受教育意愿以及雇主對員工的要求,這種做法“彌補了其他高校不能滿足的教育邊緣市場,這個市場就是向上班族提供教育”[41]。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找到了一種將非客戶轉變?yōu)榭蛻舻姆椒?,其中在職成人占絕大多數,年齡相對偏大。據統計,鳳凰城大學接受網絡教育的學生“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平均家庭收入為5萬到6萬美元之間”[42],其學生構成主要為在職成人、少數民族、基礎較差的學生。同時,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偏重提供貼近工作實踐的教學內容,該校根據人群特點靈活安排在線學習,由此使得在職成人成為其忠實擁躉。
第三,組織獨立性強?!皬氖澜绶秶鷣砜矗蠖鄶堤摂M大學都是傳統大學出資興建的產物,并非脫離大學獨自經營的機構”[43],但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與傳統大學獨立開來。首先,鳳凰城大學是一所私立開放大學,依靠私人與企業(yè)合作興辦;區(qū)別于傳統高校依賴國家力量興辦,鳳凰城大學是約翰·斯伯林(John G.Sperling)與阿波羅集團(Apollo Group)聯手創(chuàng)立的一所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其次,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既不設教授終身制,也沒有教師參與治理的機制,教師被稱為從業(yè)者教師。再次,學術與管理相分離是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區(qū)別于傳統大學的一個顯著特征。任職教師不參與學校相關事務管理,他們只需要關注“教育產品”的生產,同時教授不是大學的“主人”而是雇員。最后,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和傳統高校在服務核心上是相異的。傳統學院和大學的本質是提供教育服務,而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的本質是金錢的交易,這兩種機構背后所折射出來的價值觀和文化是迥異的,比如“課程的設定、教員的性質、研究和服務功能、制度治理、入學、服務等等”[44]。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
第四,教學質量高。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通過統一課程、小組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在線教育的吸引力,致力于為在職成人提供優(yōu)質、平價的高等教育。首先,在統一課程方面,由專業(yè)團隊負責設計每門課程并用于每一個授課點的教師,且每門課程具有確定的學習結果與標準評判細則。其次,在小組學習方面,“學生會提前拿到包括作業(yè)在內的全套日程表,通過一門項目的學生被編為一小組”[45]。通過小班、小組學習等形式代替了傳統大學的講授法,個性化教學得以實施,結果表明其對特定人群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最后,在認證學位制度方面,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已通過多個認證機構的認證并有權授予從學士到博士的學位。該校在“1978年獲得了美國高等學習委員會(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的認證,此外還獲得了全國護理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 Accrediting Commission)對護理課程的認證,以及美國咨詢協會的認證?!盵46]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能得到這些機構的資格認定,與其自身的高質量辦學密不可分。
(四)英國開放大學
英國開放大學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是世界遠程開放教育領域發(fā)展的先驅和風向標,其影響是世界性的。該校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科學與科技革命的白熱化時代”[47],經過50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英國開放大學學生人數達174898人,已累計培養(yǎng)超過200萬名畢業(yè)生?;谇拔乃鶚嫿ǖ腡MIQ框架分析英國開放大學是否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得出的結論是:英國開放大學初步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其理由如下。
第一,學費低廉。與英國傳統大學相比,開放大學有望成為在職人員實現理想和挖掘潛力的較佳選擇。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1年所做調查顯示:“英國普通高校學費逐年提高(每年學費介于8000到9000英鎊),而英國開放大學的學費僅為普通高校的60%左右(每年5000英鎊),加上該校辦學質量有很好口碑,因此近年‘傳統學生比例越來越大,如2011年比2010年增長30%以上?!盵48]價格仍是影響高等教育消費群體選擇何種教育機構的重要因素,低廉的教育產品服務費用往往促使其消費行為轉向。首先,3/4的英國開放大學學生有全職工作,他們可以自付部分學費。其次,愿意在開放大學學習的學生,可以因此獲得25萬英鎊的貸款,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經濟壓力,這是對學習者人性化的學習支持。最后,依賴其慕課平臺—Futruelearn開展遠程教育,減少實體建設投資成本。如英國開放大學在“2017年取消了校外學習中心,轉而依賴平臺、小班制、師生高交互開展在線遠程教學”[49]。
第二,邊緣市場占有率高。英國開放大學因其完全、徹底的開放性向所有求知者敞開了大門,其中包含大量的弱勢及被邊緣化學生群體。該校辦學的根本宗旨在于:“不管種族、國籍、性別、宗教信仰、原文化程度、入學動機等差異,均有入學機會?!盵50]開放大學通過向在職成人提供繼續(xù)高等教育服務,填補了市場空白,其學生年齡介于25到44歲之間。同時開放大學彌補了英國傳統高校所忽視的教育邊緣市場,即向非適齡學生以及弱勢群體提供教育服務。如與其他大學相比,在英國開放大學中“有身體殘疾學生占7%,少數民族的學生占7%,這在全英高校中比例最高”[51]。開放大學的學生多為在職人員,而該校的網上教育滿足了這一邊緣客戶的教育需求,將有望催生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
第三,組織獨立性弱。開放大學未與傳統大學保持分離獨立。首先,從創(chuàng)建者來講,英國開放大學是政府舉辦、女王親自認可的合法大學。傳統高校復雜冗余的科層架構無法與開放大學要求靈活行動、快速決策的特性相容,往往會對形勢的研判產生不利影響。其次,開放大學的招生規(guī)模依賴于政府財政撥款。在英國開放大學,學校的資金來源中“政府撥款大約占35%”[52]。自2010年英國保守黨執(zhí)政之后,由于教育經費減少導致開放大學的生源直線下降。以2010-2016年為例,英國開放大學的生源從“2010-2011年的25萬人,到2014-2015年已經劇烈下滑到17萬人,下滑總數達到8萬多人”[53]。開放大學因其置身科層框架以及嚴重依賴財政撥款辦學,其獨立性無法得到有效彰顯。
第四,教學質量高。質量是遠程教育的生命線。英國開放大學主要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確保其高等教育質量。首先,從外部質量保證來看,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涉及認證制度,主要通過對承辦遠程高等教育的高校進行認證的制度以確保遠程教育的規(guī)范化和系統化。另一方面是關于評估制度的實施,美國著名遠程教育專家莫爾(Moore)和基爾斯利(Kearsley)認為,“質量評估是遠程開放教育系統的最主要工作之一”[54]。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會定期對包括開放大學在內的英國境內大學、學科、項目進行評估,以判斷大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其次,從內部質量保證來看,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日臻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是質量保證的關鍵。一名教師匹配一位新生,通過電話、視頻等形式保持緊密聯系,同時開放大學總部與地區(qū)中心是緊密相連的統一體,全方位負責學生學習支持工作。另一方面開放大學提供豐富多樣的多媒體學習材料,奠定質量保障的物質基礎。通過遠距離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學習課程;同時專門成立課程小組負責教材編寫,保證教材的學術性和先進性。在開放大學內部,每名老師負責指導15-20名學生,從學業(yè)、思想、生活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人生指導”。
四、結論
基于本文構建的TMIQ框架評估上述4所虛擬大學,結果表明,所選虛擬大學并不都具備同等程度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僅美國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同時滿足四項指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顯著;密涅瓦大學、英國開放大學兩校滿足三項指標,可視其為初步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非洲虛擬大學無一項滿足,即不具備顛覆性創(chuàng)新潛質。由此印證,虛擬大學的特點與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定義特征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尤其在保證低價學費及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的一致性,但也表明虛擬大學在更多的領域與這些標準不一致,如邊緣市場以及獨立性的獲取方面。據此結果可以預測,并非所有的虛擬大學都屬于顛覆性創(chuàng)新,亦即并非所有虛擬大學將對傳統大學形成顛覆性影響。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
本研究印證了這一觀點,即許多關于“虛擬大學是顛覆性創(chuàng)新,將徹底改變現有高等教育模式”的論調被過分夸大。虛擬大學很難服務到以下兩個群體,“一個群體是打算用名牌大學課程來美化自己簡歷的那些人”[55],此類學生顧客依舊尋求傳統大學的聲譽保障與校園生活收益,對于他們來講,虛擬大學體現的是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同樣一門課程覆蓋更多學生),因而無法體現其所需要的稀缺性和高級感?!傲硗庖粋€群體是那些重視大學社會性一面的學生”[56],他們的實體校園體驗是大學生涯的中心,他們希望通過上大學獲得親密交友、離家生活等等;對這一類群體而言,校園體驗是難以被虛擬大學顛覆的。因此,只要還存在上述兩類學生客戶且維持較大規(guī)模,現行高等教育機構是不太可能被虛擬大學顛覆的。進而言之,本研究認為,與其過分夸大虛擬大學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可能,不如將虛擬大學視為一種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即虛擬大學的出現,其價值將更多地體現為推動傳統大學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公平的高等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TONY B.National Strategies for E-learning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M].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99:256.
[2]邁克爾·格雷厄姆·穆爾,肖俊洪.從無線電廣播到虛擬大學:美國遠程教育歷史親歷者的反思[J].中國遠程教育,2014(1):24-34+58+95.
[3]張達明,陳世瑛.虛擬大學及其辦學觀念[J].上海高教研究,1997(4):37-40.
[4]AHMED A,ROBIN S.MOOCs,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A Conceptual Analysis[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19,56(2):258-269.
[5]羅元云,楊杏芳.論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兼論從傳統大學到“數字化大學”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何以可能[J].北京教育(高教),2020(8):8-14.
[6]張春輝,陳繼祥.漸進性創(chuàng)新或顛覆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模式選擇研究綜述[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11,23(3):88-96.
[7][12][13][14][17][18][36][55][56]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著.顛覆性創(chuàng)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7,50,98,201,205,211,220,226,228.
[8]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著.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8.
[9]張虹,陳恩倫.大學虛擬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9):33-39.
[10]克萊頓·克里斯坦森,邁克爾·雷納,著.創(chuàng)新者的解答[M].李瑜偲,林偉,鄭歡,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8.
[11]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等著.創(chuàng)新者的課堂[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0:37.
[15]李善友,著.顛覆式創(chuàng)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迭代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13.
[16]EZRA O.Challenges of Harnessing Virtu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Kenya:the Case of the 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2,28(4):325.
[19]白曉晶,丁興富.跨國遠程教育機構的合作與發(fā)展研究:英聯邦小國虛擬大學(VUSSC)案例分析與啟示[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1):163-168.
[20]AOKI K,POGROSZEWSKI D.Virtual University Reference Model:A Guide to Delivering Education and Support Services to the Distance Learner[J].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1998,1(3).
[21][26]高振宇.非洲虛擬大學的建設與發(fā)展及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J].比較教育研究,2012,34(6):33-37.
[22][24][28]AMUTABI M,OKETCH O.Experiment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the 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 and the Paradox of World Bank in Keny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3,23(1):62-69.
[23]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AVU at A Glance[EB/OL].[2021-12-28]http://www.avu.org/ avuweb/en/avu-at-a-glance/.
[25][43]ISHMAEL M.Experiment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The 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 and the Paradox of the World Bank in Kenya—A Rejoind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7,27(1):79-83.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
[27]MARK G,SUSAN B.The Delivery of Business Courses via the African Virtual University:A Case Study[J].Open Learning,2011,26(1):85.
[29][32]陳樂.密涅瓦大學:引領未來高等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16,38(10):59-64.
[30]張濟國.論構建世界一流聚合共享型高校[J].高等教育評論,2019,7(1):7-11.
[31]王佑鎂,包雪,王曉靜.密涅瓦(Minerva)大學:MOOCs時代創(chuàng)新型大學的探路者[J].遠程教育雜志,2015,33(2):3-10.
[33]李?;?,桑新民.全球文化沉浸式的大學發(fā)展新模式:以密涅瓦大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6):51-56.
[34]陳濤,鄧圓.技術如何引領學習?——美國密涅瓦大學推行主動式學習策略及啟示[J].開放教育研究,2018,24(4):53-62.
[35]李湘萍.密涅瓦大學的創(chuàng)新、借鑒與批判[J].教育探索,2021(2):82-87.
[37][49]郝丹,郭文革.中外遠程教育學費比較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8(4):22-31+79.
[38]張素娟.美國鳳凰城大學招生營銷行為探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2):142-144.
[39]孫龍存.美國鳳凰城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機構創(chuàng)新的典范[J].外國教育研究,2009,36(7):91-96.
[40]姚文建.世界開放大學建設模式及其啟示:基于教育資源籌措與配置主體理論的視角[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13):50-54.
[41]理查德·魯克,著.營利性大學的崛起[M].于培文,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55.
[42]DAVID B.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Poster Child of For - Profit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2002(5):23-24.
[44][45]ANNI M.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2004(48):131-150.
[46]孫衛(wèi)華.鳳凰城網絡大學的辦學特色及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06(12):68-71+80.
[47]王承緒.世界教育大系一英國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459-509.
[48]肖俊洪.遠程教育進入高等教育主流了嗎?[J].中國遠程教育,2018(8):5-15+62+79.
[50]傅松濤,王志娟.論英國開放大學的特點及其啟示[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1):56-57+62.
[51]王暉.英國開放大學:世界遠程教育的里程碑[J].教育與現代化,2010(1):92-96.
[52][53]侯松巖.英國開放大學地區(qū)中心戰(zhàn)略變化探究及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17(12):62-69.
[54]徐旭東.中英遠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比較:以中國廣播電視大學與英國開放大學為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4):69-72.
(責任編輯 陳志萍)B025A5CC-EF94-49AD-B51D-8A70C1B6E831